晚唐国力衰弱,皇权衰落。帝国地方事务由藩镇总督决定,而中央事务则由掌握朝政大权的宦官决定。唐朝皇帝反而成了宦官摆布的傀儡。但是,晚唐宦官主导政治活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那么问题来了,唐代宦官的权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放大的呢?
为什么后来连皇帝都怕太监了?
唐代宦官的权力过程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唐朝开国至唐玄宗在位(618-755);第二阶段是从“安史之乱”到唐宪宗在位(755-820);第三阶段是唐穆宗在位至唐朝灭亡(820-907)。
从唐朝开国到玄宗年间,宦官在唐朝的宫廷中只是充当侍从的角色,并没有实权。
不过唐玄宗在位期间,太监高力士受到重用,他成为唐朝第一位掌权的太监。值得一提的是,高力士对唐玄宗绝对忠诚,这与晚唐那些野心勃勃的太监有着根本的区别。
“安史之乱”至唐宪宗执政阶段是唐代宦官权力扩张的关键过程。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历史上有名的权臣,如被唐朝皇帝尊为“尚辅”的李辅国,统领神策军的鱼朝恩等。不过,这些宦官虽然掌权一时,但唐朝的中央权力还是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
唐德宗在位期间,他发现朝廷最倚重的神策军越来越没落了。他认为是管理神策军的官员不作为,对皇帝缺乏忠诚造成了这种局面,于是任命了两名心腹太监为左右神策卫侍卫(实际为神策军总管)。
神策军)。从此,宦官开始实质性控制唐朝中央禁军,为近百年的宦官专政和混乱埋下了隐患。
唐德宗之所以重用宦官,主要是觉得宦官没有家族权力,没有政治基础。他们的权力基础来自皇帝,所以他们必须忠于皇帝。其他官员可能各有志向,很难做到绝对忠诚。
在唐德宗的支持下,宦官的权力得到了极大的扩张。他们在中卫担任校尉,主管禁军。他们在地方担任监察员,负责监察全国各地的文武官员。皇帝赋予宦官特权,充当自己的耳目,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各级官员的仕途往往取决于宦官的观察报告。
在这种制度安排下,大唐上至丞相,下至地方各级官员,都被迫与他们心中极为鄙视的宦官打交道,也不得不想方设法巴结这些宦官,无论大小,都可以决定他们的未来。随着一些大太监的势力越来越大,他们也有了传宗接代的念头。但是太监没有子嗣,所以太监一般采用认子的方式。这样,即使太监们自己死了,他们的政治资本也可以传给养子。在宦官“家族”权力的传承下,唐代宦官的势力越来越强大。
但是,如上所述,宦官的权力基础来自于皇帝,所以唐德宗及其子唐顺宗、孙唐宪宗在位期间,宦官们对皇帝的依附度还是很高的。但是到了唐宪宗末年,一场宫廷政变彻底改变了这一切。
820年2月14日,两名对唐宪宗不满的太监在太子集团的支持下谋杀了唐宪宗。从此,唐代宦官专权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唐宪宗死后,依靠阴谋夺权的太子李亨继位为唐穆宗。与历代唐朝皇帝不同,唐穆宗对军国大事毫无兴趣,终日沉迷于灯红酒绿。于是宦官集团乘机发展壮大,掌握了唐朝中央的军政大权。本来太监是要依附于皇权的,结果太子需要太监的支持才能登上皇帝的宝座。所以,唐穆宗以来的唐朝九位皇帝中,有七位都是由宦官拥护的,宦官甚至可以直接决定这些皇帝的生死。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