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之死。他之前说过:他想犯的事不过是犯罪,找麻烦是没有借口的。
后世很多人都在指责岳飞,很多人不自觉地站在了秦桧或赵构的角度——比如书记高育良就说岳飞情商低。
这是一个陷阱:一个好人,为什么要站在秦桧和赵构的狗屁角度上批评岳飞?
岳飞从小喜欢喝酒,赵构在河朔嘱咐他不要喝太多,从此岳飞就戒酒了。
后来岳飞为什么说直奔黄龙是“与诸君子饮酒”呢?——因为他因为赵构好久没喝酒了。
与曹丞对战时,岳飞特地叮嘱张宪:
“诛土司,抚民,谨防白杀,累主之仁,护民。”
——真是处处给赵构留面子。
刘裕部即将进攻,中兴名将张俊吓得欲撤。岳飞身患眼疾,一听到赵构的号召,就带着病赶来了。他来的时候,刘裕的士兵已经撤了。赵构很满意,亲自对赵鼎说:
“刘麟战败未可喜,诸将知敬朝廷可喜。”——他也知道岳飞对他足够尊重。
也有人说,岳飞曾劝赵构立太子,大忌。但是,岳飞是出于忠诚。他悄悄下了,给赵构留足了面子。
随后,赵构亲自立为太子。岳飞看到后大喜,说中兴的底子大有可为:态度很谦虚。
也有人说,岳飞作风太张扬。不过,张俊表示,岳飞的作风是“避宠”。他懂得避嫌,不断争取各种赏赐。不要怀疑自己。他还拼命压制儿子岳云的功劳。
对于赵构这个没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的君王来说,岳飞的兵权和立功本身就是一种罪过。
对于秦桧这个控制欲极强的奸臣来说,岳飞其实活该清白,不配合他耍流氓陷害他也是罪过。
赵、秦二贼先求和;杀岳飞求和?伟大的!
赵构杀岳飞议和。秦桧为杀岳飞而议和。
替昏帝奸臣控告岳飞,那可真是吹毛求疵了。
所以这就是现在的全部:
除非他站在这两个盗贼的角度,否则岳飞是无辜的。
天上有光,天上有光。
赵构最让我觉得滑稽的一件事,是这样的:
之前岳飞收复荆襄后,赵构去问胡松年:我知道岳飞治军好,没想到破敌也这么出色!
胡松年估计都听愣了,只好跟赵构说个基本常识:
惟其有纪律,所以能破敌——换我是胡松年,大概还得补一句:
本来纪律和破敌效率就可以是正相关的,怎么您还给弄两边去了呢?
大概赵构那会儿,活了半辈子,还不知道治军纪律与战斗力是挂钩的——反过来想想,他之前接触的都是什么鬼东西?
又或者他潜意识里就觉得:能打仗的都是无秩序的流氓,治军靠谱的都是不能打仗的庸才?
所以这辈子缺安全感缺到发疯,遇到个能打的,就要按死才放心。
1140年北伐,金军南征,赵构慌了手脚,连下御札,让岳飞出兵:这时用得着他了,话说得很亲切。
此时岳飞在鄂州,在荆襄之地经营许久。北伐是他夙愿,终于可以了。
金军在顺昌,攻打刘三相公刘錡军时受挫。
在赵构看来,适合苟延残喘;在岳飞看来,正好就势反击。
岳飞一向希望的思路:三军北伐,左军在陕,右军在淮,自己在中;哪怕左右路不出击,好歹可以牵制金军。
如此岳飞自己,从荆襄向河南,可以大胆攻击;加上他一直谋划的“连接河朔”——跟河北的敌后部队一起合力,让金军四面起火。
立体攻势。
1140年夏天,岳飞中路军出击,一路克颍昌,克陈州,克郑州,克洛阳。
离开封不远了。再往前一步,就还于旧都了。黄河以南的国土,大有可能收复。
之后是著名的郾城大捷。杨再兴——也就是杨铁心杨康杨过的祖上——牺牲于此战。
但郾城大捷,其实极为不易:
本来按南宋最初部署,东路的张俊王德、中路的岳飞,分进合击,这才靠谱。
但打着打着,赵构和秦桧,忽然让东路的张俊王德后撤。
打着打着,队友消失了。金军得以专注扛岳飞:于是郾城血战。好在岳家军赢了。
之后金军再集中大军,于颍昌府会战岳家军,岳家军还是赢了。
后两场其实赢得不易,因为东路队友已经撤了,真是岳飞神勇独战。
如此好局,岳飞当然希望继续推进。但这时候,秦桧的亲信罗汝楫上表:
“兵微将少,民困国乏,岳飞若深入,岂不危也!愿陛下降诏,且令班师。”
“岳飞若深入,岂不危也”这句话,非常阴险。
赵构下令班师。
岳飞写表申明战况,同时拿下了朱仙镇之战。
赵构继续要求班师回撤。
——赵构要岳飞班师前,先撤东路军。他、秦桧和罗汝楫都很清楚:“岳飞若深入,岂不危也”。
——你不撤是吧?我先把队友给你撤了;你敢往前推,不但违诏,而且危险,死了活该。
就在一个月前,赵构催岳飞抗金时,还“往底必禽之利,丕昭不世之勋。勉尔壮猷,钦予时命”呢。
大概就是如此:
1140年夏天,金军南征。赵构求岳飞北上,张俊在东路军策应。
一个月后,岳飞在中路打得很好,赵构发现危机过了,罗汝楫上表明示岳飞孤军,必然危险;赵构先让张俊撤兵,再不顾中路连胜的局势,逼岳飞撤兵——而且明知岳飞孤军是很危险的,还是先让张俊撤了:
陷岳飞于绝境。
终于岳飞被迫撤兵。
一年多后,当赵构秦桧联手搞岳飞时,几个老熟脸又跳出来。
罗汝楫弹劾岳飞。张俊依附秦桧,不仅搞岳飞,还一度参与过搞韩世忠。
赵构和秦桧把岳飞弄死之后,张俊因为很听话,封了清河郡王,三镇节度使。
大概对赵构而言,张俊这种“只要给够我银钱,让我咬谁就咬谁”的,特别好使吧?
众所周知,张俊与岳飞,都属于南宋中兴四将:此外还有韩世忠与刘光世。
刘光世很早就骄惰不战,沉溺酒色,晚年研究茶道了,不提。
岳飞、韩世忠与张俊,是为当时三大将。
《宋史·岳飞传》明说了:岳飞在诸将中最年轻,功劳又大,韩世忠和张俊一度也不爽。岳飞就一直迁就他们二位,缓和关系。
韩世忠是个直肠汉子,张俊却是心胸狭窄的守财奴:自己铸堆白银球,叫做“没奈何”,贼都偷不走。岳飞平了洞庭湖后,送给张俊和韩世忠各一艘楼船。
韩世忠看着很高兴;张俊就不爽了:送我打仗用的楼船干嘛?我要钱啊!
赵构召集韩世忠、张俊与岳飞,解兵权,在朝为官。
三人并无异议,三个宣抚司取消。
当时韩世忠和岳飞都故作闲适,并无怨言。而且岳飞“固请还兵权”,是自己要求还兵权的。真是很会做人了。
但秦桧和赵构又来了。
《三朝北盟会编》卷二○六,《张俊、岳飞往淮东抚定韩世忠之兵》,赵构派张俊和岳飞一起去弄韩世忠的军队:意思不难明白。
张俊当时跟秦桧心照不宣,打算把韩世忠的背嵬军拆散混编,彻底摧毁韩世忠嫡系。
岳飞反对这么做。大概张俊不爽了:
“我们要搞韩世忠,你居然不帮着落井下石?”
后来韩世忠军中,有个叫景著的,不小心对总领胡纺说了句:“二枢密若分世忠军,恐至生事。”——秦桧想拿这话做文章,说韩世忠要反。岳飞急忙派人告诉韩世忠,秦桧想找你麻烦。
韩世忠急忙进宫迎接赵构。赵构珍看着韩世忠,无奈道:
——韩世忠当年救了赵构一命。没有什么比救人更功德的了。
——韩世忠战功赫赫,手指废了,右手拿筷子不方便。他在朝廷面前一抬手,赵构再无耻也惹不起。
所以韩世忠得知岳飞有难,才闯入府中,对秦桧大发雷霆:
“不用三字,何以打天下!”
一是他性格耿直,二是他被岳飞救了。他是一个热情的人,知道如何报答他的恩情。
韩世忠怒斥“无三字何以天下”后,闭门谢客,再未多言。
岳飞当年在池州翠微阁写道:
“经过多年的尘土飞扬的衣服,
泰特在翠微上找到方。
好水好山看不够,
马蹄催归趁月明。“
于是韩世忠还在杭州建了一座翠微阁:那是岳飞去世两个月后。
这个亭子,这个名字,寄托了韩世忠所有的心声。
岳飞死后,韩世忠又活了九年,病逝之日被拜为太师。
他资助了刘启老人——也就是当年顺昌大捷的名将刘三湘先生。巧合的是,刘启后来的谥号也是“吴穆”。
宋绍兴十五年七月,秦桧焚书数万册。从此,南宋不许对待私史,注录都要审查。
十月,赵构帝亲自为秦桧题匾:
“一天一天”。
夸秦桧的人品?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秦桧死那年,赵构也改越州为淳州,改岳阳军为华容军。
当然,汉奸的下场并不好。
秦桧死后,他的儿子秦熹还跑去问赵构:下一任丞相是谁?
”赵构只答道:“这件事不适合你。
赵构只是坏胆小,并不是真的傻。
韩世忠退休后,一直没有出声,儿子韩衍之当上了公务员。
后来岳飞平反时,《宋史》明确表示:
当时朝廷还说,岳飞的大部分家产都在九江。晏志搜藏起来,还给了岳家。
又恳请将陷害岳飞之人追贬,以慰忠魂。
岳飞家族归还的资产,韩衍之替他们说清楚,归还了。
韩衍之对付当年陷害岳飞的人。
“以安慰忠诚的灵魂。”
只不过那是赵彦超的事。那时候的赵构已经退休了,洋洋得意“明日扶残醉,陌上寻华天”——不知道他会不会偶尔梦见韩世忠救人,岳子奇在我们喝醉了。
别说钱在下面的评论了,就是在那个时候,谁都知道好坏。秦桧和赵构一时被灭。岳飞的孙子岳恪说辛弃疾曾关门谢客,岳恪却去交出名刺。于可。
英雄相惜。
说到话,岳飞《满江红》就不提了。
其他语句:
岳飞:
欲寄意于瑶正。知音少,断弦谁听?
辛弃疾:
骂写,瑶琴也愤愤不平。弦断无一赋。
岳飞:
爱此倚栏,谁看闲。
辛弃疾:
吴钩看了看,把栏杆拍了个遍,没人会见,也就答应了。
楼上没有力气的时候,谁会靠在尘封的栏杆上。
岳飞:
白头是有名的。
辛弃疾:
可惜白费功夫了结王事,赢得生死名誉。
数百年后,文征明又谱写了一首《满江红》。
抹去残碑,圣旨飞字依稀可辨。一飞当初有多沉,后来有多爽。岂能成事,同归于尽,可怜之物难赎。最无辜、最可恨,更可悲的,是狱中的风波。
江启措你不想看吗!你不觉得,慧琴受辱了!如今年慧卿回来了,这具身体归何处?千年不说南都措。那时,只怕中原会复苏。笑场一杜松,怎能满足其欲。
当年那个依赖岳飞的人,对他最残忍。
可笑的是,秦桧能干到狗屎的地步,只是恰好在某人的心目中。
秦桧夫妇的铁像,与张俊、万七喜一起,至今还跪在越王墓前。
但还缺一个该跪的。
我们都知道它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