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王李建成是个无能之辈?其实,唐太宗李世民早就给出了答案。出土的熙胤王(李建成死后,最初被李世民改名为熙胤王,谥号“殷”。李建成埋葬多年后,李世民又恢复了帝王地位。皇太子,谥号不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殷亲王墓志铭,人们发现李建成的谥号“殷”被抹去重刻,原来的谥号与殷亲王的谥号非常接近。繁体字“令”。也就是说,李世民原本给他弟弟的谥号是“令”,只是在他下葬之前改成了“尹”。由于时间仓促,来不及了。重刻墓志,于是将原墓志中的“陵”字抹去,刻上“殷”字。
在中国古代的《谥法》系统中,不努力的人称为鬼魂,死去有志气的人称为鬼魂,死时看到神灵的人可以称为鬼魂,混乱而不受损的人称为鬼魂。所谓神人,善于祭祀鬼神的人称为神人,通晓鬼神的人称为神人。很显然,谥号令,直接就是指李建成不勤奋,功名虚名。什么意思?李建成没有什么功绩,却当了太子多年!或许连李世民自己都觉得,这样评价自己这个为大唐开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弟弟,有些过分了。
因此,李世民在李建成下葬前,将谥号改为“尹”。《谥法》隐的定义是隐不能成,隐于不显尸之国,隐于不显其身之国,隐于见美貌与强者之国。“尹”虽然不是一个漂亮的谥号,但至少比“令”强多了!就这样,西陵王成了西殷王。仅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虽然兄弟相争、姐夫相争已成定局,但李世民还是对他哥哥的历史功绩买账!另一方面,李建成也不是一个无用无能的人。为大唐开国建国立下汗马功劳!
这是从李世民的角度来看,再从李元吉的角度来看。众所周知,李元吉是唐高祖李渊诸子中军事力量最为出色的一个。据史书记载,李元吉曾与李世民手下的猛将尉迟恭较量,结果是势均力敌!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尉迟恭在玄武门之变中一箭射死了李元吉,却没有直接与李元吉正面交锋。李元吉太会打架了!而且李元吉在大唐建国前后也多次上阵,在沙场上立下了不少战功。试想,如果李建成真的只是一个一文不值的花花公子,李元吉会如此一心一意地追随他吗?
个人认为很难!至少李建成有控制李元吉的资本,这个资本就是李建成的本事不是吗?
关于李建成的官方史料,虽然大部分都是李世民“指点”出来的,但真实性却大打折扣。不过,从现存的官方史料和一些民间记载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太原起义其实并不是李渊不得已而为之,而是与几个儿子暗中密谋后发动的。其中,作为长子和继承人的李健功不可没。也就是说,李建成和李世民共同促成了李渊的太原起义!太原起义后,作为长子和继承人的李建成并没有被父亲李渊派上战场,而是留在了大后方。也正是因为李渊的安排,才给了李世民广阔的历史舞台,也为后来李建成与李世民兄弟的世仇埋下了伏笔。不过,李建成并没有在后方日日夜夜的度过。基本上,李建成在后方调度行政事务,在前线调度后勤物资。众所周知,战争历来都算后勤补给。要不是李建成源源不断的给前线输送后勤补给,李世民早就孤军奋战了!因此,在建立大唐的过程中,李建成的功劳并不比冲锋陷阵的李世民少多少。
这也是李渊开国后毫不犹豫的立李坚为太子的原因。战时需要勇猛的将领,和平时期需要行政能力出众的诸侯皇帝,而这恰恰是李建成的强项。
换句话说,如果李建成只是一个无能花花公子,只会啃老,而且是长子呢?李渊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国家,难道要像他叔叔杨坚建立的隋朝一样灭亡吗?明显不是!所以,李建成能坐上太子,至少说明他还是有治国之才的!隋二世驾崩的教训还不算太久,而且隋炀帝还是李渊的堂弟,李渊总不能为了长子继承制而无视大唐的国家和社会吧?归根结底,李建成之所以给人一种无能之人的印象,完全是因为李世民为了强调自己的正统和正统而有意为之,以期用李建成所谓的无能来反衬其能力出众,又为玄武门兵变。寻找“合法”的理由。不过,死才是最重要的,在没有了利益冲突之后,母爱同胞之间还有几分亲情。李世民终于给李建成“慈悲”的谥号!毕竟亲手杀了大哥,也不厚道,让大哥背负万丈恶名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