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只要是分封藩王的,几乎无一例外会产生内乱。汉朝的七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莫不是如此。既然弊端那么大,为何一代牛人明太祖朱元璋,仍然坚持使用藩王制度呢?朱元璋没说,所以作为后人,我们也只能推测。个人觉得,理由有三条:
藩王制度的特点,就在于一家一姓之人带兵镇守四方!这就造成明朝的一个独特的现象:放眼天下,所有的领兵军阀都是朱家人!这对于朱元璋的嫡传一系绝非好事,因为这些藩王都是实力派人物,真要是造反,嫡系未必是对手。后来燕王朱棣的靖难之役,就是这一情况的实证!以及后来的宁王朱宸濠之乱,都是如此。
第二:相信儿子,总好过相信外姓人
明朝初年,其实天下远不像很多人看到的那样平静。其实,当时内忧的程度远远大于外患。作为淮西勋贵的首座,李善长虽然退居二线,但是却把胡惟庸顶到了前台。两个人联手,挤掉了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实力集团,在朝中几乎一家独大。可以说从洪武六年胡惟庸上台之后,朱元璋这个强势的皇帝已经有了被架空的危机感!
第三:没有合适的替代制度
朱元璋虽然是成年之后才开始学习,但是对历史还是比较了解的。事实上,藩王制度虽然多次导致变乱,但是不实行藩王制度的王朝,也没好到哪里去。最明显的是曹魏,那是刻意弱化宗族的典型。结果司马懿三千人起事,就一下子篡夺了曹魏江山;还有宋朝,既不相信藩王,也不相信大将,强干弱枝,结果就是边防如同漏勺,敌人想进来打一下就打一下,连还手的余地都没有;还有元朝,采用行省制度控制地方,结果就造成每个行省都如同一个独立王国,最后政令不出大都,皇帝碰到事儿无人可用,只能跑路。
事实上,明朝的藩王制度,在经过朱元璋和朱棣两代帝王的调整后,已经可以避免历史上出现的一些弊端了。比如说,藩王在自己的藩国内是没有人事任免权的,任何官员都要中央指派;还比如说,如果没有皇帝特批,藩王手下的常备军也就是三四千人!这些都可以说明,朱元璋的藩王制度,是一个改良过的藩王制度,毒性已经小了很多。这样一来,江山也就能比较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