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 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 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 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这首诗是纣王在女娲像前题写的,当时的情形是丞相商容为了讨纣王欢心,就建议纣王外出郊游,顺便可以祭拜一下女娲娘娘。
他对纣王说,马上就是女娲的寿辰,所以纣王应该去郊外祭拜一下这位在神仙界德高望重的女神。
纣王作为一国之君,每天为国事忙得不可开交,对上天的事不见得会那么熟悉,更不见得就知道女娲的背景与个人资料。
但是根据异性相吸的道理,作为一个已被神话的男人,对更加神话的女神,应该有一种本能和兴趣和好奇。
所以,对于丞相的建议,纣王就欣然应允,兴致勃勃地前往,这一去不要紧,与世无争的女娲卷入凡间恩怨,好好的商朝将会麻烦不断。
话说纣王听从部下建议,一行人来到了女娲庙,一睹女娲娘娘芳容之后,立刻就被娘娘的绝世美颜给倾倒,无法自持。
不知道是工匠的技术太好,还是他别有用心,将女娲娘娘塑造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过于逼真,才让纣王动了邪念,跟现代的美颜技术有得一拼。
真实的女娲娘娘应该是非常端庄的,未必会长得那么妩媚。
纣王看到女娲娘娘如此美艳绝伦,不由春心荡漾,想入非非。
心动也就罢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为一个男人仰慕、爱慕再正常不过了,你纣王千不该万不该色令智昏,再题下如此浮浪之诗,以下犯上。
一个凡间的皇帝,对上界的女神心怀不轨,一则乱了伦理纲常,二则也乱了上下级关系,颠覆了等级森严的制度。
而且你喜欢人家也就罢了,表白也应该是以赞颂为主,什么叫"取回长乐侍君王"?分明是对神灵的公开亵渎于藐视。
这样一来,无论是哪路神仙都会勃然大怒,何况是女娲娘娘?
要知道女娲是十二正神之一,第一个是盘古,第二个是帝俊,第三个是东皇太一,第四个是伏羲,第五个女娲。
女娲,人家乃是十二正神中的创世女神,岂容你这人间帝王来玷污?
所以,一部《封神榜》就是以纣王对女娲的不敬开篇的,这条主线贯穿其中,纣王的皇帝做得好好的,自从冒犯了女娲之后,从此被天降一个妲己所迷惑。
世上的事,有因就有果,一切都因为纣王的冒犯,女娲对他开始了惩罚,纣王的江山才江河日下、摇摇欲坠。
神仙都是手眼通天的,他们的情报系统非常发达,纣王这边题诗,女娲随即就得知了。
得知诗的内容,女娲娘娘心里的愤怒可想而知,这个在神仙界德高望重的女神,各路大佬都对她毕恭毕敬,一个凡间的家伙既然对她如此不端,让她如何能咽下这口气。
如果是级别低的神仙,应该向上级控诉,女娲是高级别的神,自己直接就可以单独行动讨还公道,惩罚不法之徒。
女娲应该是怒不可遏了,足以才会亲自出马,要不然随便派人就能修理纣王。
同时纣王只是写诗亵渎了他,也没有既成事实,本着长期不会治病救人的原则,也不该要置人于死地,让他吃一下苦头就足够了,改正错误了就是好君主嘛。
不过由于女娲娘娘的地位,出于淑女的本能,对纣王这样的流氓,是无法心平气和的,维权手段是非常激烈的,是我们凡人无法理解的,我们是不会神,如何会洞察神的思维方式?
不管怎么说,女娲娘娘得知纣王的不敬和无礼,出离愤怒,直接动身直奔朝歌去兴师问罪,把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家伙拉下马,将其一刀两断。
女娲娘娘来到朝歌见到纣王后,立刻火冒三丈,马上就要对他痛下杀手。
依照女娲娘娘的本事,干掉纣王是分分钟的事,根本不用耗费气力。但让她始料未及的是,在她出手的时候,纣王周围出现万道金光,让女娲娘娘大惊失色,不得不停止了复仇行动。
表面上看,这两道金光是纣王的两个儿子殷郊、殷洪两人所发出来,他们的目的自然是还要保护自己的老爸纣王的人身安全。
虽然当时的殷郊、殷洪两人只是凡人,但是他们有背景,封神的时候,殷洪被封为五谷星君、殷郊被封为值年太岁。
殷洪能力一般,但是殷郊功夫不得了,他乃道教正神、太岁转世。所以尽管当时他还是个孩子,头顶上发出的金光就能让女娲望而生畏。我们民间有句话: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足以说明殷郊能耐不一般。
关于女娲娘娘的复仇过程,原著是这样描写的:"即唤碧霞童子,驾青云往朝歌一回不题。那说二位殿下殷郊、殷洪来参谒父王。那殷郊后后来是封神榜上值年太岁,殷洪是五谷神,皆有名将神。正行礼间,顶上两道红光冲天。娘娘正行时,被此气挡住云路。因往下一看,如纣王尚有二十八年气运,不可造次,暂行回宫,心中不悦。"
其实最后一段才是关键,两个小屁孩本领再强,也挡不住女娲娘娘的去路。重要的是,纣王气数未尽。
纣王毕竟是上天派到人间管理百姓的,管理多久是早已确定的,无法改变。
纣王当时并没有大错,对女娲娘娘的不敬,冒犯的是她个人的尊严,连作风问题都不算。怪只怪女娲娘娘被仇恨情绪控制,不能冷静,事先没有查阅一下纣王的资料和上天的文件,以至于白跑一趟,弄了一肚子气,贻笑大方。
但是女娲是不甘心就白白受了纣王的轻薄,于是才派了狐妖迷惑商纣王,让纣王蜕变,荒淫无道,昏庸残暴,最终把纣王的气数耗尽,一雪前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