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徽柔是《清平乐》中的人物,她对应的正是历史上的福康公主(兖国公主)。福康公主是宋仁宗的长女,生母是苗贵妃。众所周知,宋仁宗子女稀少,有将近十年的时间里,宋仁宗只有福康公主这么一个女儿,所以宋仁宗对她非常宠爱。那么宋仁宗为什么要把这枚掌上明珠嫁给才貌平平的李玮呢?这还得从宋仁宗的身世说起。
宋仁宗的身世十分离奇。宋仁宗生母是李宸妃,她最开始的身份只是刘皇后身边的一位普通宫女。有一次,宋真宗来到刘皇后宫中,一时性起,就把刘皇后的这位俏丫头给“幸”了,宋真宗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居然让李氏怀上了龙子。孩子生下来后,刘皇后就把孩子据为己有,当作了自己生的孩子,李氏呢,因为自己地位低下也不敢有意见,默默地让在一旁。这事儿,宫里宫外很多人都知道,比如宰相吕夷简就知道,只是大家都不说,所以仁宗一直以为刘皇后就是自己的亲妈,史书上记载,他从小就叫刘娥为“大娘娘”,叫另一个养母杨淑妃为“小娘娘”,而没有想到宫中还另有一位地位低下却是真正的亲生娘。真宗死的时候,仁宗才12岁,12岁的孩子当然处理不了军国大政,于是就由刘皇后—现在应该叫刘太后了—垂帘听政。这一垂帘听政就是11年。
在对待李宸妃的问题上,刘太后确实是有些私心的,她命令李宸妃去给过世的真宗皇帝守陵,用隔绝亲生母子的手段,来确保自己权力地位的巩固。当然了,刘太后从本质上说还是善良的,也没有做出太过分的事情,知道内情的人也都畏惧刘太后,没有人敢对仁宗说出事情的真相。
仁宗在不知道自己生母的情况下,与刘太后感情一直很好,刘太后病重的时候,仁宗日夜守在她的病床前,直到她。遗憾的是,刘太后错失了一个机会,没有在最后的时刻亲口告诉仁宗他的身世之谜。
当年李宸妃死了以后刘太后吩咐按一般宫人的礼仪在宫外替这位妃子治丧。宰相吕夷简正好在旁边,却极力建议要厚葬,把丧礼办得隆重点。刘太后有些不以为然,吕夷简说:“太后如果不想您家里的刘氏族人今后有好日子过,您尽可以不听我的话;如果您为自己的族人考虑,那么丧事一定要隆重。”
话说到这份儿上了,刘太后也不能不加以考虑,她意味深长地看了吕夷简一眼,就让吕夷简去操办这件事。吕夷简果然把这个李宸妃的丧事办得规格超乎寻常,而且他还密令经办人员,用皇太后的服饰替李宸妃装殓,用高档的水银保持尸体的完好。
这一切,当时的人都感到莫名其妙,以为吕夷简是小题大做。
第二年,刘太后也死了,宋仁宗跟母亲的感情很深,哭得很伤心。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有人却告诉他:刘太后并不是你真正的母亲,你的生母是去年的那个李宸妃。而且,更有人说,李宸妃是死于非命的,言下之意,是指刘太后害死了李宸妃。
自己活了这么大,贵为天子,居然连生母是谁都不知道,宋仁宗的感情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从对刘太后的哀悼,转而变成怨恨,他亲自来到安葬李宸妃的地方哭拜祭祀,尊这位的生母为皇太后,然后,又迅速派兵包围了刘太后家人的府第,要彻查李宸妃的死因。山雨欲来风满楼,搞得东京汴梁的朝野都惊心动魄。
追查工作做得很仔细,最后到了开棺检验的地步。到这个时候,人们才佩服吕夷简的先见之明,他是知道内情的呀!
当宋仁宗哭着打开生母的棺材时,却见生母穿着皇太后的冠服,在水银的养护下肤色如生,没有毒杀和谋害的痕迹,可见刘太后害死李宸妃的传言是假的。宋仁宗这才下令撤去包围刘府的兵丁,并且亲自到刘太后灵前焚香祭拜,对刘氏族人仍然恩宠有加。而李氏族人当然也是鸡犬升天了:李宸妃的弟弟原本是个衣食无靠的小工匠,自从被皇帝认了娘舅,一路扶摇直上,做到了“使相”,也就是荣誉宰相的位置。这还不够,宋仁宗还做主把自己最喜欢的女儿,也就是福康公主赵徽柔下嫁给李宸妃的弟弟的儿子李玮。所以赵徽柔和李玮的婚姻是一桩政治婚姻,实质上是宋仁宗为了弥补自己对母亲的亏欠。
但是李玮不仅无才无貌,性格也沉闷无趣,憨厚老实,就像一个榆木脑袋,对男欢女爱之事不上心。另外,李玮把赵徽柔当作高高在上的公主而不是妻子,在赵徽柔面前,李玮畏畏缩缩,生怕惹怒公主。因此赵徽柔对李玮没有感情,也看不上他,而且也越来越讨厌他。两人虽然最后还是圆房了,但一直没有孩子。宋神宗继位之后,公主郁郁而终,33岁。公主死后,宋神宗追究李玮的责任,李玮被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