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非岳飞,无《满江红》,岳飞另一首《满江红》,同样荡气回肠!

非岳飞,无《满江红》,岳飞另一首《满江红》,同样荡气回肠!

这两天,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的爆火,引发诸多热议。

更有很多学者,不知道是为了博人眼球还是为了博流量,竟然提出《满江红·怒发冲冠》不是岳飞的作品,并提出了所谓的诸多“伪证”。

文史君在此不加反驳和评论,但却坚信,《满江红·怒发冲冠》绝对是岳飞的作品。

因为,一般人根本写不出。

一首好的诗词,看似是表面的文辞之美,但是要写得出来却是一个人的修为、气度、胸怀、远见,还有写作时的环境、心境、阅历等因素综合影响而后产生的。

比如诗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没有淡泊名利一心只为收复失地的决心,和纵横驰骋八千里的雄心与壮志,是断然写不出的。

还有,“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如果没有比天之高的凌云壮志,失落无奈之后的磅礴发泄,也是断然写不出的。

记得当年毛主席《沁园春·雪》写完发表后,词作传到重庆,蒋介石看后大为震惊,直呼:“天人之作”。

他为了打压毛主席的气势,召集了一众文人,同样以《沁园春》的词牌为题,令大家填词。

当时文人们填了几十首,蒋介石看后都不满意。没有一首在胸襟和气势上能够与毛主席一比高下,更别提超越了。

最后,蒋介石只好作罢。

诗词之作绝不是简单的文辞,它甚至能够洞察一个人的远见和抱负。

其实岳飞除了《满江红·怒发冲冠》,还填有一首《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同样慷慨激昂,令人振奋。

宋·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公元1134年,岳飞看到金人肆意践踏大宋疆土,涂炭大宋子民。

他忍无可忍上书奏请进兵中原,收复襄汉六郡,并陈述“恢复中原,此为基本”的家国大志。

最终,岳飞的提议得到朝廷支持,但赵构又特别规定岳家军不得称“提兵北伐或言收复汴京”,只需收复六郡,否则“虽立奇功,必加尔罚”。

岳飞领命率军出征,一鼓作气,直捣黄龙,一口气连收六郡,本欲乘胜追击,谁知却被朝廷叫停,因而奉诏移屯鄂州。

岳飞身居鄂州时,曾登临黄鹤楼,北望中原,心绪纷杂,最终愤懑之下,提笔填出了《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这是一首登高抒怀之词。

全词由登上黄鹤楼所见之景发端,追忆了昔日汴京城的繁华,再回到眼前讲述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情景。

最后怀想来日得胜后的欢乐之情,抒发了岳飞对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和光复中原的强烈愿望。词作以时间为序,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明快,极具豪放词的特点。

尤其是词句“铁骑满郊畿,风尘恶”,胡虏的铁骑早已踏平京郊,百姓流离战乱频仍,漫漫风尘之中,形势非常险恶。一方面描写的是现实所见,更包含着岳飞的忧国忧民。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难道没有愿意收复山河的将士们吗?当然有!他们前仆后继,血染沙场。百姓们又去了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尸骨填满了沟壑。

反差式的对比描写,更衬托出岳飞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念和不能一展抱负的无奈。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究竟何时才能请缨杀敌,率军出征,挥鞭渡江,扫清胡虏,收复中原。尔后乘兴归来,再游黄鹤楼,以续今日登临之兴。

虽然是登高怀古之作,但是岳飞依然壮怀激烈,无时无刻不表露着自己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与《满江红·怒发冲冠》有着一样的浩然正气与英雄气概。

读者们,关于“岳飞的《满江红》”,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岳飞,铁骑,毛主席,战乱,汉阳,蒋介石,风尘,满江红,中原,黄鹤楼,知识科普,岳飞,蒋介石,满江红,中原,黄鹤楼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岳飞,铁骑,毛主席,战乱,汉阳,蒋介石,风尘,满江红,中原,黄鹤楼,知识科普,岳飞,蒋介石,满江红,中原,黄鹤楼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岳飞,铁骑,毛主席,战乱,汉阳,蒋介石,风尘,满江红,中原,黄鹤楼,知识科普,岳飞,蒋介石,满江红,中原,黄鹤楼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