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早在1644年正月初三,头脑清醒的李明瑞(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史学家、社会活动家))劝崇祯皇帝离京归还明朝。置南京而后蓄力,徐图打算。崇祯帝其实也不糊涂,他回复李明睿,我也想过,但外面的大臣不支持,怎么办?
李明睿还力劝崇祯圣心擅自迁往南都,崇祯却一再犹豫,最听取大臣们的意见。正因如此,崇祯才开庭。朝会上,崇祯皇帝着急征求百官的意见,就是李明睿劝我迁都南京。你怎么认为?
我不去,送太子离开,好吗?
很多在朝会上公正凛然的大臣,后来都投降了李自成和清军。(本文由第一作者董博原创)
没想到领俸禄时一分钱也不拿的百官,竟然是当时正经君子。他们一个个跑出来,指着李明瑞的鼻子大骂,骂他是祸国殃民,动摇了军心,强烈要求皇帝杀了他。
愤怒。面对愤怒的官员,崇祯最终只好作罢,既不让太子去南京,也不留退路。
去南京有用吗?我认为这很有用。南京作为明朝三大都城之一,曾是朱元璋的都城。
他的政治地位很高。二是南京靠近江南富庶之地,钱粮流转、赋税流转都没有太大问题。他完全有能力将大明王朝撑得久一点。其实也是这样的。明朝灭亡后,南京一度成为南明小朝廷的都城,但由于没有坚强的主心骨,最终惨败。
而如果崇祯真走了,以他的势力和威望,大明王朝还有可能续命。
南京作为明朝的第二都城,完全有能力支撑明朝。(本文由第一作者董博原创)
顺理成章,崇祯也应该去南京,因为京城北边满清,东西南边农民起义,手头没有钱,也没有物资。
徒手是打不过的,更何况此时的明朝已经很虚弱了。此外,他一定看过“东吴人皆可降曹,孙权不可降曹”的历史典故。或许他并不知道群臣的想法和自己的处境?
但玄乎的是,崇祯最终并没有前往南京。最后,李自成大军攻陷北京时,怀着怨恨带着独自看守自己的太监王承恩,在眉山的一棵树上自缢身亡。歪脖子上只会有三百年的哀嚎。
像崇祯这样壮烈牺牲的皇帝,确实有不少。
这位草头王看到崇祯的遗言,或许是被深深感动了,当然真的是为了钱,但他比崇祯狠多了。无数前明大臣在他手下受尽酷刑逼债,惨死。魏德藻、吴相等许多人都惨死。而这,恐怕也是对李自成在劫了崇祯朝之后,在天上的精神的某种心理安慰和奖赏。
但是在我看来,崇祯皇帝太拼命了。哪怕他一个人去江南,以他的声望和资源,结合江南和南京朝廷的财力,史可法、黄道周、张湟彦,以及后来的郑成功等人。
群雄未必灭亡,至少对他来说再延续几年不是问题。可惜的是,那一刻,崇祯帝压抑到极点的心早已凉了下来,估计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和空间可以思考了。
(此处已添加图书分页,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