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智者、能者如云不计其数,但真正能称得上神的人却只有两个。一是三国孔明:布衣是阴谋,一把羽扇复兴韩家。另一个就是刘伯温,在乱世之中,一眼就能认出真龙。他只身投奔朱元璋,成为明臣。
两人虽都是聪明人,但处境却不同。刘备听诸葛亮的话,对他非常信任。诸葛亮出草堂,如蛟龙入海,任其遨游,无拘无束,而刘伯温却不同。
历史乐趣-图片
刘伯温极力为朱元璋谋划天下大业。最后封王封侯的人很多,他却只得到了一个“诚老大”的称号。公侯伯子南,这个刘伯温到头来连个侯爵都过不去。与身居丞相之位的诸葛亮相比,皇上不得不尊他为丞相之父。
但刘伯温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能识时识命。在这一点上,刘伯温比诸葛亮强。诸葛亮到头来是浪费了钱和人。最终逆势而上,非但没有一蹴而就,反而让蜀国的事业昙花一现。
历史乐趣-图片
反观刘伯温,在朱元璋称帝之后,却十分寡言少语。旁人只以为他心中有怨,殊不知他早已看穿了朱元璋的心里藏着一把刀。战场上的刀剑马匹已经入库,但势必会在势力场上出现更多的血战。历朝历代君王,都有常用的方法。刘伯温清楚地明白,他要退隐求和。
《明史》记载,从洪武三年末,刘伯温写信请辞。朱元璋不服,辞职,再三辞职。
朱元璋让洪武四年后回乡,刘伯温对他表示感谢。刘叔回国四年后,于洪武八年病逝,保住了性命。
据《刘伯温生平述略》说,在他去世前几个月,他烧毁了大量文件,只留下♬,然后自己去钓鲤鱼。他告诉家人,他死后,要把鱼放在筐里,筐子放进缸里,带到南京,献给皇帝。
刘伯温死后,家人按照刘伯温的吩咐,将鲤鱼放在他编织的筐子里,再放入水缸中。连同《时务十八策》一起被拖到南京。
历史乐趣-图片
洪武八年,《明史》是这样记载的:“伯熙(洪),诚贤士,撕袍而哀,抚书而叹,不知何物。鱼的意思。赵薇,死也是为了它,它的本性就是这样的”
朱元璋虽然为刘伯温的死悲痛欲绝,但只能看懂他留下的书,却不懂鱼的意思,只好埋怨刘伯温,说他是一个充满玄机的人,死后不会停止。
朱元璋虽然抱怨,但他也知道刘伯温这辈子都是在“以弓影险”,就是帮别人化险为夷,但是朱元璋实在想不出刘伯温要为朱化解什么险情元璋到底。
历史乐趣-图片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病逝。朱元璋顾不上丧子之痛,因为大明江山的皇统危在旦夕。朱元璋很清楚皇室最怕什么,那就是争夺皇位和继承人。前车之鉴,李世民逼父杀兄远,赵光义烛光斧影近。朱元璋心里不寒而栗,只好立马定下新太子。
满清朝推举朱棣为尊者,朱元璋比较认同。这四公子,性子行事,跟自己完全不在一个位置上,跟着自己这么多年南征北战。他朱元璋已经心满意足了,可是在权衡的那一刻,朱元璋的心漏了一拍。他想起了刘伯温生前留下的一筐鱼。
历史乐趣-图片
那些鱼已经死了十七年,朱元璋却还历历在目。那些鱼虽然养在一个大缸里,但因为鱼篓的格子太密,鱼鱼挤在一起,没在宫里待上三天。天哪,都死了。
一想到死,朱元璋的脸色顿时变了。他翻出刘伯温的,看到最后写着:权若克制,小柔克强;
朱元璋恍然大悟,刘伯温的一筐鱼是对他的警示,在风云不定之际,要化凶为柔,化浓为疏,以柔克刚,守住强权。
强与小。
历史乐趣-图片
朱棣信与朱元璋一样,为人猛烈,天下如笼中之鱼,密而不疏。受害的是百姓共同体,天下马上就得了,天下不能以杀戮来治理。世人需要的是朱标太子是一个心地温和的仁君。如今朱标死了,所谓的小柔自然要传给他的子孙了。这是皇系的自然延续。
朱元璋察觉后,立即宣布朱标之子朱允炆继承皇位,朱棣驻守北京,未经公告不得入京。后来朱棣打天下,确实是南北大战。连年战乱,不时传来童谣:洪武加吴后,天下人为何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