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胤看赵普来了,赐座,开门见山,问道:“今日召卿来,乃是有一事请教: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
匡胤所问,乃是长久以来困绕着赵普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难题,赵普一直苦苦思索,与百姓、军中老卒、将吏交谈,到郡县、州府做了无数番考察,渡过许多不眠之夜,又才有了粗略的应对策略。
想那唐末五代战乱不断,全是藩镇权力过重,尾大不掉之故,各藩镇手中有地盘,有人马,有刀枪,又控制着财权,动辄从中央脱离,割据一方,都又都互不服气,为了坐强坐大,就不免互相杀伐,争地盘、抢人口、掠财富,如此一来,天下战乱频起,烽火连天,经年不熄,而壮大起来的藩镇一旦可以与朝廷相抗衡,又不免野心更炽,欲取代朝廷而制天下,由是,自唐而晋、晋而汉、汉而周,周而宋,如不谋得善策,宋又不知被何朝所代,政权迭更,恶性循环,永无何止。
此刻听匡胤问起,赵普精神一振,答道:“陛下之言及此,真天地人神之福也。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
节镇太重、枝强干弱之弊,匡胤自是早有想到,只是不知破解之法,于是继续问道:“如此,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赵普答道:“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匡胤心有所动。
赵普道:“欲达到这三项,可置转运使、通判,使主诸道钱谷,收选天下精兵以备宿卫。”接着解释道:“稍夺其权,即将藩镇所辖的州郡收回,由中央改派文官担任知州,又加派出官员到该州任通判,以监督知州。欲制其钱谷,则是将地方财权收归国家,各州府的赋税收入全部上交中央,地方财政收入归朝廷在地方设立的转运司管理。收其精兵,可要求各地检查所统属禁军,把骁勇者挑选出来,编为上军送往京师。宋朝的军队分禁军、厢军、乡兵、蕃兵。”
赵普所说的禁军乃是国家军队主力,负有保卫京师、戍守边境、对外作战、对内平乱等主要军务;厢军是地方军,直接归地方指挥;乡兵即民兵;蕃兵则是少数民族的部落军队。
匡胤听罢,欣然道:“吾已喻矣。夺其权、制其钱谷二项,极易做到,唯收其精兵一项,此起彼伏项,改日朕即遣使者分诣诸道,选择精兵,将其才力技艺有过人者,皆收补禁军,聚之京师,以备宿卫。使诸镇自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不再生也异心。但唯此一来,诸镇势力虽减,中央禁军却迅速膨胀,中央禁军的将领权力自然大增,朕又如何制之?”
匡胤自己是从禁军将领的位置摇身变成皇帝的,自然对如何防范禁军将领权力过大的问题更加关心。
赵普毫不犹豫道:“目前掌典禁军的诸位将帅,都是从龙之臣,功名卓著,声威显赫,不宜再典禁军,必须全部解除其手中兵权!”
匡胤迟疑道:“既是从龙之臣,解其兵权,朕总是于心不忍。”
赵普反问道:“陛下不忍解其兵权,难道忍心看天下百姓遭遇兵火涂炭?”
此时,殿前都指挥使乃是王审琦,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乃是石守信,副都点检乃是高怀德,侍卫都虞候为张令铎,此四人或是匡胤的亲戚,或是微时至交。匡胤想了想,道:“如慕容延钊、韩令坤、王审琦、石守信、高怀德等人,均是朕多年故交,绝不致生变以祸乱国家。”
赵普道:“不然,这些元勋虽然对陛下忠心耿耿,如一旦部下生变,他们却也身不由己。”
匡胤道:“此几个朕若不能信,朕还能相信谁呢?”
赵普苦口婆心劝道:“他们虽则可靠,只因功劳太大,地位太高,权势太重,万一有部下谋求富贵,挟持他们起来谋乱,岂知又不会再出现黄袍加身?”
匡胤听了,默然良久,仍坚持道:“他们几个当不负我。”
赵普道:“陛下当日又岂肯负周世宗?乃是权势所迫,由不得人!”
“这……”匡胤一时语塞,良久,说道:“就算解除了这批禁军将领的兵权,数十万禁军军权,仍须有将领执掌,又该由谁来掌,怎么掌,才不会对朝廷构成威胁?”
赵普从容答道:“禁军军权过大,必得分权。”
分权?怎么分?匡胤愣愣地看着他。
赵普道:“中央殿前司所属禁军,向来分为十二军,以殿前都点检来统帅诸军,权力也过大。请陛下不再设置都点检职务,将禁军的军权分成三份,分由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都指挥司和侍卫步军都指挥司统领,即三衙统领。该三衙虽然统兵,却不赐调兵之权。”
匡胤追问道:“如此,可赋予谁调兵之权?”
赵普答道:“枢密院,本朝枢密院专由文官主事,仅予其调兵之权,即可与三衙形成相互制约。”
匡胤一想,此法果然大妙,那枢密院与三衙之间,各自独立,相互制约,如此一来,无论枢密院抑或三衙,均无法单独作乱。而且,从来武夫乱政,将军权交由文臣执掌,兵变事件就可大为减少了。
赵普又补充道:“禁军各军平列、所有军队调动、都指挥使、都虞候等军职的任免虽由枢密院负责,但须得奏请陛下批准后执行。且枢密院仅负责制订边防计划,军队编制和军需供应,不能直接指挥军队。”
匡胤点头道:“如此一来,当可杜绝禁军之祸矣。”
赵普却摇头道:“不然。此法尚有漏洞。”
“有漏洞?”匡胤先是一愣,随即明白过来,拈须道:“三衙与枢密院虽各自独立,但如若其抱作了一团,朝廷之患仍不能绝。”
赵普道:“正是。为从根本上除去此患,可将全部禁军队分成两半,一半屯驻京师,另一半戍守地方。京城驻军与地方驻军实力相当,再形成制约,使得京城驻军与地方驻军谁也不敢贸然发动叛乱,方可万全。”
匡胤连连点头。
赵普又道:“不论京城驻军、地方驻军,都得实施兵将分离制,军队中实行‘更戍法’,某部禁军在某地驻守了一段时间,必得变更到别一个地方驻守。京城禁军和地方禁军之间,也常常进行对调。剥夺所有将领的募兵权,将领对士兵只有管理权,没有所有权,堵死士兵成为将领私人武装的可能。”
匡胤抚掌赞道:“此真保国之万全大法也!”
话虽这样说,但,怎么解除手下那帮兄弟手中的兵权呢,这可是一个大难题。要知道,那一帮都是曾经生死相随的好兄弟呀!
(以上为覃仕勇长篇历史小说《功夫皇帝赵匡胤》节选,欲知上下文内容,请到专栏阅读全书)
【注】
赵普议释禁军将帅兵权,削藩镇权事,见《宋史·太祖本纪》、《续资治通鉴长编,太祖建隆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