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对于包青天暴走想必大家都非常熟知,这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公正执法,从来不包庇罪犯。他信奉的理念是,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他这个人在长相上也有明显的特征,黝黑的皮肤和额头上的一个小月牙。
历史上也有像包拯一样的清官,不畏惧权贵,但是他们基本都是被人所陷害,最后的下场真是令人唏嘘。包拯公正执法势必要得罪许多人,但他怎么没有受到那些人的报复呢?
一、平坦的仕途之路
包拯的出身并不是大富大贵,他家其实就是一个普通家庭,但是由于他这个人读书比较好,早早到就考上了进士。于是乎,他被任命为知县,这个官职对于他一个平民来说可谓是光宗耀祖。
他也是十分有孝心,为了照顾自己的父母,毅然决然的辞去了官职,在家乡随便找了个职位,以便照顾父母。在父母离世后,他又守孝十年,后来在亲戚朋友的鼓励下重新振作。出身低微的他即使中了进士也只能做一个芝麻大的小县官,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刺激了他的激情。
在任职期间,县衙中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处理得非常好,对于百姓的诉求也都是认真处理,从来没有徇私枉法,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爱戴和支持。从民间流传出来,只要有包拯大人,就没有冤假错案的歌谣,他在民众心中积累了不可撼动的威信。
在宋朝那些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中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同一年的考生,他们会互相抱团取暖。因为大部分的考生都是没有什么背景的,所以他们只能够相互依靠,才能够生存在尔虞我诈的朝廷中。
当时与包拯一起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有的在朝廷中已经取得了不大不小的成就,给予了包拯一定的支持。包拯的政绩很快就引来了朝廷的重视,在同批学子的谏言下,包拯不断受到朝廷的嘉奖,一路升官,从开始的小小判官一直到了图阁直学士,仕途可谓是平平坦坦,毫无波折。
二、铁面无私包青天
在包拯任职期间,面对多么棘手的案子,对方的背景多么强大,他从来没有畏惧和逃避过。对于那些有势力的权贵,他更是一丝颜面也不给,秉公执法,平反了许多的冤假错案。他在开封府为官时,大力整顿当时的吏治之风,一时间开封府门庭若市,络绎不绝。
包拯为了百姓,做了许多得罪权贵的事情,在封建社会中,那些有势力的大地主兼并土地的事情时有发生。而那些百姓无权无势,只得默默忍受着这一切,包拯则对那些兼并土地的人大力整改,因此得罪了一大批权贵。
他不仅仅是得罪那些兼并土地的权贵,再发现有任何官员做了什么坏事以后,他会将证据材料收集起来,向皇帝举荐进行弹劾。他对于那些权贵毫不畏惧,在皇帝面前如实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当时的宋仁宗也是一位明君,对于包拯所做的弹劾他都予以支持,导致当时政台上一片清明。
三、百姓爱戴,靠山强大
包拯此人的格更是大大咧咧,有什么说什么,敢想敢做,更巧的是,他遇上了开明的君主,宋仁宗。宋仁宗对于包拯也是十分信赖,自己有什么难以解决的家事也都让包拯为自己出建议,二人的君臣关系一度良好。
宋仁宗之所以如此的重视包拯,就是为了打压一下那些贪官的嚣张气焰,毕竟自己手底下也要有一些清官,不然整个朝廷就成为了腐败的根源了。包拯可以帮助自己清除一些贪官污吏,让那些贪官收敛一些,有了宋仁宗的支持,包拯做起事来更是风风火火。
而包拯背后的靠山,可不仅仅是当朝的皇帝宋仁宗,还有一个就是深居在宫中的太后,当时包拯查清了狸猫换太子的缘由,受到了太后的喜爱。在皇帝和太后的两座靠山,让他在仕途上一度如鱼得水。百姓们对于包拯的做法是可以看到的,他们认为包大人是一个清官,是专门为百姓做事的官员,所有的百姓都支持包大人,受到四方百姓的爱戴。
虽然说历史上描述的标准对于其过于神话了,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他在办案时也可能犯错误。但在绝大多数的案子中,他就是一位廉政清明的清官,是一个专门为百姓撑腰的官员。
而他也幸亏遇上了当时开明的宋仁宗,如果换另一位皇帝的话,他可能早就被其他人所排挤,最后落得一个凄惨的下场,人们将包拯的事迹编排出来讲成故事,也为了激励以后的人们当了官以后要当一个清官、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