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在吸收消化辽东占领区后,开始了对辽西走廊上最后的战略据点宁远城发起进攻。宁远城位于辽西走廊上的中心位置,它北连锦州,南接山海关,是大明关宁锦防线的核心位置。因为王在晋的弃守战略,导致明军拱手让出来锦州,如此一来,整个山海关外,就只剩下宁远这座孤城了,如何努尔哈赤顺利占领宁远,则可以将战线推进到山海关下,继而尽取辽东之地。而如果明军丢失宁远,就意味着再无收复辽东的可能,这片浸满了大明将士鲜血的土地将永远化为化外之邦。
努尔哈赤很快就将宁远城团团包围,此时宁远城中只有几千残兵败将,和一个兵部被派到辽东协助王在晋处理善后问题的文官袁崇焕,面对凶悍的后金八旗军,怎么看宁远也是守不住的样子。当努尔哈赤的大军杀向宁远时,宁远城中的守军早就吓得连武器都拿不起来了。就在这时,袁崇焕的一句“今逃亦死,降亦死,不如战而求生”震惊了所有的明军。是啊,明军以步兵为主,一旦离城逃跑哪里是八旗骑兵的对手,况且努尔哈赤一向喜欢屠杀战俘,投降也不是最好的出路,唯有守住宁远才有活下去的希望。
于是,在袁崇焕的组织下明军重新恢复了秩序,并做好了守城准备。努尔哈赤照常指挥八旗军攻城,但因为缺乏攻城器械导致进展缓慢,之前混进宁远城中的奸细也被袁崇焕抓获处决,里应外合的戏码不会再上演了。努尔哈赤只得暂时停止进攻,等待后续主力的到来以及打造攻城器械,准备来一场强攻。一切准备就绪后,努尔哈赤开始了总攻,并亲自上前督阵,结果被袁崇焕发现了他的位置,袁崇焕指挥明军所有的炮兵部队,向努尔哈赤的方向射击,刹那间,努尔哈赤被炸成重伤,主帅受伤,八旗军顿时战心全无,不得不撤退回盛京,明军趁机收复锦州,宁远之战遂告结束,努尔哈赤在回到盛京后不久,因为并发症死亡。宁远之战是萨尔浒之战以来明军第一次胜利,后金还搭上了一个大汗的性命,而胜利全赖袁崇焕的指挥。
战后,袁崇焕被崇祯破格提拔,职位也是一路上升后来位至辽东经略、督师。袁崇焕在辽东,结合辽东的地形地貌打造了一条牢不可破的关宁锦防线和声动天下的关宁铁骑,成了后来的18年里后金(满清)八旗军的噩梦。此后,爆发的宁锦大战,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又败于袁崇焕之手。袁崇焕还向西联络蒙古、向东联络朝鲜,为皇太极编制了一张西、南、东三面战略围堵,长此以往,皇太极非被困死在东北一地不可。皇太极做梦也想除掉袁崇焕,但正面又打不进去,只能看着辽西走廊上的堡垒叹息。
崇祯五年,皇太极绕过关宁锦防线从喜峰口杀入关内,兵临北京城下,袁崇焕得知后,迅速率领关宁铁骑增援北京,在北京城下的广渠门大败八旗军上演了一出机动防御的典型案例。皇太极不得不再一次望着城墙叹息,但临走前使了个坏,那就是大肆散播流言,说袁崇焕在辽东的种种违法乱纪的事情,最终一代名将被冤杀在北京菜市口。袁崇焕一死,辽东地区又一次陷入了群龙无首的状态,以至于在后金(八旗)将主力用于征讨蒙古(1632年皇太极三征蒙古林丹汗)和朝鲜(1636年皇太极两征朝鲜)时,十几万辽东明军一直处于观望状态,坐视皇太极统一整合蒙古和朝鲜的资源,扫清后顾之忧。继而,可以全力向关内扩张,大明的局势更加被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