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宋朝以武立国,宋太祖更是当世的名将,可惜建国之后,宋朝的军事实力不断下滑。经过宋太宗的一番折腾,不仅燕云十六州没有收回来,还闹出了不少的笑话,宋朝的精锐军力被葬送,和北边辽国这些强敌交锋中也处在下风。
由于宋朝重文轻武,导致他们很难有进一步扩张,一直到宋朝灭亡,他们都没办法统一全国,也无法算作一个大一统王朝。宋朝在建国之后,他们重点攻略对象还是北边的辽国。
到了宋真宗时期,他发动了最后一次与辽的大战,双方以议和结束,宋辽之间的长期战争就此终结。
宋朝虽然没能拿回燕云之地,可他们还是得到了和平,两国长时间都保持着友好关系,一直到辽国灭亡,两国才重燃战火。
宋辽这次的战争,双方也都是集中全力,甚至有些懦弱的宋真宗,在大臣们的建议下也是选择亲征。宋辽两国当时的实力其实相差不多,宋朝主动出击确实很难打赢,可辽国要想灭掉宋,难度也是相当大的。
辽军一开始的进军比较顺利,连续突破了宋朝的防线,他们打算要直逼中原。
辽军强势的攻击,打得宋朝都开始出现南逃的想法,可宋真宗亲征,让宋军士气大振,他们在澶州顶住了辽国的攻势。
辽盘踞的幽云之地,已经算是相对近了些,可要想在北方和辽作战,没有后勤的保障是不行的。
宋朝军中骑兵并不占多数,因此缺乏良好的机动性,这就对后勤的要求更高了。宋朝还不愿意给武将更大的权力,这个问题就无法解决,后勤不能保证好了,宋朝就无法北上收复幽云。
辽国的问题也很大,在南下攻击宋朝各个州府的过程中,辽国攻坚战不行的问题被暴露出来,他们缺乏良好的攻坚能力,面对善于守城的宋军没什么办法。
因此宋辽在对峙的时候,辽军后方还有不少地方都是宋朝控制的,继续拖下去,除非辽能顺利打败真宗率领的主力,否则辽国就会面临被前后夹击的危险。
宋朝这边很难对辽发起更大的攻势,真宗亲临前线,他心里也没底,不敢正面硬上。
看起来双方都展现了自己比较强的一面,可实际上,双方在对峙的时候都比较心虚,谁都怕自己的弱点被对方抓住,那样他们就可能满盘皆输。
这次的和议,纯粹是无奈做出的。宋辽两国都希望能更进一步,他们不愿意就这么结束战争,那样自己也捞不到更大的好处,可形势所迫,他们也不得不这么做。
双方继续这么打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议和就成了一个对双方都有利的选择。
宋朝常年征战,国内情况并不好,辽即便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可这么长时间征战,他们也很难支撑下去。
宋辽成为兄弟国,宋是兄,可宋朝每年要缴纳30万的岁币。宋朝虽然打仗没那么在行,可经济条件还是很不错的,宋真宗当初看到岁币是这个数额,根本就没当回事,这点钱还是给得起的。
可实际上,这次的议和给两国带来的影响,宋朝明显是更加吃亏的一方,辽获益要更大一些。
宋的国都放在了大平原的开封,燕云之地掌握在辽的手中,即便宋朝真和对方议和,也不能不做任何的防范,每年光是为了保护京师,就要维持着庞大的禁军。
相比之下,像唐这些王朝,由于有幽云之地作为北边的屏障,国家就能减少在中央的驻军,不仅能有效抵御外敌,还能减少驻军的开支。
毕竟幽云在辽的手里,战争的主动权就在辽的手上,辽要想攻略中原,他们起兵就更容易一些。
结果就在仁宗时期,辽就趁着宋夏战争大肆索要土地钱财,宋朝还不得不给,偏偏自己又由于和议,觉得北部不用备战了,国内的军力越来越弱,也没办法再夺回幽云。
至此,北宋一朝幽云之地始终掌握在辽的手上,这也让后来金抓住机会,轻易南下就灭掉了北宋。
其实在太宗,真宗时期,宋朝不是没有收回幽云之地的可能。那个时候宋辽之间互有胜负,要是能处理好了,把幽云之地收回来,再选择议和结果会更好,宋也会获得更大的利益。
可由于真宗和很多文臣不想继续打,也没有什么信心,他们就放弃了这个机会,选择和辽议和。看起来宋朝是为了避免庞大的战争费用而议和,可他们的议和就已经默许自己放弃幽云,这对一个中原王朝来说注定是得不偿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