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上映了一部电视剧,叫做大明风华,里面的开头就是以朱棣靖难成功骑马走入南京开始,电视剧中的那句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不知道激动了多少人的心,也让多少人梦回明朝,渴望醉卧沙场,纵马瀚海。
朱棣自从抢到皇位之后,或许是为了好好治理国家,也或许是对于造反的亏欠,他在位的时候,国家迅速发展,建文帝时期带来的经济衰败到此时全面恢复,甚至军队实力国家实力都有了全面提高.
面对北方汹涌而下的游牧民族,明朝是第一个由皇帝亲率军队,打穿游牧民族,并且给大明打出了50年的和平。即便如此,史官也不会记录朱棣是正统继位,综合评价朱棣的一生,只能说是功过参半,功大于过吧!
在整个封建王朝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这样一个完美的继承人,父子之间没有猜忌,兄弟之间没有隔阂,百官之间没有否定。
可以说,太子朱标是朱元璋最好的作品,在所有的儿子里,他是唯一一个叫朱元璋爹的儿子,也是唯一一个有父子之情的儿子。
只可惜,这么完美的继承人,却在朱元璋64岁这一年与世长辞。临死之前的一滴泪,是对人间的不舍,以及对于父亲的牵绊。然而,他的离世并没有这么简单,所带来的一切连锁反应,是许多人始料未及的。
要知道,在朱标还在世的时候,朱棣就带领军队进入蒙古,兵不血刃地劝降了一个十万人的部落,可以说在朱棣心中,朱标第一,那么他毫无疑问就是第二。
朝中对于朱棣作为继承人的呼声越来越高,朱棣也认为理所当然,但是朱元璋的一番神操作,就直接把所有人都整懵了。
令他没想到的是,手上就这点人马,居然都引起了建文帝的重视,在层层不断地削藩打压里,12皇子被逼得自焚而死,随后就轮到了朱棣。
与蒙古人爬冰卧雪的作战,都没有让朱棣产生畏惧,但是这一次,他害怕了,甚至躲在粪堆里装疯卖傻,然而,这样并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他在探子眼皮子底下打造兵器,准备实力。不久之后,靖难之役,轰轰烈烈的开始。
燕王与宁王联手,总兵力一度达到了20万,此时,燕王终于有了与南方军队一战之力。这时候的大明朝军队还没有像明末时期那样腐败,战斗力极强,大部分都是朱元璋留下来的明军。
这些都是百战之师,是可以在马上战胜蒙古人的存在,但是在著名战神李景隆的率领之下,大明军队屡战屡败,在他手上损失的军队人次,高达100多万。
白河沟之战,是李景隆与燕王朱棣的决战,此战之后,南方军队60万主力被击溃,至此,大明朝再无可战之兵,燕王朱棣也实现了一地之兵造反成功的奇迹。
朱棣最终决定,把都城迁回北京,一来自己的旧势力范围在那里,政治生态相对较好,二来也可以更好地抵御外族人的入侵,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为了修建北京,朱棣累计调用了百万以上的民工,从永乐四年开始就修建,一直到永乐20年,故宫全面竣工,随后就是迁都。
如今的故宫,是中华文化历史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然而,却没有人想到,在故宫华丽的背后,究竟掩藏着多少百姓的血泪?
传闻无数的工匠因此而变成了聋哑人,只因为朱棣要保证都城的秘密不被泄露,这究竟有什么秘密呢?
随着上个世纪70年代末,古建筑修复专家在修复地砖时意外发现了故宫的地砖铺了不止一层,由此,这个几百年的秘密才终于展开。
古代往往刺杀成功的人都是通过挖密道的形式进入的,如何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朱棣给出了所有人的答案。
诺大的故宫,朱棣光是铺地基就扑了15层,若是有刺客挖密倒进,就是累死,他也搬不开这15层地板,这么做虽然好,但是另一个问题就暴露出来,这种地板费时费力,耗资巨大,价位堪比同等质量的黄金。
能够将故宫防御到牙齿,不得不说也只有朱棣能做出这样的事情,但是没有任何一件东西是完美无缺的,而这个隐患,只有工匠知道,若是一旦泄露,耗费巨资建造的故宫,就真成了打水漂了。
于是,朱棣将这些修建的民工直接毒哑,只有说不出话来的人,才是最可靠的人。
从历史全局上讲,朱棣是一个十分伟大的帝王,但是从民生角度上来说,他又是一个类似暴君的存在,由此,朱棣一生的功过是非,还得需要辩证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