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他人的污蔑,学会为自己辩解 | 资治通鉴
【发生时间】
公元162年
【原文译文】
皇甫规持节为将,还督乡里,既无他私惠,而多所举奏,又恶绝宦官,不与交通。
皇甫规持节(相当于代表皇帝亲临),担任大军统帅,回到故乡,监督军政。
皇甫规在乡里的工作,公正公平,没有给他人好处,没有树立自己的私人恩惠,没有建立自己的私党,而是反对贪官污吏,不断上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皇甫规对宦官又深恶痛绝,从不跟宦官来往。
是中外并怨,遂共诬规货赂群羌,令其文降,帝玺书诮让相属。
于是,从朝廷到乡里,那些眼红他的人,看他不顺眼的人,都联合起来上书,诬陷皇甫规没有实力,之前只是贿赂西羌,让西羌人假装投降而已。
汉桓帝刘志,看到这些话之后,便下令斥责皇甫规。
皇甫规不满他人的诬陷,于是上书为自己辩解。
帝乃徵规还,拜议郎,论功当封;而中常侍徐璜、左悺欲从求货,数遣宾客就问功状,规终不答。
看到皇甫规的辩解后,皇帝依旧让皇甫规回京,不再由他带领军队,任命他为议郎。
按照皇甫规的军功,本来应该是要封爵位的。
但是,宦官中常侍徐璜、左悺,想要从皇甫规身上得到好处,于是多次派人去拜访他,假装关心。皇甫规坚决不拿出任何的钱财贿赂他们。
璜等忿怒,陷以前事,下之于吏。官属欲赋敛请谢,规誓而不听,遂以馀寇不绝,坐繫廷尉,论输左校。
皇甫规坚硬的态度让徐璜等人非常不满,于是又翻出旧账,指责他贿赂西羌族。
皇甫规的部下知道问题在于宦官身上,于是打算拿出钱财,去求得他们的原谅。皇甫规誓死不肯。最后,皇甫规被收押到监狱,判处苦工。
诸公及太学生张凤等三百馀人诣阙讼之,会赦,归家。
三公、太学生等三百多人,都来为皇甫规求情。
【通鉴解析】
皇甫规是东汉末年,非常正直的人。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讲过,正直的人,如果身处乱世,一般都会过得比较悲惨,因为他们与那种乌烟瘴气的社会,格格不入。要想明哲保身,同样也是不容易的。
要么就跟奸臣同流合污,成为他们的一员,违背良心,做自己最讨厌的人。要么,就躲起来,装病装傻。
当然,这条路也不好走,就像赵岐一样,即使主动请辞离职,最后也害得家人被残杀。
而拥有着丰功伟绩的皇甫规,也被判处劳役。这是一个怎么样的乱世,才能够如此颠倒黑白呢?
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
《鬼谷子阴符本经》中讲过:“盖士遭世异时危,或当因免阗坑,或当伐害能言,或当破德为雄,或当抑拘成罪,或当戚戚自善,或当败败自立。”
这句话的意思是,将士在乱世之中,通常都会遭受危险。
有的仅能免死,有的变成陷害他人的能言善辩的人,有的放弃道德成为一雄,有的被关起来成为罪人,有的明哲保身,有的善于谋划在危机中谋得自立。
从《后汉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皇甫规在平定西羌动乱的时候,是非常有谋略的。
他能够精准地看出马贤作战的问题,预测出马贤必败。从这点上看,他并不是一个只会打仗的呆将军。朝廷上那些阴谋诡计,他也能够精准地识别出来,只不过他不屑于去参与。
他久战沙场,特别是对于边境问题,他有自己的一番理解。
在皇甫规看来,边境之所以经常出现动乱,西羌之所以经常入侵,归根到底,是边境的官员,过于跋扈。他们把外族人当成禽兽,利用东汉强大的背景进行剥削。
有了这个认识之后,皇甫规对待外族问题,一般都是先大棒,后萝卜。先用兵把他们打服了,然后再着手解决他们的问题。这样一去一来,使得边境人心服口服。
《后汉书》中说道:“规到州界,悉条奏其罪,或免或诛。羌人闻之,翕然反善。”
皇甫规到任后,把那些依托权贵上位的官员,全都处理了。而这样的处理,得到了西羌人的拥戴,也使得边境稳定。
当皇甫规还督乡里的时候,那些宦官,权贵都想着要来结交他。皇甫规心里十分抗拒,也非常厌恶那些国家的蛀虫,因此连装一下都懒得,直接把他们都赶走,甚至还上书参他们。这样一来,就把内外都得罪了。
那些他所厌恶的人,联合起来,到皇帝耳边告状。
一个明君,可能都架不住这种连环炮似的谗言,更别说是东汉末年这些无能的君主。
果然,皇帝下诏书谴责了皇甫规。对于一个心高气傲又功劳满满的将军来说,这种谴责的伤害是很大的。
皇甫规不满,直接上书为自己辩解。
事实上,当我们遇到陷害的时候,一定要懂得为自己辩解。特别是他人的污蔑,如果拿不出过硬的证据,甚至不为自己辩解,那么就相当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在平时可能不会出大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就是生与死的抉择。有些人觉得,碍于面子,不想去辩解。这就是在给他人机会伤害自己。
《韩非子》:“是以乱世之听言也,以难知为察,以博文为辩。”
在乱世中,看重的花言巧语,雄辩。这种雄辩,不是基于事实,而是基于奸臣的好恶,也就是说,变成了一种污蔑。
所以,懂得为自己辩解,在这个时候就显得异常重要。
【触类旁通】
东汉末年:政治陷害,毫无道理可言 | 资治通鉴
【欢迎关注】
历史使人明智,经典使人通达。
领略历史魅力,感悟先贤智慧。
欢迎搜索:稽圣
进行关注并订阅所有文章,欢迎转发、在看、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