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取前朝历史教训!防止外戚专权!保持朱家江山永不“变色”!
从秦国宣太后芈月说起:
秦国宣太后芈月和穰侯魏冉,把持秦国朝政。宣太后主政时任用弟弟魏冉、芈戎以及儿子公子悝、公子芾等四贵主政。宣太后及四贵的专权极大限制了秦昭襄王的权力,造成了秦国国内只知有太后和四贵,不知有秦王的局面。特别是魏冉,权势赫赫,导致人心不附,对秦王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一死,吕雉立马临朝称制,大封吕氏子弟为王。吕雉死,诸吕作乱,差点将刘氏江山改姓为吕。后来,西汉还是亡于外戚。王莽的代“汉”建“新”,虽说是昙花一现,但开了封建王朝外戚亡国的先河。
刘秀建立东汉王朝,根本没有吸取历史教训。“心善”的刘秀,没有向自己的老祖宗刘邦学习,也有点不好意思诛杀功臣,选择了和功臣联姻,妄想通过“结为儿女亲家”来维护巩固刘家的万里江山。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刘秀因此埋下了东汉灭亡的伏笔。窦宪、邓骘、闫显、梁冀、窦武、何进、曹操、曹丕等外戚们像走马灯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随着刘协的黯然退位,可怜的东汉帝国又一次亡于外戚。
西晋的亡国,实亡于晋惠帝司马衷的丑皇后贾南风。“丑而短黑”的贾南风便是“八王之乱”的罪魁祸首。
南北朝时,外戚专权越演越烈。北周外戚杨坚一出手,就将宇文家的天下妥妥地改成大隋杨家的天下。
唐帝国皇帝李治的皇后武媚娘,摇身一变唤作“武则天”时,武则天及武氏家族实际上已经灭亡大唐帝国,要么怎么还出现了一个“大周王朝”?要不是女皇帝武则天感觉死后,祭祀自己的还是自己的儿子,传位给李显。大唐帝国到此就已经寿终正寝,根本就没有朱温什么事了!
五代十国中的梁、唐、晋、汉、周,个个是个短命的王朝,且通通都是武将开国的时代。俺估计外戚们还没来得及专权就被下一个武将“坏了好事”!
北宋王朝时,先后有章献明肃皇后刘娥、慈圣光献皇后曹氏、宣仁圣烈皇后高滔滔、钦圣宪肃皇后向氏、昭慈圣献皇后孟婵、昭怀皇后刘清菁等六位皇后或临朝称制,或临朝听政、或垂帘听政。
但始终为什么没有出现外戚专权现象?特别是刘娥,甚至有成为第二个“武则天”的实力。不是外戚大佬们不想,主要是因为赵匡胤实行的“崇文抑武”这一极具特色的官僚体制。
北宋王朝对外戚的任用,有着极其严格的规章制度,坚持“丰禄高爵,不招权擅事”、“不典兵,不预政”的规定,外戚不得任重要职位(监司、郡守),不得任管军之帅,在军中也只能担任无实权的武阶官。甚至外戚们想进宫当个侍从武官和秘书都不行。外戚们想专权?门都没有!
南宋王朝时,不准外戚干政的规章制度就有点执行得不严格了。毕竟南宋王朝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时不时地遭到北方的金国和新兴的元帝国“欺负”。
宪圣慈烈皇后吴氏的姨侄子兼侄女婿韩侂胄走上了专权之路,不过这位坚持抗金的爱国大臣,却遭奸臣史弥远谋杀,下场有点凄惨,让俺感叹。南宋末年,宋理宗赵昀之宠妃贾氏的弟弟贾似道专权乱政,彻底将南宋王朝带入万劫不复之地。
元朝时,根本就没有外戚什么事,当政的权臣几乎都是皇室子弟,成吉思汗的子孙。权奸燕铁木儿如此,权臣伯颜也如此。
为了杜绝外戚专权和防止朱家江山变色,大明帝国制定了严格的选妃制度——慎选无背景的良家女子
朱元璋吸取了历朝后宫乱政的教训,为防范朝中权臣与后宫勾结,特别规定:“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子为之,进者弗受,故妃、后多采之民间。”
而且清贫之家的女子优先,试图用这样的方法辅佐皇帝去节俭勤政。明朝的选妃制度则是从根上杜绝了,因为这些普通女子没有家族依靠自然掀不起大风大浪了。
然而,明帝国的选妃制度程序繁琐,规定多如牛毛。一个良家女子要成为后妃,务必要“过五关斩六将”,简直有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觉,除非被皇帝意外发现。
于是,明帝国的后妃及外戚干政几乎没有了生存土壤。但是,明帝国的太监专权,却此起彼伏,层出不穷,越演越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