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567. 明末风云(4):崇祯临终遗言“诸臣皆可杀”,李自成替他变现

567. 明末风云(4):崇祯临终遗言“诸臣皆可杀”,李自成替他变现

本文是“燃烧的岛群”第567篇原创文章,作者:小院之观。

作者简介:小院之观,本名王旭,江苏无锡人。幼时曾攻青史,长成亦无权谋。主要创作方向为中国古代史(偏重明清)与军事历史。出版作品有《南明那段日子》,另一套五卷本明朝题材的作品,将在明年出版。

全文共4734字,配图6幅,阅读需要15分钟,2021年8月6日首发。

有这样一个朝代,说不清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人说是1644年,有的人说是1645年。

有这样一个朝代,说不清是什么时候结束,有的人说是1662年,有的人说是1683年。

有这样一个朝代,说不清有几位皇帝,有的人说有五位,有的人说有四位。

有这样一个朝代,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它是一个朝代,但之后偏偏又不被承认为是一个朝代。

它就是南明。

本章节节选自《南明那些事》,作者授权发表,欢迎共同研讨。

接上期:

558. 明末风云(3):“冲冠一怒为红颜”是真是假,吴三桂是为了陈圆圆投降了清朝吗?

552. 明末风云(2):成化年间对建州女真的战争——“成化犁庭”取得了多大战果

542. 明末风云(1):1644年,天下为何会出现五位皇帝?

PS: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删。只是示意一下,并非准确的配图,如有货不对板请谅解。

血腥之夜

李自成现在有天大的事要办,其他什么事都不在他心上。

他要登基称帝。

从崇祯二年开始造反,要死要活干到崇祯十七年,十五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

今年,李自成38岁,还年轻,比明太祖朱元璋称帝时候还小两岁,还有大把的好时光。

他不知道的是,自己只剩下了一年寿命。

奋斗了这么久,终于登上人生巅峰,该享受享受了。

还有比当皇帝更成功的享受吗?

图1. 明末电视剧剧照

按照惯例,要当皇帝是不能自己提出来的,必须由手下提出,响应者必须如云,本人则必须明确、坚决、毫不退让地拒绝,表示自己何德何能,万万不敢逾越等等。

而文武大臣们必须寻死觅活,反复劝进,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哪怕全部被撸官,被打屁股,也要将劝进活动坚持到底,不答应就如同死了爹妈,直到李自成妥协。

为何手下人这么着急呢,这当然与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

李自成登基称帝,跟他打拼的兄弟们就是开国功臣,身份、地位自然水涨船高,也能在史上留名,如果李自成迟迟不登基,他们的身份就还是和流贼无异,都到了这份上,谁不想要个名分呢?

反复劝进下,不答应也不行了。

四月初九,李自成终于同意称帝。

登基时间表安排如下:

四月十二,百官在午门前训练大典礼仪;

四月十三,百官在天佑殿彩排;

四月十五,颁布登基诏书;

四月十六,视察国立大学,祭奠孔子;

四月十七,举行登基大典,正式登基。

时间安排得很紧凑,看得出,效率还是很高的。

吴三桂比他效率更高。

四月初九登基时间表刚排好,四月初十吴三桂的讨贼檄文就已传遍京城,无人不知。

李自成暴跳如雷,这不是故意找茬嘛!好好的登基给搅黄了,必须先消灭吴三桂!

李自成决定亲征。

大顺政权此时号称拥兵百万,战将千员,吴三桂不过区区四万多人,有必要亲征吗?

图2. 大顺军剧照

没办法,不亲征不行。

百万大军,当然是吹的,但几十万大军总是有的。实际上,李自成自己恐怕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军队,因为随着他一路进军,部队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不断有新招募的士兵和明朝的降兵降将加入。问题是,这些新员工的忠诚度和战斗力都相当堪忧,在之后这点也不断被证实。

李自成手下,最出名的将领号称“五营二十二将”,基本都是他的陕西嫡系。

五营,是指中营、左营、右营、前营、后营,可以认为是大顺军的五大野战军,当仁不让的主力。

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的是中营,由头号勇将,权将军刘宗敏统领,副将是制将军李岩,中营还有六虎将:果毅将军谷英、任继荣、吴汝义,威武将军李双喜、辛思宗、李友。

其他四营,分别由制将军袁宗第,制将军李过、制将军刘芳亮、制将军刘希尧统领,并每营配备虎将数员。

二十二将中,还包括权将军田见秀和高一功,他们担任的是李自成的亲卫队长,率领的是李自成的精锐卫队。

虽然有这么多大将,但这时候,随着大军的一路推进,这些人大部分被分派到各地留守。因为占地实在太快太大,光靠明朝降将留守,无法使人放心,实际上,人手已经短缺到明朝降将都被派去镇守重镇了,比如前面派出去的唐通、驻守太原的降将陈永福、领兵入川的马科。现在北京能拿得出手的,只有刘宗敏、李过、李岩、谷英等寥寥几人。

图3. 剧照

而对手吴三桂,对李自成来说是个陌生的敌人。

吴三桂年少成名,但十几年下来,两人竟没有交过手。对于这个敌人,李自成早知道他的大名,也知道辽东军是大明精锐,不可轻敌。

亲征吧,亲征最保险,拔下这最后一颗钉子,大顺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亲征的李自成有多少兵力呢?有多种说法,有说五六万、有说十万、有说二十万。

李自成的兵力,其实很容易就可以推算出来。

在他从西安出征时,号称大军五十万,其中的战兵不过二十多万,其余都是家属、裹挟的流民和辅助民夫。进军途中,遭受一部分损失,攻占的重要城镇需要留兵力驻守,在他到达北京后,大约还有十万出头的兵力。占领北京后,又派出部分人马占据北京周边和接收山东地区,还派给唐通8000人接收山海关,反而被吴三桂吞并,这时候京城内的兵力已不足十万。

轮到李自成做选择了,是以静制动,还是立即出兵征讨。

其实两个都是不错的办法。以静制动,观察吴三桂下一步动向,争取政治解决,同时可以调集兵力;主动出击,李自成在京师的兵力虽不算太多,也能压制吴三桂,有把握取胜。

李自成觉得,吴三桂不除,自己这皇帝位子坐得也不安心,他决定先拍死吴三桂这只苍蝇再回京登基。

李自成留下一万多老弱残兵由李岩和牛金星留守北京,定于四月十三日亲征吴三桂,他能带出的兵力,大致在八到九万左右。从人数上看,兵力要多出关宁军一倍,加上是亲征,击败吴三桂还是有把握的。

图4. 还是剧照

出征的日子定了,但在出征前,李自成还有件事必须要做。

为了防备京城空虚,后院起火,必须杀掉一大批明朝的高官贵戚,现在民心已然不稳,留着这些有号召力的人,实在让人放心不下。

出征前夜,即四月十二日晚上,李自成下达了残酷的命令。

大学士陈演、定国公徐允贞(徐达的十世孙)、博平侯郭明振(明光宗朱常洛岳父之兄)、新建伯王光通(王阳明之后)等六十余人被押到西华门外斩首。

六部高官申济芳(万历首辅申时行之孙)、李逢甲、彭琯等五十几人全都被绞死。

其余明朝官员,被集中到刘宗敏处,按照花名册,叫到一个拉出去砍掉一个,一直杀到二更才停刀。

这些高官,许多都世受皇恩,一心以为投靠新朝可以继续加官进爵,却被这样不光彩的屠杀结束了生命,早知道这样,何必呢?

在四月十二晚上这个血腥之夜,大明在哀号,这些国家精英们,犹如待宰的猪狗,崇祯的遗诏(群臣皆可杀),李自成替他变成了现实,比起正统年间的土木堡之变,这场屠杀还要来得更加有过之而无不及。

图5. 明廷最后的官员们

李自成出发了,带着他的精兵强将,踌躇满志,大顺只剩下最后一个强硬的对手。

慢着!就算残明、张献忠都不在李自成眼里,可是清军呢?清朝可是踩着大明站起来的,几十年内,野战中明军甚至无法击败清军,只能据城固守。李自成是不是太过激动,把步骑皆精的清军给忘了?

他没忘,可是他也没想起来。

这里要说下李自成的军力部署。他在招降了辽东和山海关的明军后,似乎认为问题已经得到了彻底解决,完全无视了清军的存在,他只派了唐通率领原部8000人接收山海关,而没有派出大顺军嫡系将领和部队接管防务,这是他的第一步错棋。

随后李自成召吴三桂率部一起进京,而不是单独召吴三桂,这是第二部错棋。如果吴三桂只身前来,手上无兵,未必敢轻易反悔,身边也不会有关宁集团影响他的决策。就算反悔,再返回山海关,唐通和大顺嫡系也能想办法将其控制。

李自成召吴三桂和部队一起前往北京,目的可能是想让吴三桂率部南下另有他用,之前明朝的投降总兵马科,他也是这么使用的,命马科率原部人马远征四川。

从这两步棋都可以看出,李自成事实上对清朝毫无防备之心,在他看来,明清之间的战争是前朝的事,与自己无关,大顺也从来没有和清军发生过冲突,彼此井水不犯河水,他根本没有料到清廷利用明朝覆亡必然有瓜分天下之心。

李自成的安排,充分说明李自成对清军即将参加逐鹿中原的严峻形势毫无认识。即使不发生吴三桂叛变,仅凭唐通八千兵马也绝对抵挡不住清军的进犯。李自成进京后,如果对吴三桂安抚得当,并立即派遣大顺军高级将领率主力协同吴军镇守山海关一带,吴三桂叛变的可能性很小,北京的局势也将趋于稳定。

天真的李自成,一而再再而三地走错棋子。

犯错者必将受到惩罚。

图6. 华北地形

四月十三日清晨,李自成大军开拔。

按照正常的行军速度,北京到山海关之间的距离,最多行军五天就能到达,休养了一个多月的大顺军却花了八天时间,不要小看这多出来的三天,它对随后的形势至关重要。

为什么这么慢,因为天真的李自成又一次被忽悠了。他们在三河县遇到了吴三桂派来的使者。

使者的人选很有讲究,并不是吴三桂手下的军人,而是六名当地的乡绅(《临榆县志》:所派之人为高选、李友松、谭邃寰、刘克望四生员、刘台山、黄镇庵二乡耆)。他们带来口信,说吴三桂是一时糊涂,被怒火冲昏了头脑,犯下了大错,冷静下来经过慎重思考后,还是决定投降大顺。但错已铸成,手下人恐怕不被大顺朝原谅,思想上还没有完全达成统一,需要进行说服教育工作,所以恳请李自成大军缓行,给吴三桂几天时间来说服手下,以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这个理由,于情于理,似乎都说得通,本来李自成军中,就带着吴家家人和崇祯的三位皇子,目的就是希望能利用人情对吴三桂进行最后的劝说,现在这个消息,正合李自成胃口。于是,他下令大军缓行。

论计谋,李自成实在不是吴三桂对手,他被忽悠得一愣一愣的,没有丝毫怀疑,还派出降官赶去山海关谈判。

就这样,五天的路程变成了八天。四月二十日,大顺军终于到达了山海关以西,这时李自成才明白又被骗了。吴三桂确实准备好了欢迎仪式,却不是降书顺表,而是雪亮的刀枪。

除了武力解决,没有其他余地了。

在山海关西面的卫星城西罗城外,有一条小河,因为水流清澈,可以清晰地看到水底的卵石,所以得名“石河”。

石河附近,非常荒凉,连树木都没有几颗,对作战双方来说,这里都是很适宜的战场。

吴三桂已将大部分关宁军部署在石河东岸,正对着李自成前进的方向,占据了战略要地,扼守着要道。

李自成针锋相对,把主力放在石河西,另外派遣部分军队包抄至关内外,进攻山海关的东罗城、西罗城、北翼城。拿下这几个卫星城,山海关主城就孤掌难鸣,被攻破只是时间问题。关宁军也无路可退,只能被全歼或投降。

山海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吴三桂为何要出城野战,而不是据城固守呢?因为山海关的防御,主要假想敌都是来自东面,所以山海关的东门防御最强,城墙高达15米,厚度达到7米,完全称得上铜墙铁壁,从努尔哈赤到多尔衮,任凭清兵野战再强,面对雄关也只能望关兴叹,上天无门。

不过相对的,山海关并没有将西面来的军队纳入防御对象,所以大顺军的方向,防御相当薄弱,几近于无。李自成就是从山海关侧背方向杀到,在此情况下,还不如出城野战,发挥关宁军骑兵的强项。

不管对吴三桂的评价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是有能力的,才能在明末清初如此混乱的天下大势中分得一杯羹,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如果再联系到之后的三藩之乱,若他得以成功,历史不知又将如何书写。

如此精明的吴三桂,在即将开战前,必定要将双方的实力比对一遍又一遍。推演无数次下来,他会发现,以自己手下这点兵力,要对抗亲征的李自成,把握实在不大。

以上内容节选自小院已出版的实体书《南明那段日子》,目前在各大平台都已上架。对明末清初对这段历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下这套新书,上下两卷50余万字,披露明末清初十八年的血雨腥风,继续《明朝那些事儿》未讲到的精彩。

-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登基,时间,称帝,崇祯,诸臣皆,李自成,吴三桂,皇帝,遗言,将军,消息资讯,关宁军,唐通,山海关,李自成,吴三桂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登基,时间,称帝,崇祯,诸臣皆,李自成,吴三桂,皇帝,遗言,将军,消息资讯,关宁军,唐通,山海关,李自成,吴三桂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登基,时间,称帝,崇祯,诸臣皆,李自成,吴三桂,皇帝,遗言,将军,消息资讯,关宁军,唐通,山海关,李自成,吴三桂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