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靖康之耻,是多少宋朝人的心头痛,所以宋词里我们总能看到不少人提及靖康耻犹未雪,南宋人的诗歌里也能看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靖康耻确实十分严重了——北宋接连两个皇帝被俘虏,连带着王室成员,朝廷大臣,普通百姓,都沦为了货物,被取笑、被售卖、被奴役……可历史上还有一件比靖康之耻还要严重的惨案,那就是江陵之祸。
这段故事因为发生在南北朝时期,当时的环境太乱了,没有那么多的文人来做记载,述说自己心中的愤懑,所以相比靖康之耻,这段历史很容易被人忽略。这里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故事发生在554年,那个时候的中华大地上很是混乱,当时的华夏大地也是三分天下,分别是南方的梁国,以及北方的东魏与西魏。
这几个国家彼此虎视眈眈,刚好在554年之前不久,梁国经历了侯景之乱,这个被梁武帝收留的东魏叛将侯景打着清君侧的名义攻占了两朝的首都建康,还把梁武帝活活饿死,自己独揽了军事大权。
之后的皇帝任免全在侯景自己的掌控之中,梁国完完全全成了侯景的天下。这样的事情发生后,梁国本来的皇室成员自然看不下去,于是他们又开始讨伐侯景,收复建康。一来二去之间,梁国的实权在萧家和侯家中绕了个圈子,梁国的统治权终归是回到了萧家手上,由梁元帝掌握了实权,可是这次祸乱南朝的百姓却遭受了巨大灾难。
史书记载,当时的江南一带横尸遍野、人迹罕见。那些士族阶级也在参合两方的斗争中损伤极大,彼此的弊端也都展现出来。
也就是梁国元气大伤的时候,虎视眈眈的西魏趁机出兵了,他们带领五万人马一路南下,一举拿下了江陵城,梁元帝想过向周围的国家求助,可惜还没等援兵到来,江陵城就已经破了。梁元帝也很快被杀,梁国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赶来的援军——齐清河王带领的军队干脆趁机也掠夺起城池,一时间,梁国多地的留守将领纷纷降齐。为了彰显自己统治的正统性,这支队伍索性把之前给齐国当质子的梁国宗室成员梁庄立为新的梁王。就这样,南梁的百姓们遭受多重战乱与灾祸,百姓们四散逃命,要么成了俘虏,要么举家北迁。
江陵被攻占后,若只是普通的江山易主其实也都算不得灾祸了,最主要的是西魏攻占了城市好像完全不把之前的梁国人当人看。这或许也有一定的历史遗留因素,因为当时侯景乱政之后,就对三吴地区的人们采取了非常残忍的方式——掳掠当地人的金银,还把当地的人抓起来当作食物烹饪,剩下的就卖到北边,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北齐。
到了西魏攻破江陵城后,有了侯景之前的举措,这些人再干什么都会自以为理所当然。史书记载显示,西魏在攻破江陵后,直接从江陵城里挑选了数万百姓,分别让他们为奴为婢,统一赶往长安。对于那些老弱病残和小孩,因为这些人不方便驱赶,而且对他们而言也没多大用处,直接当场被杀。
当然,最著名的还是梁元帝这个当时梁国皇权的掌握者,江陵城破直接被侮辱而死,剩下的百官与士大夫也沦落为奴婢,被驱逐、被奴役。
而因为这段历史发生的正是寒冬时节,大雪纷纷之下,这些被驱赶到北方的南梁人们在路上被冻死的就有百分之二十三到三十的样子。
当然,抢掠也是在所难免的,有一个颜氏家谱记载里江陵王当时一家有兄弟三人,兄友弟恭十分和睦,可是城池覆灭后,哥哥被敌军围困,两个弟弟为了救哥哥都乞求敌军愿意代替哥哥去死,结果兄弟三人都丧命于敌军刀下。
还有《陈书》记载的途中惨状,说江陵之战后,路边的沟渠都被冻死之人的尸骨给填满了,还有很多亲人离散,再也找不到下落……
百姓如此,士族阶级自然也不可避免,有这样一句说法,说是江陵城当时全城上下的民众都沦为了贱隶,这里面自然也包括了所有的王公贵族士大夫。
所以有数据显示,这一场祸乱里有超十万的士族阶级受到了影响成为奴隶,更多的是举家北迁的平民百姓,他们或主动或被动,可若不是昔日生活的地方已经完全不适合生活,他们又何必举家北上呢?
也正是这场江陵之乱对南朝的士族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以前一个家族统领一片产业或基业的情况被极大地打破了。与此同时,梁元帝又是个文化人,他死时的那一场大火烧毁了不少珍惜典籍,至今在文化界看来都是极大的损失。最后就是大批人北上,促进了文化的交融,也让南北文化方面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为之后的大统一奠定了基础。
所以总的说来,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江陵之祸对于经历过那一场浩劫的人民而言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但是从未来的长远发展来看,他也是历史的必然结果,更有助于南北经济、政治、文化的早日融合,只是这样的融合未免太过冰冷、血腥了。
相比于靖康之耻,江陵之祸囿于六朝时期时局太过混乱,很多人都来不及对一个国家产生浓烈的归属感,国家就已经覆灭了,江陵之祸对后世的影响力自然也会深受影响,并不为人们所熟知,更不会有人了解到这段历史背后到底有多沉重。
甚至现在在网上搜索江陵之祸的相关记载都比较有限,百科里面更是只大概说明了这段故事的发生时间。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了解这段历史,尤其是了解到那段野蛮时期的一些政客匪夷所思的行径,也会对如今的和平更加珍惜。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