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天气、稀薄的空气、雨雪和艰难的道路是雪山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红军的长征非常艰难。红军什么时候爬雪山,有什么意义?边肖整理了红军长征爬雪山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军爬雪山的时间和意义
抢金沙;1935年5月初
四渡赤水;1935年1月19日至5月9日
抓住航班;1935年5月25日
爬雪山;1935年6月8日至12日
穿越草原;1935年8月21日至27日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在薄谷开来等中央革命军委领导的战略指导下,屡战屡败,中国工农红军根据地苏区日益缩小,形势日益严峻。
1934年10月10日夜,中共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总部悄然从瑞金出发,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前途未卜的悲壮长征。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其传奇般的牺牲精神和不屈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基础,激励着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向着一个谁也无法预测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壮举。它就像一条永远镌刻在大地上的红丝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强渡江西杜鹤河,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成功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转战陕北,历时两年。在旅途中,它经历了无数次万里激战。平均下来,几乎每天都有一次偶遇。行军路上有368天,剩下的100天大部分时间都在战斗中度过。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爬了18座山,其中有5座终年被冰雪覆盖。穿越24条河流;穿过12个省;占领62个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围攻,此外还要击败或躲避追击的中央军。平均71个阿利日行军,一支军队和它的辎重队能在地球上最危险的地区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这几乎是个奇迹。
1935年6月8日,突破芦山、宝兴敌阵,随后翻越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大金山。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简称“红军”。红军在全国已发展到最多约三十万人。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战略指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被迫于1934年10月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中,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攻,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于1935年9月、10月和1936年10月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和陇南地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与国民党政府达成的协议,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以下简称八路军);在江西、福建、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安徽13个地区坚持斗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四军(简称新四军)。
红军长征爬雪山资料:红军爬雪山有多难?
在青藏高原东部的四川-康州边境地区,有许多高山,雪山,终年积雪不融化。在去长M的路上
寒冷的天气、稀薄的空气、雨雪和艰难的道路是雪山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回忆:“这里气候多变,反复无常。明明是头上的太阳,万里无云。一阵风让雪雾弥漫,让人头晕目眩。如此寒冷的气候和神话般的景象,别说六月的盛夏,十月的南方绝对找不到。”
当聂荣臻回忆起翻越金笳山脉时,他写道,“清晨爬山始于原始森林,片片和丛丛,散落在茫茫六雪中。奇特的风景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每个人都充满了活力。但是中午过后,天气突然变了。先是大雾,然后是毛毛雨,然后瞬间变成落雪,随风狂舞,红军战士都变成了雪人。尤其是晚上,天气特别冷,能穿什么都穿。”
有些饿了的士兵坐下来休息,再也不起来。
除了雪山中恶劣的自然条件,饥饿和寒冷也给红军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第一,经过长途行军和战斗,红军体力不支。第二,红军战士大多来自水乡泽国,对寒冷稀薄的空气非常不适应。当他们到达雪线以上时,他们遭受严重的缺氧,每个人都感觉像一个重量。第三是缺少御寒设备。红军战士从南方一路打来,衣服单薄。他们不得不吃辣椒和生姜在雪山上御寒,许多士兵被冻伤甚至牺牲。据小柯回忆,“过了金沙江,我们就开始爬雪山。总部发来电报,要求我们带衣服、辣椒和酒。那是四月底,天气很热。我们也不明白。一些部队已经丢失了棉衣和毛衣。”第四,红军对雪山地理不太了解。翻越雪山时,有的战士不知道山沟的深浅,不小心掉进了山沟。有的战士爬雪山爬累了就坐下来休息,再也起不来了。
团结互助。朱德坚持步行给伤员送马匹和担架。
在翻越雪山的途中,红军官兵充分发挥阶级情谊,身体力行,党员干部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朱德、贺龙等红军高级将领,用自己的马帮助弱小的士兵。很多战士牵着马尾巴,穿过大雪山。据许回忆:“在翻越大雪山悬空山时,我们要求部队为他准备好坐骑和担架,以确保他的安全。他把它们给了伤病员,并坚持自己走路。晚上在半山腰扎营,冻得睡不着,我给你们讲故事,讲革命,鼓励同志们战胜风雪交加的雪山,顺利实现北上计划。”
在翻越雪山的途中,红军官兵怀着必胜的坚定信念,同心同德,团结互助,征服了许多雪山,在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