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一提唐朝的魏征,就是直言敢谏的铁骨忠臣。似乎唯有他敢劝谏李世民,哪怕李世民被气得跑到后宫跳着脚大骂,却也不敢怎样魏征。火气过去后,他还必须要继续听魏征唠叨下去。
由此魏征被历史定位在了“谏臣”位置。并因此跟李世民一起,造就了一段君臣佳话。不过问题是,魏征仅是靠劝谏李世民,扬名历史的吗?
换句话说就是:在贞观年间,李世民手下有那么多闪耀的文武群臣,为何却唯有魏征敢这么不知死活的劝谏,而别人都不敢呢?这就要先认识一下真正的魏征了。
二、认识一下真实的魏征
其一:魏征的智谋不亚于任何谋士。这点从他追随李建成时就看出来了,魏征堪称是李建成的左膀右臂。
河北刘黑闼第二次反叛时,便是魏征指点李建成:主动请战,前去平剿。一举从李世民手中夺来军权,让李建成在军中树立威信,并收服了罗艺。一下子就壮大了李建成的势力,压迫得李世民一度崩溃。
其二:魏征影响巨大。魏征最初属于瓦岗寨势力——这个都清楚不细说了!同时他又是河北地区“话事人”角色。这就是让魏征拥有了两大支点,一则瓦岗寨势力支持他,二则河北势力也信任他。
在李建成平叛河北刘黑闼时,魏征就起到了关键作用,根本没费劲刘黑闼就败亡了。
同时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也借用了魏征的影响力,命他去河北地区转一圈,宣告河北各地:如今大唐瓢把子换成李世民了,效果非常好。【《旧唐书》:(李世民)及践祚(当了皇上),擢拜(魏征)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河北封地),使安辑河北,许以便宜从事。】
自李渊杀掉窦建德之后,河北地区就不买大唐的帐,因此刘黑闼这才能不停造反。不是刘黑闼有多猛,而是河北地区都支持他,干翻大唐。
但当魏征到来后,就又都给魏征面子,表示服从了李世民。所以在魏征的背后,不仅只有瓦岗势力,他还拥有河北势力支持的。
看清了真实的魏征,明白了魏征的能量。其实也就相当于懂了,为啥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说啥也要收服魏征,并那么“听魏征劝谏”了。因为魏征又拥有了“太子势力”的背景。
魏征是“三合一”的重臣!这在大唐初期是独一份的。所以千万别小看了魏征,觉得那些名将才厉害。
比如李绩,也拥有瓦岗寨背景,还号称大唐战神。但他最惨了两次败仗,就是遭河北的窦建德和刘黑闼吊打。可为啥魏征一出马就轻松搞定了?道理就在这。
三、为何别人不敢直言劝谏?
如今虽看懂了魏征,却还是有疑问,为何别人不敢直言劝谏李世民?比如房玄龄、杜如晦,他俩本质上也跟魏征一样,属于文官大佬。而且还都是李世民的心腹,圈内人。
按理说这两位,也应对李世民起到劝谏作用才对,为何都不敢,只让魏征“独自美丽”呢?其实说来说去,就一个原因。房玄龄和杜如晦,才认识真实的李世民,懂得这位“小爷”到底有多猛。
玄武门之变前,当李世民下定决心,干这一票时,曾让人去叫房玄龄和杜如晦,立马到秦王府来。哪料却被这两人拒绝了。
这时李世民就做了一件事,命尉迟恭带着自己佩剑再去一次。果然房玄龄和杜如晦都连忙跑来了。为何?敢不来,尉迟恭就真敢当即杀了他俩。
《旧唐书》写得很清楚,随后房玄龄和杜如晦,就开始跟李世民密谋,如何把这事做成,至于说了些啥?谁也不知道。但有一条却是可以肯定的:从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的表现来言,必然都是狠绝之招。
也就是说,房玄龄和杜如晦的所谓计谋,必须是李世民能做到的。脱离了这一条,啥样的计谋都是空气。因此才说房玄龄和杜如晦,是最懂李世民的人。因为太懂得,所以惧怕。
而魏征之所以不怕,就在于他是“三合一”。若还不理解,可以做个假设:如果是李建成当了皇上,魏征会没事天天劝谏李建成吗?绝对不会,而是会跟房玄龄和杜如晦一样变得谨慎小心。
房玄龄是在临死前,才大着胆子留下书信,劝谏李世民:不能再攻打高句丽了,这事必须要停下来,要让大唐缓缓气再说。而李世民看完信后,则是表示:病危将死,还能如此操劳,实在太难得了!
为何房玄龄死前才敢直言劝谏?而不是如魏征那样,看着不爽就硬刚李世民?其实已经有答案了。
四、房玄龄死前给出答案
其一:房玄龄、杜如晦,是李世民的真正宰相。而不是魏征那样,仅是官职上的宰相。这就决定了房玄龄和杜如晦,必须跟李世民保持一致,要具体去执行李世民的意志,而不是没事就出来表示:我反对!
其二:越是属于李世民圈子的人,就越明白李世民的厉害。连那么凶猛的尉迟恭,都能被李世民一句“我算懂了韩信为啥被杀”。(《旧唐书》:卿居官辄犯宪法,方知韩、彭夷戮,非汉祖之愆。)
李世民就这么一句话,便吓得尉迟恭此后闭门修仙去了,还用说别的圈内人吗?
其三:玄武门之变的副作用,让李世民必须要拥有一面“镜子”,而秦王府的所有人,都跟他是利益捆绑关系,自然达不到要求。看来看去,只有“三合一”的魏征合适!
当然剖析这么多,并非是要否认李世民——就算笔者想否认,我又算那根葱?
相反笔者却更加推崇李世民了,因为剖析完毕后,却看到了李世民拥有难得的清醒,所以他能打造出贞观之治,一点也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