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04年,辽国太后萧燕燕亲率20万大军南征大宋王朝,萧燕燕的南征阵容里有辽国的丞相韩德让、辽国名将耶律休哥和辽国第一猛将萧达凛,真可谓阵容豪华,说是举国而来一点也不为过。
因为此前的雍熙北伐(公元986年),宋军开国以来的精兵猛将损失殆尽,再加上大宋王朝“守内虚外”的国防政策,宋军将主力都集中在都城开封附近,边境驻军兵力单薄且战力低下;更兼大宋王朝重文轻武的理念,使得宋军的战斗力极度羸弱。种种因素导致,宋军的北部战线在辽军的攻击下迅速崩溃,辽军得以长驱直入,一路洞穿宋军的防线,直接打到黄河北岸的澶州(澶渊)城下,澶州距离开封不到100公里,辽军一旦攻破澶州,就可以渡过黄河,兵临开封城下,形势对大宋极为不利。
辽军攻击澶州的消息传到开封城内,开封城中的达官贵人和皇帝宋真宗急得像热窝上的蚂蚁。朝堂上为迁都和决战争得一塌糊涂,最终宋真宗勉强同意参知政事(宰相)寇准的建议,决定御驾亲征。宋真宗亲率驻防在开封的禁军精锐以及各地援军组成的庞大军团北上澶州,当宋真宗御驾亲征的消息传到澶州,城中的宋军士气大振,当夜便组织了一支突击队夜袭辽军大营,斩杀数千辽军,以此作为迎接皇帝陛下的见面礼。
宋真宗御驾亲征的消息自然也传到了萧燕燕的军营,萧燕燕决定先发制人给这位太平天子一点颜色看看。萧燕燕命令萧达凛进攻澶州,萧达凛不愧是辽军第一猛将,宋军在野战中严重不敌,眼看就要崩溃。澶州城内的守军见萧达凛如此嚣张,于是利用远程打击武器床子弩(射程可达1500米)射杀萧达凛,萧达凛中箭身亡,宋军趁势进攻,辽军惨败,士气大跌。
萧达凛的战死使得萧燕燕知道战争已经打不赢了,于是派出使者与宋真宗谈判,谈判条件便是宋军归还曾经柴荣收复燕云十六州中的“三关十一县”并赔偿军费。面对如此苛刻的条件宋真宗自然不会答应,但又不敢与辽国打到底,遂派出使者王钦若赴辽军大营谈判,最终以30万贯岁币换取辽军退兵,是为澶渊之盟,买来了和平。其实当时宋军主场作战,且辽军新败,如果宋真宗胆子大一点完全可以大败辽军,但骨子里的懦弱导致功亏一篑,并给后世留下严重隐患。
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进入了长达百年的和平,但不管怎么说对大宋王朝而已,无疑是一场城下之盟,有着很强烈的耻辱感。宋真宗再也无法洗刷自身的懦弱标签,为了重振自身统治的合法性,也为了加强自己皇权的神圣性,宋真宗开始在“意识形态”上加强自身的权威。
于是,宋真宗把目光盯上了泰山封禅。《史记正义》说:“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因此,所谓的“封禅”就是到泰山去举行的仪式,通过这场仪式,把自己的功绩报告给天地,其中最主要的两个环节分别是“祭天”与“除地”。封禅要具备的条件和苛刻,要有巨大的功劳(开国)和强大的国势(万邦来朝)再加上天降异像,三个条件全满足才可以。
看一下此前在泰山封禅的那些皇帝便知道 封禅有多严苛了。有据可查在泰山封禅的有统一六国的秦始皇、扫平匈奴的汉武帝、重建大汉的汉光武帝、缔造开元盛世的唐玄宗以及唐高宗(就是平平淡淡的唐高宗好歹在他手里也灭了宿敌高句丽且大唐在唐高宗时代最为强势,足可谓万邦来朝),由此可见,泰山封禅确实是有一定的含金量,没有两把刷子的帝王还真不敢上去,能上去封禅便是对帝王功绩的肯定。也正因如此,宋真宗才迫切希望自己到泰山封禅,借此来拉高自己的段位。
但硬件(功绩和国势)上实在是不达标,再加上澶渊之盟的阴影,宋真宗只能走第三条道路,找天象(祥瑞)加持。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封禅闹剧”拉开序幕。
公元1008年十月,宋真宗在一众幸臣的陪同下来到了梦寐以求的泰山,完成了自己的封禅愿望。本以为可以通过封禅来提振自身权威,却成了后世取笑宋真宗最大的把柄,从此宋真宗除了懦弱外又加了个好大喜功的标签,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值得一提的是,宋真宗不知不觉成了泰山封禅最后一位君王,此后千年,多少英雄豪杰再也没上过泰山封禅,不是因为他们不够格,而是他们不屑与宋真宗为伍,换句话说,宋真宗一人把泰山封禅的水准拉到了及格线以下,曾经的金字招牌被他彻底玩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