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李世民、朱棣这两位在封建时代中赫赫有名的帝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这两位人物都是篡夺王位登基上台的。
唐太宗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之变,为自保,除兄弟,登皇位;而明成祖朱棣则是发动靖难之役,夺了侄子的皇位。虽然都是篡位上台,但方式手段却大相径庭。
图一
为何李世民敢直接造反,并将李渊逼到太上皇的位置,逐出政治中心,而朱棣却不敢在父亲朱元璋在世的时候起兵造反,而是选择在侄子继位时造反呢?
面临的形势不同
有句俗话说得好,“时势造英雄”,一件事想要成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一个人要想成功,除了自身条件外,还要有合适的机遇和形势。而李世民和朱棣两人当时面临的形势不同,就决定了二人篡位上台方式的不同。
在李渊反隋建唐、逐鹿群雄时,李世民为他四方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甚至可以这么说,唐朝的一半天下都是李世民打出来的。
图二
因此,李渊也很欣赏李世民这个孩子,还曾对李世民许诺如果自己大事有成的话,会将李世民立为太子。
然而,按照封建社会的传位习惯,“立嫡立长”,皇位应当由嫡长子继承,而李世民只是一个嫡次子,立他为太子,并不合理法,李世民只好多次推辞。
唐高祖即位后,立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但李建成这个人性格宽纵而简慢,沉溺于酒色,没有什么才能,领兵打仗也远不如秦王李世民。
图三
因此,在唐高祖论功行赏时,他只得了一个太子之位,而秦王李世民因为功勋卓越,唐高祖任命他为天策上将,开天策府、设置官署,权力比李建成大了可不是一星半点儿。
李建成立马坐不住了,就联合齐王李元吉,买通李渊身边的宠妃,在李渊面前诬陷李世民,说他的坏话。当时的李渊沉溺于酒色之中,只顾在后宫享乐,耳朵听多了谗言,对李世民越来越不喜欢。
图四
然而,李建成还是害怕李世民的势力,想要将李世民手下的精兵强将调离,趁机除掉李世民。李世民也十分机敏,很快就意识到了局势的不利,考虑再三,最终决定先发制人,发动了玄武门政变。
而朱棣的情况和李世民大相径庭,朱棣11岁时,就被封为燕王,早早地就去镇守北平了,在都城里,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政治势力。
图五
另一方面,朱元璋在临死之前,就已经知道自己这个儿子有反叛之心,所以他临死前,便留下暗令,一边命晋王牵制朱棣,一边为朱允炆布局防控。朱棣自然也知道自己父亲手段毒辣、老谋深算,他又怎么敢去拿鸡蛋去碰石头呢?这不是找死吗?
二人的实力不同
我们大家都知道,李渊是在晋阳起兵造反的,而当时只有李世民在李渊身边。可以说,李世民做了很多李渊本来不敢做的事。
当时的李渊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决定等到时机成熟再出手。在看出了父亲的犹豫不决后,李世民认为“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于是找到李渊的老友去游说他。
图六
在李世民和裴寂的劝说下,李渊为了活命,只能一反了之。而在李渊起义的过程中,李世民骁勇善战、有勇有谋,他凭借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了许多能人武将,这也为他后来造反提供了重要力量。
李世民为李渊四处征战,逐鹿群雄,为唐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建唐以后,李渊为了赏赐李世民,封他为天策上将,位于王公之上,身兼丞相之职。
图七
李世民不仅在政治上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因为他常年率兵打仗,在军营里更是一呼百应,掌握着唐朝的大部分兵权,逐步形成了以自己为核心的私党集团。
而当时的李渊荒废政事,沉溺于妻妾环绕的奢靡生活。即使后来,李世民先斩后奏,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渊也只能默默忍受,无奈地接受李建成、李元吉意图作乱的说法,并在两个月后退位于李世民。
图八
对于朱棣来说,朱元璋本就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他十分害怕别人夺走他的皇位。而朱棣血统并不纯,却十分聪明机智,这样的儿子在多疑的朱元璋看来自然是心头大患。因此,在朱棣小时候,朱元璋就多次想要杀了这个会威胁自己皇位的孩子,幸好朱棣福大命大,安稳地活了下来。
朱元璋最看好的继承人朱标早年病逝,朱元璋只好将目光看向自己的孙子朱允炆。比起实行高压统治的明太祖,朱允炆为人仁爱、孝顺,大臣官吏们都希望朱允炆能够上台执政,行开明、德化之治。
图九
而朱棣与其父性格如出一辙,也喜爱施行铁血政策,大臣们为了不再受这种压迫,当然要力挺朱允炆上台,对朱棣一再打压,将朱棣的势力分散各处。
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都得和各大藩王联合起来一起攻打,付出了惨重代价才最终成功将朱允炆拉下皇位。那要是在朱元璋时期,仅有一藩之力的朱棣拿什么去和实力强大的朱元璋斗呢?这不是以卵击石吗?
父辈的性格与能力迥异
李渊和朱元璋这两人的性格简直可以说是天差地别,我们先从这二人的人生经历谈起。
李渊这个人出身于贵族世家,自幼便饱读兵书、学识渊博,性格爽快,宽厚仁爱。李渊很早就有远大的抱负,甚至在未起义时,便显出了想要起兵叛隋、建立帝业的决心。
在隋炀帝想要置他于死地时,他并不慌张,而是沉着冷静地等待成熟时机的到来,给隋炀帝一个措手不及。
图十
在反隋建唐的过程中,儿子李世民在打仗过程中,深得军心,吸纳了很多能人将士,势力也在不断地壮大。因此,在李渊建国后,不得不大力嘉奖这个有着丰功伟绩的儿子,以此拉拢民心。
后来,看着儿子们之间的明争暗斗,以仁爱著称的李渊虽然偏袒太子李建成,可他也不愿意伤害李世民这个为他打下半壁江山的儿子,只好慢慢地从中调和,希望他们能够和好如初。
图十一
李渊虽然沉溺宫中享乐,但也明白此时的李世民羽翼丰满,自己早已经不是他的对手了。因此,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也十分识趣地自封太上皇,主动退位给李世民,去安享晚年了。
而朱元璋这个人是从一个下层百姓,一路摸爬滚打,历经种种磨难,才坐上皇位的。他从一介布衣,最终成为一个皇帝,前后差距如此之大,使他的自卑心理作用了出来,他害怕别人高他一等,这也就造就了他生性多疑、专权独断的性格。这样的朱元璋将整个王朝处于他的高压统治之下,不允许任何人欺骗他、背叛他。
图十二
面对这样一个残暴多疑、独断专制的父亲,朱棣敢去和他当面硬碰硬吗?这不是白白送命吗?不仅如此,朱元璋戎马半生,可以说这天下是朱元璋打下来的,有着极强的军事能力,而朱元璋时期的朱棣仅仅只是一个毛头小子,如果对朱元璋下手,那就是死路一条。
结语
从以上的几大原因中,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为什么李世民敢于对李渊造反,而朱棣却不敢对朱元璋下手了。二人虽都是篡位夺权,但李世民有强势的地位、势力,能逼得李渊退位;而无势无权的朱棣面对专制的朱元璋只能默默忍下,不敢对他动手。
参考文献
《兄弟喋血玄武门谁之过?》钟葵《广州日报》
《过晋阳宫与大唐开国真相》吴鹏《中国青年报》
《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传奇》
《开唐高祖李渊》锦华编著
《浅析朱元璋性格的形成》付良波
《朱元璋为何不把王位传给朱棣》《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