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时候,皇帝本人对于皇亲,可谓是处处提防,小心防范,因为虽然皇帝的权利高高在上,但毕竟作为皇亲,每个人都有可能有机会当皇帝,对皇位都是虎视眈眈。但又正是因为皇亲本身与皇帝的特殊关系,
使得他们不得不处处小心,谨言慎行,并且在行为上约束自己,以免让皇帝怀疑自己有异心,为自己惹上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可能要了自己的命。
在明朝时,尤其在朱元璋统制的明朝之下,如果有谁敢起谋反之心,下场都是非常悲惨的,如明朝开国功臣蓝玉因为谋反的罪名,被朱元璋活活剥去了皮。
朱元璋生性多疑,对待谋反之人,更是心狠手辣,毫不手软。但对于自己身边的亲人,有了谋反的行为,朱元璋又会怎么处置呢,也会像对待其他人那样残忍吗?朱元璋的侄子曾经就犯过这样的错,让我们看看朱元璋是怎么处置的。
朱元璋的大哥朱兴隆有一个儿子,名叫朱文正,也就是朱元璋的侄子。这个朱文正在朱元璋还没当上皇帝的时候,就跟在朱元璋身边,并且是朱元璋的得力助手,尤其是与陈友谅在洪都的战斗中,更是表现的勇猛异常。
洪都这个地方对朱元璋非常重要,所有朱元璋一定要攻下这个地方。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苦战之后,朱元璋终于攻下了洪都这个地方,这让朱元璋非常高兴,但后来发生的事情,却让朱元璋高兴不起来。
他的两位得力干将背叛了自己,去投靠了自己的对手陈友谅,这使得朱元璋好不容易攻下来的洪都又一次陷入了危险之中。
对于自己手下的叛变,朱元璋非常愤怒,于是他派出邓瑜和朱文正在洪都镇守,而且无论用什么办法,必须守住,这是朱元璋下的死命令。
奉命镇守洪都的朱文正一点也不敢松懈。为了抵御外敌,朱文正对城墙进行了加固,开始每天训练士兵,并开始招募新兵。在朱文正的努力下,洪都一直都很安定。
但好景不长,第二年做好充足准备的陈友谅带领大军开始向洪都发起进攻,当时陈友谅足足有60万大军。虽然朱文正已经做好了应对的准备,但在人数上双方差距太大。
他立即派人去向朱元璋报信,并让朱元璋派兵过来支援。但没想到,回信的人说,援军现在很难过来支援。
朱文正只能在现有的条件下,自己想办法。他拼尽全力镇住洪都,在战斗中,自己身负重伤,也全然不顾,一直坚守到朱元璋的援兵到来。
最后,援军到达,经过这段时间坚守,朱文正把陈友谅的军队的锐气消耗的差不多了,援军一到,陈友谅的军队一击即溃,仓皇败退。
后来,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进行决战,朱文正切断了陈友谅运送粮食的粮道,导致陈友谅被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最后,朱元璋击败了陈友谅,陈友谅也在这次战斗中被杀,这使朱元璋少了一个强劲对手。
在这些战斗中,朱文正的军事能力大家都看得出来。很年轻就立下了很多功绩,而且还和朱元璋关系密切,一时间可谓风光无限。
洪都之战后,朱元璋奖励所有有功的将领。当他想奖励朱文正的时侯,朱文正却客气起来,说自己就是做自己分内的事,不需要什么奖赏,没想到朱元璋还真当真了,果然没给朱文正任何的奖赏,这让朱文正感到很不高兴。
从一方面来说,洪都之战他的贡献是最大的。他一直拼尽全力的镇守,拖住了陈友谅的主力部队,为朱元璋争取了时间,差点把命都搭上了,最后却什么奖赏都没有。而且自己是朱元璋的亲侄子,别人都得到了奖赏,,自己作为你的亲人,却什么都没有得到,一时间心里很不平衡。
再加上当时朱元璋还没统一天下,社会非常动荡,各方势力互相争斗。这时的朱文正也被这种环境影响,慢慢有了异心,很快就被别人利用,成了别人的马前卒。
因为没被奖赏这件小事,朱文正心生怨恨,所以他纵容他的手下胡作非为。别人对他好言相劝,他都听不进去。这些事朱元璋虽然都知道,但也没怎么当回事。
但直到这件事,朱元璋终于忍无可忍,什么事呢?说有人上报朱元璋,说朱文正起了异心,打算投奔自己的对手张士城。朱元璋勃然大怒,他没想到自己的侄子会做出这样错误的事情,但这不是一件小事,他不得不严厉惩罚他的侄子,以防止其他人效仿和为了稳定军心,朱元璋只好做出一个决定,他下令处死朱文正。
知道这件事后,朱元璋的夫人马氏(就是后来的马皇后)很快找到朱元璋,并为朱文正说情,说朱文正还太年轻,免不了被人利用做了不好的事情。在马氏的劝说下,朱元璋最后改变了主意,于是决定不处死他,只选择把他软禁起来。
虽然朱文正犯了这样的错,但他的儿子并没有因此受到牵连,而且还享受很好的待遇。朱元璋给他的儿子封王,爵位世袭。从这些来看,朱元璋对自己的亲人还是很关照的。但前提是别触犯他的底线。
朱元璋之所以对朱文正的错误没有做出非常残忍的惩罚,这当然要感谢朱元璋的夫人马氏。
从之前几场战役可以看出,朱文正是个很有军事才能的人,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但太过年轻气盛,格局太狭小,做事鲁莽,否则也不会落得那样的下场。
所以我们做人不能像朱文正这样。后世要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