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玉箫苒
编辑/玉箫苒
前言
叶家山M107墓出土的一块“西宫”铭文,探讨了“东宫”与“西宫”的西周文字,认为“东宫”、“西宫”与一般人所知的“后宫”有区别,根据目前所见的西周宫殿群的基本形态来看,西周时期的西宫和东宫很有可能是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存在。
从西周青铜器上的管理来看,与皇室的内政不同,“东宫”与“西宫”分别是政府官员、“东宫”、“西宫”等,都是王或侯的儿子或亲戚,所以他们的官职才会变成官职。
因此,叶家山M107的主人,即是曾国西宫府的官员,他又一次证明了“南公”是在西周第期金文中出现的。
本文从叶家山曾伯爵的新发现入手,对西周金文中的“西宫”、“东宫”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叶家山M107墓出土一枚有铭铜爵,号为M107:12,其上刻有八个字:曾白初西宫宝坐彝。这件器物在墓南二楼的东侧,保存较为完好。
从碑刻上可以看出,我们把它叫做“曾伯爵”。
“曾伯爵”铭文“西宫”一字,是继1979年随州宜地岗出土春秋“季怡戈”中“西宫”字之后,又一次在曾国青铜器上见到“西宫”字,这是曾国青铜器上最早出现的一块“西宫”铭文,对于研究曾国的宫廷、府衙、官制都有很大的学术意义。
关于“西宫”一词在金文中的名称,学者们多有研究,普遍认为这是一种官职名称。张懋镕先生从陕西扶风强氏一号西周墓葬中出土了“夷伯簋”,由此可以看出,“西宫”是皇室的代表,相当有眼光。
张文将“尸”字改为“主”,意思是“夷伯执掌西宫之事”,与穆海亭、郑洪春所说的“居处”相比,“尸”字更是文通字顺。
但从西周金文中所见到的“西宫”一词来看,其名称的由来和深意似乎更为复杂。鉴于叶家山曾伯爵的新名“西宫”又一次出现,我们不妨就“西宫”一名的由来、职官与管理等问题提出一些幼稚的见解。
提起“西宫”这个名字,就会让人想到“东宫”,而这其中,也必然会涉及到一些古代的宫廷政治。
事实上,根据金文文的记载,这些文字中,有一些是与宫殿有关的,也有可能是与宫殿无关的。在金文中,除了“西宫”之外,还出现了“东宫”两个字。
“东宫”、“西宫”二字在文献中屡次出现,其意义更为广泛。“东宫”一词,从传统意义上讲,有五种含义:第一,“东宫”是太子居住的地方,也是“太子”的意思。《诗经·卫风·硕人》:“邢侯的姑姑,是王妃的妹妹。
”
《毛亨传》:《东宫》中的《齐王》也。孔颖达说:
“太子住在东宫,是因为他在东宫里的地位。”
长乐宫是汉代太后居住的地方,而永乐宫位于东边,所以也被称为东宫。《汉书·刘向传》中有这样一句话:
“大将军执掌朝政,以太子的身份,假借叔父之名,自是威严。”颜师古道:“东宫是太后的居所。”
《史记·魏齐武安侯列传》:“建元二年,赵绾向东宫请示,窦太后一怒之下,将赵绾、王臧等逐出王府。
”《公羊传·僖公二十年》:西宫的人是谁?
“小寝。”一个小房间,就是所谓的“西宫”有了西宫,就有了东宫。”
何休注:“礼者,三国之女,以夫人为中心,以少为先,以右为西,以左为东,以少为后。”《礼记·丧服》:“兄弟之义,不能有兄弟之分,所以,有东宫、西宫、南宫、北宫,各有不同的居所,却都有财富。”
贾公彦说:“《内律》曰:“有子之人,有其父,有其子,无父无母。
”从一宫到另一宫,也是四宫之一。”五是楚军营的名称,《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中记载:“王怒,与其师同,只有西广、东宫、若敖六子。”
韦召注:楚军营,东宫,西广。在典籍中,东宫和西宫都是用来做寝宫的,东宫是太子的寝宫,西宫是一间很小的寝宫,应该是太后和妃嫔居住的地方。人们在谈论这种宫廷制度时,大都会把它看作是在东周以后出现的一种“睡觉”制度。
是否在西周也是如此,因为缺少原料,现在已经无从得知了。
但从历史发展来看,西周有类似于此的宫殿,这是有可能的。如僰卣铭:“周辰,庚申,王饮西宫”,意思是说,周王在周寝宫西宫与妃嫔饮酒,于庚申之日。
但是,在大部分的金文中,“东宫”、“西宫”并不能被视为普通的王公贵族的寝室。
从金文的角度来看,张懋镕认为东宫和西宫是皇室的象征,可以从另一种角度来理解,西周时期,除了与前朝一样的寝宫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行政机构,既有“东宫”,也有“西宫”。
于是,从国家政事的官府到官府,再到官府,形成一个固定的名称,从而避免了只从寝室制度的角度去认识金文。
众所周知,古代的皇宫和诸侯国的皇宫都是“前朝后寝”,一些建筑的基础,尤其是在西周时期,更是如此,一些地方甚至已经有了府邸的雏形。
至今,二里头、郑州商城、盘龙城等地已发现了夏商的宫殿建筑,它们的结构与西周的宫殿建筑有类似之处,但是,我们仍然着重考察了西周时期的建筑形式。
周原地区有大量的西周宫殿。其中,岐山凤雏、扶风召陈、云塘间、齐镇川四处具有代表性的宫殿建筑基址。关于“凤雏”的时代,学术界较为认同,认为其使用时间应为西周末年,其建置时间可追溯至先周后期,也就是文王时代。
招陈大楼现已发现15处建筑物,其中底层2处,上部15处。发掘人员从地层的角度推断,底层的建筑年代为周初,而在西周前期则较迟。
西周中叶的上层建筑,在西周后期被遗弃。
齐镇遗址共清理出3个F4、F7和F9,按层位关系推断出它们的年代为西周晚期。这些西周建筑的基本位置,基本上覆盖了西周的全部历史,这无疑为我们更好地认识西周的宫廷制度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有学者从周原发掘出的西周宫殿的建筑形态,将其划分为“紧密式”与“散点式”,即甲、乙两种类型。甲级是一座封闭式的建筑,乙级是一座大殿,东、西两座殿分居在最前面。
在周原的西周皇宫建筑中,乙为常制,属于政治和宗教相关的礼仪性建筑。从建筑的规模和布局来看,东、西两座殿宇的建筑风格,应该是管理国家政事的地方,也就是东宫和西宫的官邸。
如果说以上的皇家宫殿制度与政治上的官邸相吻合,那么金文中的东宫和西宫就不一定要与寝宫的制度相适应,而应该是东宫和西宫的管理,专门处理后宫的事情。
所谓的东宫和西宫,指的就是在王宫里,或者在其他地方,掌管着国事的人。
我们发现,在一些金文中,仅有东宫、西宫这两个字,并没有明确的姓名。有些是“伯”,有些是人名。“西宫”是指掌管西宫事务的官员,“某某为西宫”的碑刻,或可读为掌管西宫的官员,而非专门为某一建筑物建造的。但是,西周青铜器上的文字,却没有记载具体的名字,应该是当时赫赫有名的人物。
结论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在金文中,除了东宫和西宫之外,还有南宫,北宫,乃至中宫等。
因为这方面的资料很少,所以我们就不讨论了。
但要略加区分的是“南宫”,因为“南宫”在金文中比北宫、中宫要多得多。“南宫”是“安州六器”“中方鼎”、“中觯”、河南平顶山应国墓M242出土的“柞伯簋”,李学勤先生对“柞伯簋”南宫的评价是:“南宫无姓,当为周亲王,非南宫适之南宫”。
以前我们也怀疑“南宫”最初是住在南宫,因为“南宫”和“南公”在青铜器的铭文中都有,所以可以进行比对考证。
从众多的西周青铜器铭文中可以看出,“南公”是“南宫公”的省名,但也有可能是在西周前期出现的“南宫”是“南宫”。
我们也注意到,最近随州义地岗曾侯、钟铭、叶家山所出的《南公》铭文的出版,有些学者并不认同“南公”就是南宫适。从众多青铜铭文中“公”、“伯”和“父”等称谓习惯的分析来看,我们仍然认为,只有南宫适是西周早期青铜器上所刻的“南公”字。
参考文献:
张懋镕:《夷伯尸于西宫解》,《古文字与青铜器论集》第二辑,2006年
陕西周原考古队:《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基址发掘简报》1979年
陕西周原考古队:《扶风召陈西周建筑群基址发掘简报》1981年
周原考古队:《陕西扶风云塘、齐镇召陈西周建筑基址 1999 年-2000 年发掘简报》2002年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上海书店出版本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