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朱元璋唯一一次暴打大臣:1.7万字的奏折,前面1.65万字全是废话

朱元璋唯一一次暴打大臣:1.7万字的奏折,前面1.65万字全是废话

说起朱元璋,他身上的故事可谓要多精彩就有多精彩。淮右布衣,一朝登天,15岁逃难去做了和尚,17岁开始流浪,25岁投奔义军,别人不惑之年还在思考人生,他已经披上龙袍坐到了天下至高无上的那个位置。

即使后来清军入关取明而代之,康熙帝也不得不盛赞:“洪武乃英武伟烈之主,非寻常帝王可比。”总之,朱元璋除了是个名留青史的能干皇帝,还是个非常有个人魅力的君主,鉴于朱元璋和功臣之间的爱恨情仇已经说腻了,今天,来说说朱元璋那些不为人知的暴脾气——

当年朱元璋登基,着手制定了许多新制度,文要定国,武要安邦,而在“文”这方面,朱元璋搞了一帮专门找茬的大臣,搜罗了一批专门提意见的大臣,他仿照元朝的制度,建立了御史台(后来变成都察院),同时又设置了六科给事中,互相监督,这样的大臣称之为“言官”。

别看“言官”官职不高,但在古代,文死谏,武死战,言官的权力其实很大,其他大臣都怕他们挑毛病儿,而且这些到处找事情、给皇帝提建议的言官们,朱元璋给了他们足够大的发挥空间,他们既能监督大臣,又能给朱元璋提供一些朝政上的建议。

而且,朱元璋实在是个擅长“物尽其用”,擅长把合适的人安插到合适岗位上的皇帝,他挑的这些人往往是书呆子,死脑筋,认准了道理就不晓得变通,有时候就连皇帝的面子都不肯给!

这其中,茹太素就是因为书呆子过了头,引得朱元璋丢了自己的皇帝风度,居然动手痛扁大臣。这茹太素是山西晋城人,洪武三年(1370年),他参加科举,步入仕途,朱元璋看中他为人正直,有责任心,不滑头,把他丢到了“言官”这行列里干活。

茹太素当上了监察御史,跟其他同事一样,“通掌弹劾及建言”。可是此人有个臭毛病,写文章喜欢引经据典,铺垫繁琐,唠唠叨叨,就差从盘古开天辟地开始讲起了。朱元璋身为大明皇帝,平时一大堆事情要忙着处理,哪有空听他讲那么多典故古人?

可是茹太素不自觉,从监察御史的位置退下来,当上刑部侍郎之后,他还是老样子。朱元璋忍了很久,忍到后来只要看见茹太素的奏折就开始头疼、腰疼、心肝儿疼,他的怒火在酝酿中,就快爆发了。

洪武八年(1375年)十二月,茹太素又想到了许多好点子,他泼墨挥毫,在家写了一篇洋洋洒洒多达1.7万字的“万言书”,送上皇帝案头。朱元璋一看,嚯!这小子又来了!他懒得自己看奏章,就让中书郎王敏站在一旁念。

不料,茹太素的奏章不但字数多,而且写得相当艰涩,前面一大篇念下来,朱元璋都快听得睡着了,却还是不知道茹太素想表达什么。他简直火冒三丈,再也忍不了了,让人把茹太素叫来,把奏章往他身上一摔,气得吹胡子瞪眼睛,狠狠痛揍了茹太素后,又吩咐人把他拖出去打了顿板子。

为这事,朱元璋差点下令杀了茹太素,还好宋濂从旁劝阻,说茹太素也是尽自己一份责任罢了,皇上你广开言路,就别跟这家伙计较了。朱元璋这才平息怒火,又拿了茹太素的奏章来仔细看,发现虽然前面1.65万字都是废话,但后面写的5条建言内容还是可用的。

朱元璋发了这通脾气之后,其他大臣也学乖了,不敢再长篇大论,尽量写得精简,方便朱元璋看。这个故事起码告诉我们,老板的时间很宝贵,做事必须又好又精,少扯些没用的,简单直接最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书呆子,奏折,废话,朱元璋,皇帝,其他,制度,奏章,位置,一大,故事传记,朱元璋,大臣,皇帝,茹太素,言官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书呆子,奏折,废话,朱元璋,皇帝,其他,制度,奏章,位置,一大,故事传记,朱元璋,大臣,皇帝,茹太素,言官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书呆子,奏折,废话,朱元璋,皇帝,其他,制度,奏章,位置,一大,故事传记,朱元璋,大臣,皇帝,茹太素,言官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