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野狐岭之战。发生于1211年,成吉思汗六年。蒙古军与金军作战,双方势力差距明显,金军50万,蒙古军10万。
此时的金国已经是快要日落西山了。统治阶级无能,阶层内部腐败。
金国已经过了百年的太平时光,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雄心壮志,贪图享乐的金人已经失去了当年的斗志。
且50万军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抓来的壮丁,这些人在平时没有什么,到了关键时刻肯定离心离德,人心浮动,不会真心去给金国统治者卖命。逃跑者,战场起义者不在少数。
还有一个就是金国将领的战略失误。他们放弃了当时的城市桓州,昌州,扶州的坚固城池,并修筑的大量的防御工事,最终蒙古军避开工事,导致工事百无一用,泡了汤。
金军选择野狐岭布防,想要借助野狐岭的险要地形去防御,野狐岭地形险要,但把军队布防在野狐岭一线,导致兵力分散,且古代通信落后,无法相互支援,最终兵败,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金军主帅逃走。
正可谓“兵败如山倒”。这一战让金军主力损失殆尽。从此金国再也没有能力去组织大规模的进攻,只能采取消极防御和和亲等策略来应对蒙古军队的进攻。
蒙古人一直处于大金国的统治之下,大金国对待蒙古人采取了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每三年就派兵在漠北草原杀害蒙古人,时称为“减丁政策”。且蒙古人的祖先俺巴孩汗被金国人杀害,这种杀害祖先的仇恨已经根深蒂固在蒙古人的心中,没有办法化解。且成吉思汗打着为祖父报仇的口号,令蒙古军士气高涨。
而蒙古人的10军队可以说是精锐,当时蒙古国正在崛起,人才辈出,上下一心,军令统一。且又是骑兵,机动灵活。而蒙古人又看准了金国人兵力分散的弱点,采取了重兵突破的战略方针。
让金军根本来不及传递消息,相互支援。只能眼看着失败,四散溃逃。
所以野狐岭也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决定战争成败的因素除了军队的人数之外,还有当时环境及统治阶级的战略眼光,阶层内部是否清明,将士的指挥等因素决定。
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