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观是明朝建文年间的一个忠臣,出生在池州府贵池县清江金墩。因为他的父亲入赘了当地的大家许氏之后,方才生下了他,所以给他取了一个名字为许观。稍微长大后的他师从元末学者黄冔,其间努力学习,直到黄冔去世后,黄观也依旧将这份勤奋给保持了下去,并以忠义自许。
到了洪武二十三年的时候,满腹才华的黄观通过科举考试而成功进入国子监进行深造,当时与他一同学习的国子监生都被其努力学习的样子,而感到钦佩不已。
黄观除了在读书方面比较努力之外,他还是一个大孝子,曾经的他亲自绘制过父母坟墓的图,并将其时时刻刻地携带在身上,每一次拿出来看的时候,他都会禁不住泪流满面的。
到了洪武二十四年三月份的,已经在国子监里顺利完成学习的黄观,按照管理去参加会试,成功考中了会元。四月份的时候,跑去参加由明太祖朱元璋亲自主持的殿试。
在策论中,黄观在边境问题上大谈特谈,表示朝廷应该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无扰,边境无虞。
黄观的观点得到了朱元璋的嘉许,便让其当了状元,也就是殿试的一甲第一名,便将其安排进翰林院工作,这一年他才不过虚岁二十八岁,可谓年少有为。到了洪武二十九年时,黄观被擢升为正三品的礼部右侍郎,也就是这个时候,他正式向朝廷请求改姓氏,将自己现在的“许”姓改为原来的“黄”姓,得到了朝廷的恩准。
时间来到了建文元年,当时的朱允炆执意改革旧的制度,并连同兵部尚书齐泰、翰林学士黄子澄一起,商议削藩大事。这时候的黄观也被升迁为右侍中,并允许他参与重要国事的奏议。
到时,藩王中势力最强的当属燕王朱棣,他自恃是当今皇帝的皇叔,他常常展现出态度傲慢的一面。有一次,燕王朱棣在入朝的时候,居然不去惨败建文帝朱允炆,当时朝中的很多群臣因为畏惧燕王朱棣的权势,而选择缄口不言。
只有黄观一人,以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当面顶撞朱棣,表示“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礼;龙颜垂地,宫中叙叔侄之情”。黄观的话语当场让朱棣难堪不已,并就此怀恨在心。
建文元年七月份,燕王朱棣正式发动靖难之役,在这场战争后半段期间,黄观主要负责在长江上游一带督促各地派人前往前线支援。然而黄观的人马方才顺流而下到达安庆的时候,燕王朱棣的军队已经顺利渡过长江,攻破南京城。
朱棣入主南京后,很快就对那些竭力效忠建文帝的大臣进行政治迫害,下令揭露左班文职奸臣罪状,而黄观在这个榜单中名列第六。但当时黄观不在南京城,朱棣只能下令让官府竭力追捕,最终黄观没有抓到,反倒抓到其妻子翁氏和其两个女儿,他们三人都被朱棣下令许配给象人做妾氏,以此来羞辱还在潜逃的黄观。
翁氏也是一个有骨气的人,她不肯就这样任凭象人羞辱,在趁着其出去买酒菜的时候,便带着两个女儿和其他的十个家属逃走了,最终选择跳河而死。
而黄观这边,他自从得知建文帝朱允炆已经纵火自焚之后,便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我的妻子翁氏是一个守节操的人,只要她落入朱棣的手中,迟早会寻死的。”
想到这里,黄冠知道自己的妻女已经救不回来了,心灰意冷的她选择,跑到江边去为妻子招魂,随后身穿朝服向东拜别,也跟着跳江溺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