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漕运-宋朝经济的生命线,他们是如何管理河道的

漕运-宋朝经济的生命线,他们是如何管理河道的

烦民奉己之事,朕必不为也。开导沟洫以济京邑,盖不犹已耳……宋太祖治理河道之言

自古以来老百姓就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说法,黄哥更有在我国历史上更有“母亲河”一说,可见河流在我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发展的作用。

它的存在不仅给人类的生存、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水源,更给人类生产资料的贸易发展提供了渠道,历代王朝对河流的管理皆十分重视,隋炀帝时期更是耗费无数人力、物力和财力修建了京杭大运河。

不过,若是说哪一个朝代对河道的管理最为用心、体系最为完善,非两宋时期莫属,毫不夸张地说宋朝更像是发展在河流上的国度。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宋朝是如何管理河道的。

一、宋朝为何如此重视河道

宋朝重视河道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经济发展,如上述所言河道支撑起了北宋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1.漕运四渠,汴京的生命线

《后汉书·虞诩传》曾这样记载过:“水运通利,岁省四千余万,”水运和陆运组成运输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相比较之下水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运输货物多、运输成本低。

隋唐之前经济、政治中心一直在秦川一带,货物运输主要依靠陆运,隋唐之后随着经济中心不断向南移动,四通八达的河流系统得到充分的利用。

北宋时期开封附近河流系统十分发达,在此基础上北宋开凿了四条漕运线路,汴河线、蔡河线、金水线、广济线组成的“漕运四渠”,被誉为开封城的生命线。

四条水渠以汴京城为中心向四方扩展开来,它们贯穿了中原腹地的水运交通路线,形成了一幅“舳舻相接”的画面,称四条水渠为北宋的血管系统也不为过。

漕运运输线每年会给宋朝带来多大的收益?以汴、蔡两条漕线运输货物为例,北宋初年河道系统不发达一年仅仅只有十万石,但水运系统贯通后一年的吞吐量达到了四百万石之多。

四百万石是一个什么概念无法形容,但张择端却在他的《清明上河图》中客观地描绘了出来:“货船只24艘,其中客船11艘、货船13艘……”

由此可见,北宋时期的水运系统有多么的发达,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基础设施才使得北宋的经济稳居世界前列,并且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2.河道衍生的副业

封建王朝时期老百姓大多数以农业为主,但在宋朝却出现了一些家庭以“渔猎”为主,渔户也成为了一种十分普遍的职业,尤其是在江南鱼米之乡。

北宋渔业能够得到发展的最大原因便是河道的发展,河道水资源丰富鱼和渔户自然就比较多,“今江浙之民乐于渔捕,往往饰网罟、罩弋”这便是当时渔业的景象。

灾荒年代农业颗粒无收渔业就能很好地芬达压力,保障北宋老百姓日常的基础生活,这也是北宋为何外部战争频发,百姓家中却有米下锅的原因之一——居民捕鱼种莲芡自给。

二、北宋对河道的管理

宋朝对河道的管理有着一套非常成熟的体系,这种理念涉及到前期开凿、中期养护与后期管理方面,此三点是河道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爱惜民力,不违农时的理念

宋朝对河道的开凿制定了两种符合民生的政策,一种是兵役政策,还有一种是民役政策,如果不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政府不得征调民夫开凿河道。

到了迫不得已时期政府征调民父也必须遵循“爱惜民力,不违农时”的准则,也就是不能够违背老百姓正常的农业活动,一般开凿河道的时间选择“每岁于二月间未农作时兴役”,也就是每年的二月农闲时期。

每年的冬季农闲长达五个月,这一时期宋朝政府也会摊派劳役、开凿河道,但赵匡胤也是在“烦民奉己之事,朕必不为也”的基础上进行的。

河道是北宋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农业则是老百姓生活立身的根本,两者缺一不可,农闲之时民间的劳动力最为充足,慢慢地农闲开河就成为了北宋的惯例。

对于这些修河役夫赵匡胤给出的待遇也比较好“日给米二升”,既体现了他不违农时的治国政策,也体现了他爱惜百姓、爱惜民力的治国理念。

利国利民的河道开凿理念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开凿河道的任务最后能够顺利完成,老百姓的农业发展也得以有序进行,稳定了国家政治、促进了民生和谐。

宋朝之后,元朝、明朝和清朝皆对河道进行了最大程度的开发,可为何做不到宋朝时期的繁荣,归根究底就是缺少宋代在河役中顺天应时的思想。

2.河道河堤的养护

河道的养护工作涉及河堤的维护以及河道的生态维护,其中河堤的养护自北宋初期便开始了,宋太宗曾下令“课民植树”,将民户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一等级的百姓有不同的种树指标。

更甚至宋政府还规定士兵每年需要种一定数量的榆树和柳树保障河堤的安全,在河堤上种树不仅能够起到绿化、美化的作用,而且还能够固堤护堤、防止水土流失,种树的种类也是极尽多样化,体现了宋朝对河堤养护的重视。

宋真宗明令禁止“严盗伐河上榆柳之禁”,后期还出现了“植树数十万”的盛况,从宋太祖时代开始宋朝历代的皇帝皆重视对河堤的养护,这一个规定持续的时间足足有200年之久。

北宋时期虽然河道纵横交错,可河流泛滥成灾的现象却很少发生,归根究底就是因为北宋注重对河堤树木的种植与养护,甚至于针对河堤上的树木如何处理还有一套完善的政策。

军民每年需要在河堤两旁种树,树木的成活数量列为官员的考核标准,民间不能够私自滥砍滥伐河堤上的树木.

朝廷设立“采榆柳使”一职专门负责采伐,否则的话相关人员都会受到处罚,将河堤的养护纳入立法范畴内可见宋朝对河道的重视。

3.对河道生态的管理

鱼户是宋朝时期一个普遍的职业,若是不对河道的鱼进行妥善的管理,河道的生态系统必然会遭到破坏,对此北宋朝廷制定政策并令官吏进行管理。

河渠司、都水监是北宋掌管河道的部门,也可称之为“渔政”,主要是保护河道与渔户的利益。豪门大户不得与渔民争利,但同时也对鱼户的渔业加以管制,宽厚之政的同时又加以约束。

比如,灾荒之年鱼户可以打鱼、种莲藕以扩大经济来源保障生活,但在正常情况下必须减少对河道的压榨,以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一旦发现渔户用毒药毒鱼牟取暴利宋政府严惩不贷,情节较轻者杖一百,若因毒鱼引发了其它严重的问题甚至有可能被问斩,管理的力度不可谓不严格。

河道是北宋经济的命脉之一,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完善的发展监督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保障河道的健康发展就是保障北宋经济、政治的问题,这也是为何北宋会将河道保护纳入立法范畴。

三、成也河道,败也河道

北宋前期、中期对河道保护的力度非常大,经济繁荣盛况举世瞩目,但在北宋末年因政治的腐败河道遭到了严重的损坏,汴京周围的四大水利体系更是损坏殆尽。

再加上外部战乱频发以至于河道无人修缮养护,水流干涸、漕运停滞繁荣了几百年的四大水利体系成为了废墟,更甚至雨季到来时还成为了水灾的来源地。

以蔡河、金水河为例,前者因河底泥沙积淤太多导致水位高出地面,逐渐形成了一条地上河灾害频发。

后者虽然北宋进行了后期的修缮,但因管理、养护不到位河道内的水量严重不足,河流运输基本行不通。

宋朝对河流的重视乃历代王朝之罪,“御边、治河、澄官冗”是百官首要的大事,也是北宋朝廷最重视的政题之一,然而“舟至即启槽,颇妨舟行”却成了北宋末年河道的颓废形象

北宋的辉煌源于对水利工程的重视,北宋末年朝廷对河道的忽视导致经济水平大幅度衰落,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水平的衰落为后来民众的反叛、北宋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翻开《清明上河图》映入眼帘的是大大小小的船只,熙攘民生体现着北宋的繁华,也体现了当时漕运水路之发达。到了北宋末年,反叛朝廷者以鱼户居多,足见河道管理腐败到了何种程度。

总的来说,北宋真可谓是成也河道、败也河道,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参考文献:《宋史》、《资治通鉴》、《唐宋汴河的淤废及其过程》、《宋代惠民河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经济,水运,生命线,时期,宋朝,老百姓,管理,系统,河道,发展,消息资讯,宋朝,宋政府,河堤,河道,北宋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经济,水运,生命线,时期,宋朝,老百姓,管理,系统,河道,发展,消息资讯,宋朝,宋政府,河堤,河道,北宋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经济,水运,生命线,时期,宋朝,老百姓,管理,系统,河道,发展,消息资讯,宋朝,宋政府,河堤,河道,北宋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