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7年,明太祖朱元璋手下的大将徐达和常遇春等人,带领大军发动了北伐。在这次行动中,山东、河南、河北,以及元大都北京和山西、西北的大片土地,都被朱元璋收入了麾下,其中包括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又称为幽云十六州,是指以幽州和云州为中心的十六个州,包括现在的北京、天津、河北北部以及山西北部,是北方的门户重地。
唐朝末期,由于藩镇之祸,安史之乱之后,燕云十六州曾经数易其主。在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被后晋儿皇帝石敬塘割让给了契丹,这一年是公元936年,原来的后唐大将石敬塘也因此得到了契丹的支持,自立为皇帝,建立了后晋,并向契丹自称为儿子。燕云十六州从此落入了契丹之手。
燕云十六州对于中原来说,是犹如天然防线一般的重要战略之地。如果失去了这个屏障,中原的大好土地就暴露在了北方外族的铁蹄之下。燕云十六州也成为此后的中原王朝几百年来心心念念想要收回的一片重地。却直到四百多年后,才由朱元璋实现了这个愿望。
北宋时期,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结束了五代十国的乱世,建立了统一的政权。为了稳固他的统治,杯酒释兵权,夺了许多有着赫赫战功的武将的兵权,此后又实行了重文轻武的政策,以免再次发生像他那样的黄袍加身的情况。
毕竟看看五代十国的乱象,手握重兵的武将造反自立,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其后的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继位为宋太宗之后,更是把这个重文轻武的政策发扬光大,其后的历任宋朝皇帝也是如此,因此,宋朝的武将地位日渐低下,宋朝军队的战斗力也大打折扣。
赵光义也曾率军北伐,灭掉了北汉之后,想要御驾亲征辽国,乘机收回燕云十六州,都打到了幽州,差一点就成功了,但是却功败垂成,赵光义也中箭受伤。
宋徽宗赵佶曾经与金国签订了“海上之盟”,约定合作灭掉契丹建立的辽国,并借此机会将燕云十六州收归宋朝。但是金国人发现宋朝的军队是否外强中干,辽国灭亡之后,金国撕毁盟约,与宋朝因为燕云十六州的归属等问题发生了冲突。
1126年,北宋被金兵灭亡,酿成了首都汴京被攻破,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虏的“靖康之耻”。北宋与金国合作想要收回燕云十六州的美好愿望,此时看来也成为了一个笑话。
直到两百多年后的1368年,明朝攻克了元大都,至此燕云十六州才再次回到了中原政权的怀抱之中。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的封地,就在燕云十六州这一带。1421年,已经当了皇帝的朱棣迁都北京,开启了“天子守国门”的时代。
历经整个宋朝三百多年都没有被收回来的燕云十六州,朱元璋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收了回来。这其中,与宋朝和明朝自身的运势有着很大关系,宋朝周围强敌环视,自身难保;而明朝开国之初却是兵强马壮,因此能顺利地收回燕云十六州,也就毫不令人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