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泽万世的京杭大运河,为何会成为隋炀帝暴政的表现?
文|历史的故纸堆
京杭大运河的通航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双手改造自然的非凡成就,是与北方遥相呼应的万里长城同样震惊世界的伟大创举,更是中华民族无穷智慧与力量的永恒象征,但修筑京杭大运河却也成了隋炀帝暴政的表现。
可事实果真如此吗?不可否认,隋炀帝确实是一位暴君,他弑父杀兄,豪奢无度,横征暴敛,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在位期间民不聊生,但修筑大运河却决不能算作是暴政的表现。
如果仔细研究古代的通都大邑就会发现,那些通都大邑、经济、文化繁荣的城市,大多都处于交通要道旁,而水运与陆运相比成本更为低廉而且更为方便,因此我国古代的城市大多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两岸,如著名的古都长安、洛阳、南京、汴梁、临安都是如此,即便放眼世界也是一样的。
而在那些水运不通,但又距离大江大河不是太远的重要地区,具备条件的时候,我们的祖先想到了开凿人工运河的办法。从先秦时期到南北朝,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开凿了大量运河,其分布地区几乎遍及大半个中国。西到关中,南达广东,北到华北大平原,都有人工运河。这些人工运河与天然河流连接起来可以由河道通达中国的大部分地区。
早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就已经开始动手修筑运河了,引瓜洲北入淮河以筑通渠,其全长近300余里,成为“邗沟”。随后历代王朝对这一航道均多有延伸,隋炀帝的方案,便主要是以这条邗沟作为运河的中段加以裁直、拓宽,并更名为山阳渎;同时,又在东都洛阳附近引黄河而向东南进入汴水,进一步沟通北方两大水系黄、淮之间的联系,是为通济渠;至于黄河以北,则利用沁水、淇水、卫河等水源,引水至天津西北的卢沟(今永定河),从而直达北方重镇涿郡(今北京),即有名的永济渠。其他各地另有多处类似工程。这样一来,穿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82千米的水上交通大动脉即可宣告完工,与消耗巨大、运力有限且运送缓慢的陆上运输方式相比,大运河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可悲的是,这一构想的总策划人隋炀帝杨广天生急功近利、随心所欲的性格特征,是的运河自它开凿之日起,便沦为当时万千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的万恶之源,修运河也成了隋炀帝暴政的表现。
大运河的开通,在中国历史上有着超乎寻常的意义。尤其是湖广、江浙逐渐开发成为大粮仓之后,元、明、清三朝,统治者为了南北交通的顺畅和南方漕粮的北运,在隋唐大运河的基础上再次开凿运河,隋朝运河成为了现代京杭运河的前身。
千古悠悠,大运河不但从经济上对后世影响深远,对于大多定都在北方的封建王朝而言,借助运河维系统一的政治格局,加强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统治,更是基本的国策。繁盛由此而来,是为国家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