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前后历时近400年。东汉末年政局腐坏,地方豪强趁势而起,渐成分裂割据之局,魏蜀吴的三足鼎立是大分裂长期化的肇始。随后的两晋南北朝时期,局势变得更加混乱,战争更多地体现出区域对抗、南北对抗和民族政权相争的特征,客观上促进了南方的大开发和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为贯彻"大一统"的目标理念,适应长期化的战争需要,统治集团从制度上加强了对兵权将权的控制,军队建设思想和军事谋略思想都有大的发展,武器和战术不断创新,统一战争的战略指导也日益成熟。这一时期的兵学在继承先秦两汉传统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用主义的导向,为后世的统一战略、南北对抗提供了基本思路和经验借鉴。
1.官渡之战
简介: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先是奇袭袁绍在乌巢的粮仓,后又击溃袁军主力。
性质:统一之战
影响:经此一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赤壁之战
简介: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据史料考证,赤壁之战的双方实际交战兵力,曹操在赤壁投入的兵力约有二十余万人,孙刘联军约五万人。
性质:统一之战
影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3.夷陵之战
简介: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公元221年,刘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孙权求和不成后,一面向曹魏称臣,一面任命陆逊为总指挥率军应战。陆逊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队。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再一次实力大损,已无力争夺天下。
性质:统一之战。
影响:削弱了蜀吴的实力,维持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为蜀吴再次联手奠定基础。
4.晋灭吴之战
简介:晋武帝司马炎发兵水陆并进,发兵二十余万,分六路直取建业(今南京),一路攻克丹阳城(今中国中南部湖北省秭归东),攻破吴军横断江路之铁锁铁锥,后又擒获吴西线统帅、都督孙歆。在东线战场,东吴丞相张悌率领三万军队渡过长江迎战,被晋军夹击大败而归,晋军当机立断,挥师直指建业,吴军惊恐怯懦,不战而降,士卒闻讯逃散,于是东吴宣告灭亡。
性质:统一之战
影响:结束了至东汉末年以来持续了近百年的分裂局面,进入了短暂统一时期。
5.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
简介:晋武帝司马炎选了一个傻儿子做皇帝,皇后贾南风干政,最终导致了八个王爷争夺皇权持续了十六年的内乱。
性质:内乱
影响:耗尽了西晋的国力,直接导致了西晋灭亡(西晋正式宣告灭亡是匈奴进攻长安,俘虏了晋帝,导致西晋灭亡和晋室南迁,前者叫永嘉之乱,后者叫衣冠南渡,北方自此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华夏大地又陷入了三百年的动乱(东晋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并且导致的汉人势弱,内迁的胡人差点将北方的汉族灭族。
6.淝水之战
简介:是东晋和前秦之间发生在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的一场决定性战役,最终东晋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实则仅二十多万)的前秦军,这场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北方各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先后分裂为后秦和后燕等几个政权。
性质:统一之战
影响:导致了前秦的灭亡和北方再次陷入分裂,给了鲜卑族北魏的崛起提供了机会,使得中国的再次大一统推迟了两百年,如果淝水之战前秦赢了也就没有南北朝世代了。东晋得以续命几十年,也使得中华文化的传承得以延续。
欢迎关注:超级行者
历史上的南朝看似弱势,但他们的顶级大将,与北朝对抗百年(上)
历史上的南朝看似弱势,但他们的顶级大将,与北朝对抗百年(下)
盘点三国两晋南北朝给力的“皇后”,看看她们是如何推动历史前进
盘点北朝时期名将,有多人曾差点实现历史上第三次大一统(上)
盘点北朝时期名将,有多人曾差点实现历史上第三次大一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