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高颎是杨坚建立隋朝的最大功臣,一度位极人臣,为何最终失宠罢官

高颎是杨坚建立隋朝的最大功臣,一度位极人臣,为何最终失宠罢官

隋文帝杨坚,某方面来说,也是千古一帝系列的人物。

螃蟹的美味,其实不是第一个人定义的。千古一帝真天子的标准,也不是秦始皇就已经完成。至少,在国家已经统一的情况下,汉武帝要登上这个台阶,就需要新的目标。

平服四夷。

西晋司马炎做到了统一,但做不到平服四夷,进不了名人堂。

而隋文帝杨坚任内,不但一统南北,更抗击突厥高丽等强悍境外势力,至于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这种就先在心里放个问号。

一般要检讨杨坚,一定是先拿继承人开刀。

这也几乎成为千古一帝的要件了。

秦皇汉武的继承人都不怎么样……废话咧,儿子要是更厉害谁注意到你千古一帝。

就像秦始皇有扶苏胡亥选择题,隋文帝也有杨勇杨广选择题。选继承人不只是皇子本身,皇子的人脉更是重要的。

杨广的背后,就是令隋文帝名垂千古的推手,战神杨素。但事实上,以亲信程度来说,杨素在隋文帝面前只能排第二。

也就是两个第二才需要逆袭上位嘛。

而排行第一的太子,身后自然是排行第一的真宰相,高熲。熲长得很像颖,不过它其实是炯。读音跟意思上都是。

高熲此人身世成谜,老实说开国君主功臣都难免。严格说起来,高熲是他后来的名字。本名应该是「独孤敏」,他的父亲独孤宾,是北周柱国大司马,独孤信的亲信。

杨坚的父亲杨忠,早年也是独孤信的副将。

而独孤信死后,独孤宾也很照顾他的遗族,比方杨坚的妻子独孤伽罗就常常去宾叔叔的家里。

独孤敏人如其名,从小就很聪明,见事敏锐。器量格局都远超同龄孩童。虽然后来成为一代名相,但他读书并不认真,东沾一点西取一些,倒是一张嘴比谁都会说话。

独孤敏十七岁的时候,就到北周齐王宇文宪的幕府工作。当时不怎么样,等到父亲过世之后才慢慢开始出头。

北周灭齐之后,更拜开府。

这边要说明一下。

两汉魏晋所谓的「开府」,是一个动作,让高级官员能够像亲王一样设立自己的幕僚。想象成给你助理费,让你能聘用一些人来帮助你处理你这个官职需要的事务。

不过北周的开府,则是一个名词,类似于「特进」、「奉朝请」。不是官,也不是爵。

特进可以进宫见皇帝,奉朝请可以参加朝议。而开府跟过去不同在于,不是指「开府治事」,而是允许你「开府养兵」。

源于西魏府兵制的建立。

为什么西魏宇文泰弄了这个府兵?事实上,宇文泰是联合众多地方军阀,扶助北魏皇帝新建朝廷。

这时候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军阀未必都服从宇文泰。

特别那个陇西李氏。

所以宇文泰做了很多动作,来蚕食鲸吞地方兵权。开府兵制就是其中之一。

简单说,我们知道自东汉以来,地方大族就会私养部曲,私人武力来保卫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

这件事情本身是非法,但后来情势所逼,甚至这些人从小部队养成大部队,拥兵自重继而从政。

所以宇文泰一方面让已经有部队的大族就地合法。另方面把这些小钉子洒下去。大人也开府,小朋友也开府。

这就是过去汉武帝「推恩令」的逻辑。

总之,独孤敏有爵位,也有自己的兵马。随着平齐之后的叛乱四起,他就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了。

大约也就在这个时候,独孤敏的名字变成了高熲。这在北周是很正常的改名,也就是你去接收某个地区的领土跟人民之后,会改成当地的姓氏。

那高熲有什么作为吗?没,他很乖,还帮忙平乱。一个很乖的新兴小军阀,跟自己的妻子也算颇有交情……杨坚就决定拉拢他了。

来找高熲的,是杨坚的姪儿,杨惠。

听明来意后,高熲表示愿意加入杨坚幕府:「就算公事不成,灭族我高熲也没在怕的。」

都说高熲器量大,见事非凡。会说出这样的话,表示高熲非常清楚杨坚的处境,以及目标。

《隋书》在杨坚称帝前,主要会写三种时间点:一是平齐,二是杨坚得政,三是杨坚为相。分别是577年,578年跟580年。后面两个尤其容易搞混。

高熲加入杨坚团队,是得政。也就是五皇后大混战时期,基本上当朝人士不要太疏离都会看得出杨坚困境。

很快地,高熲成了当时杨坚的三大亲信之一。这里非常重要,杨素属于外部军阀,不是杨坚府事。而另外两个人,分别是郑译跟刘昉。

郑译是荥阳郑氏,北魏四大汉人世家之一。刘昉就是改周宣帝遗诏,让杨坚成为头号辅政的主谋。

但杨坚一上位,就开始疏远这两人。明面上是说两人性好奢华,与杨坚个性不合。实际上当然是瓜田李下,不如避嫌。

显然,为杨坚献上这一推四五六之计的,就是新进参谋,高熲。

不久,尉迟迥掀起叛乱,前线密报诸军不合,平乱恐更生变量,希望杨坚派亲信来统整。

刘昉说,我没上过战场。郑译说,我妈老了我要侍奉她。

杨坚正不爽的时候,高熲就说那我去吧,我也是打过仗的人。

高熲领命即行,只派人通知母亲:「忠孝不可两全。」抵达前线后,高熲立刻搜集情报,设下巧计破敌,赢得众人信赖。更于决战时临机应变,攻下邺城,擒杀尉迟迥。

回来之后,那正是一个富贵不可限量。

但很妙的是,杨坚对高熲极为亲近信赖,一律以旧姓「独孤」称呼他。

隋初有四贵,分别是高熲、杨惠以及苏威跟虞庆则。

前面两个我们都认得了,后两位是谁?

虞庆则是一名武将,曾与高熲共事,一同讨伐边疆叛胡。

当时高熲跟带兵的北周亲王说,打败胡人容易,但要让他们安稳下来,需要文武双全能服众者,就推荐了虞庆则。

也就是说,虞庆则其实是高熲的一个分支,掌有边疆兵力,在支持杨坚篡周上,有着不小的震慑力。

而四贵之中,跟高熲最不亲的,就是苏威了。

苏威是西魏时重臣苏绰之子,西魏灭亡后,北周宇文皇室想拉拢他,他却不愿意接受。

光是有才有气节,算不上力量。

苏威的本钱,首先来自于他父亲苏绰,本是宇文泰改革的主角。

宇文泰当年提出六大改革,而苏绰在人事财政上特别有贡献。间接的造成世族以外,朝廷与各地官员几乎都是苏绰的门生。

苏威的地位,基本就相当于袁绍。可袁绍要是没有占冀州自立,也不会成为群雄之一。

名声是资本,懂投资才能发大财。

苏威投资了「山寺」。

南北朝佛教盛行,佛门聚积的财富跟人力,不要说可敌国,国家都得看他们脸色。北周武帝宇文邕为了筹措灭齐资金,就大举展开「灭佛」。但说真的你不可能连根拔起,而苏威其实就是一个「反北周」的佛教在野意见领袖。

当杨坚意图篡周时,高熲就建议他招聘苏威。

好,杨坚找来苏威,两人聊起北周如何倒行逆施,那是一拍即合。可说到取而代之,苏威就表示乱臣贼子不可为,当晚逃跑。

高熲本要来个月下追韩信,但杨坚说:「脏事有些人就是不愿意干,等到需要的时候再找他回来就行。」

等杨坚正式称帝,再次邀请苏威前来主持国政,苏大哥就当仁不让了。

朝廷就有人在说啦:「到底苏威是掌舵的,还是高熲?」

高熲就跟杨坚说,这不能争,我辞掉官职就是了。

杨坚本来准了,但几天后又颁布命令,表示高熲推举苏威,如今又愿意让贤辞官,这样的圣人我们如果不用,怎么对得起天下百姓呢?

不过才稳住苏威,杨坚又为兵权头痛。

高熲义不容辞,先往镇边,接着又赶回来主持大都监造,更掌禁军兵马,后转交杨惠。

讲白了,要是高熲有那个念头,完全可以当曹操的。

杨坚再怎么信任他,也不可能不留心眼。即使四贵权倾朝野,杨坚还是任命了杨素为监察总长。

事实上,曾经有人举报高熲结党营私之事,但杨惠帮忙压了下来。

杨素跟高熲的交锋,一开始就是这么朴实无华而低调。

此外,还有南征沙场部分。

开皇二年,杨坚扛不住压力,勉强发动南征,以高熲为监军。

大军开到前线,适逢陈宣帝过世。正常眼里只有战功没有国家的将军,那还不趁火打劫?高熲却说这时作战于礼不合,应先退兵。

各位要知道,高熲当年是袭击邺城民众,制造混乱来打败尉迟迥的。

总之,结束掉这一波,杨坚还是得跟高熲讨论之后怎么办。

高熲的建议,简单说就是「虚张声势」。

由于南北谷物收成季节不同,高熲建议可以趁水稻收成季,我们就假装征兵,放风声说要出动。陈朝必然会聚兵防守,误了农时。

那我们探查人家重兵集结,自然就是先不打。北朝世族的耐心,也许两三次就没了。但对南朝来说,几次之后也是「狼来了」。

那也不要想着一战而决,刚开始尽量以放火为主。

高熲说:「江南的土壤又湿又软,不像北方以地窖来储物,烧房子对他们的损害,是比较巨大的。」

估计几年下来,我们无所耗损,陈朝却越来越弱,到时自可一战攻城。

跟高熲的七年大战略相比,杨素的以德服人,只能算是战术了。但杨坚决定两个人都采用。

开皇九年,南征发动。

杨素从长江上游进军,以他自己的战术势如破竹。高熲则当杨广的军师,提着杨广的后心不让他轻举妄动。

其实还颇有一种诸葛亮搭配司马懿,联手消灭孙权的感觉。

不过司马懿从蜀地出发就是了。

由于非常轻松就打下陈朝,杨广志得意满,想要收陈后主的后宫己用。高熲当场就给他阻止,更把陈朝宠姬处死。但这也埋下了杨广对他的不满。

高熲回到长安,杨坚就跟他说:「有人说你想要据陈反叛,这种小人我已经杀掉了,放心吧。」

厉害的臣子跟不厉害的臣子差别就在这里了。

听到杨坚这样讲,高熲马上要求辞职。

但事情开始一发不可收拾,接连上至将军下至地方,都来举报高熲有罪。

杨坚一律是直接判举报者有罪,还跟高熲说:「独孤你就像镜子一样呢,每次的磨难,只是让你更加大放光明。」

高熲的名字是光明的意思没错,不过现在他可是抖得要命。

杨坚这个人很小心眼的,今天喜欢你那错的都是别人。哪天不喜欢你了,这些举报档他马上全部翻出来给你看。

也就在宠信到达顶峰时,杨坚要太子杨勇把女儿嫁进高熲家中。

而我们也终将看见,是谁在弄高熲。

以官位来说,那就是独孤皇后伽罗起的头,但其实皇后也就是说说男女之间的事,毁损高熲的诚信。

事实上,有这个脑子这个本领的,舍杨素其谁。

杨素针对的可不是高熲一个人,而是四贵。

首先,在平陈宴会上,杨素跟虞庆则对呛。杨素是御史台老长官,御史就说要弹劾虞庆则,被杨坚压下。

但杨惠就没那么幸运了,直接被拔除了兵权。同时,苏威也辞去了官职。这是因为他妈妈过世,但接下来苏威也跟高熲一样,不断的受到举发。

平陈,对于隋文帝来说,绝对是非常重要的关键。

杨坚其实不是一个以「一统天下」为自满的人。但南北朝的终归一统,却带来了巨大的文化冲击。

也就是天文系统的细腻程度。

北朝是鲜卑人所立,他们的天文系统,由史记双修的学者建立。

事无巨细均记之,那是南朝史学,故《晋书》以来,南史多有神怪。鲜卑人没这么信那套传统中国天文教,当时建立天文系统的主持人又是道教出身。基本上要求完成历法,以日月进二十八宿变化来判事就很玄乎了,唬得鲜卑人一愣一愣的。

相比之下,南朝的星系图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什么星什么位,对应什么记事,推演记录了两百年。

这才叫做官方宗教。

所以当杨坚拿到南朝档时,大惊。

好吧,刚开始就找人整合吧。

弄着弄着,一些怪事开始在隋朝宫廷发生。

南朝天文官说,这是「妖变」。其实天文官就是原本的史官。

杨坚本来还想着,毁去陈朝的一些天文器物就行啦,结果南朝史官又说,没有用的,妖变来自于天上的妖星。

您看当妖星进到哪里,有什么预兆,诸侯就叛变……

我们不能肯定,杨素跟这些南朝史官有没有什么勾结。但我们很肯定的是,杨素学过风角之术。

这是四贵,高熲都没涉足的神祕学。

解释得太多,故事就跑快一点吧。

总之,开皇十二三年开始,原本依靠着众多世族异姓将军一路爬上来,称帝更一统天下的隋文帝杨坚,开始更相信「妖星」。

开始由于预兆,瓦解自己对大臣的信任。包括他的长子杨勇,也进入了被怀疑之列。

开皇十七年,虞庆则南下平乱,被自己的小舅子以谋反罪举发,诛杀,四贵第二角崩塌。

十八年,上柱国王世积接替平乱任务,被自己的总管告发,诛杀。

糟糕的是,王世积家里被抄出有许多跟高熲的书信往来,都在谈论皇宫,皇后,太子的事情。

杨坚认为,高熲虽无犯罪事实,但也是有罪。

当时很多人出来帮高熲说话,都遭到迁怒。等到再无异议,高熲就被免官了。

杨坚还跟高熲说:我没有辜负你,是你对不起我。

也跟其他人说,我对高熲比自己的儿子都还要好。不过现在已经忘得一干二净,好像原本就没有这个人一样。你各位好自为之,不要自以为是我的要人就得意忘形啊。

高熲虽然被除了官职,但还有爵位。

哪里想到,他封地的「国令」也来告发,说高熲的儿子跟高熲说,你这就像司马仲达被曹爽架空,焉知非福啊。

杨坚立马爆气,下令逮捕高熲进入审判。

结果审判过程都是些什么:「高僧说明年国有大丧」、「皇帝大限就在这几年,开皇不会超过十九」云云。

奏请处斩。

杨坚自己倒是说:「两年杀三个顶级大臣,天下人都要说我是暴君了。」

最终高熲逃得一死,贬为庶人。

当然,你可以说杨坚是在演戏。不过我想关于密报罗织成罪这件事,应该很明显是社会风气,而不是杨坚多设密探。

后来,隋炀帝杨广即位,请高熲回来当官。

当执政?没可能。

杨广只是请他回来当神主牌,做太常。

曾经是九卿之一的太常,现在叫做太常寺,还是掌管礼乐为主。

杨广喜欢音乐,当时要太常寺收集过去的各种作品。

高熲就回答:「你现在根本无从辨别缴上来的作品是不是真的古乐,这样很容易出现大家做假的风气啊。」

杨广当然没在理他。

而高熲看到朝廷日渐败坏,忍不住跟朋友多说了两句。可密报风气只有比杨坚时代更盛。

杨坚跟高熲还有旧情,杨广不记旧恨就算不错了。

偏偏他就是记,他就是杨广。

隋之名相高熲,就此被害。

这么长一篇,所以高熲哪里厉害了?

文武双全,擅长律法这些其实都是枝微末节。高熲最大的长处,就是人际关系很强。在世族政治发展已经到达顶峰的隋朝,没有比「人人好」更重要的宰相特质了。

而且高熲也非常懂得知人善任。

管理不是亲力亲为每件事,而是要能让对的人去做对的事。

最后,也就像前面提到的。

高熲「管理」人事的手段,也未必就是光明正大的。

在高熲被判死刑前,他就把所有的密件都销毁了。

结果就是后世连知道他的人都没多少。

憾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隋文帝,隋朝,宇文泰,亲信,开府,北周,千古,功臣,杨坚,军阀,消息资讯,苏威,宇文泰,杨素,杨广,杨坚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隋文帝,隋朝,宇文泰,亲信,开府,北周,千古,功臣,杨坚,军阀,消息资讯,苏威,宇文泰,杨素,杨广,杨坚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隋文帝,隋朝,宇文泰,亲信,开府,北周,千古,功臣,杨坚,军阀,消息资讯,苏威,宇文泰,杨素,杨广,杨坚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