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57年(大明景泰八年)正月,太上皇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再次登上帝位,而后朱祁镇下令勒死景泰帝朱祁钰,逮捕兵部尚书于谦,大学士王文。
正月二十三,曾经在北京保卫战中挽救了大明王朝的于谦,被押往北京崇文门等待处决。而崇文门,正是八年前,于谦带领残存的明朝军队,打败蒙古瓦剌十万骑兵的地方。在那场北京保卫战中,于谦不仅守住了北京城,更是为大明延续了近两百年的国祚。
于谦被杀剧照
行刑的这一天,天空阴云密布,于谦这个帝国曾经的南天一柱,就在他曾经拼死守卫的城门之外,即将被莫须有的罪名斩首。崇文门外人潮汹涌,前来观刑的百姓,看到这一幕,无不潸然泪下。
随着刽子手的手起刀落,这个为天下百姓,为大明王朝尽忠了一辈子的兵部尚书,走向了生命的终结。
史载:于谦被杀,天下冤之。
时间回到八年前,那一年,五十四岁的于谦刚刚升任兵部左侍郎。如果不出意外,他将在这个位置上干到退休。但是在他五十四岁这一年,历史选择了他,让他成为了一个左右历史走向的人。
事情源于公元1449年七月,明英宗朱祁镇的北征之旅。
朱祁镇北征剧照
这一年,蒙古瓦剌部太师也先带兵进犯居庸关,大明王朝最为窝囊,又志大才疏的皇帝朱祁镇,不听朝臣劝谏,在太监王振的蛊惑下,留下郕王朱祁钰监国,自己亲率明朝最为精锐的五十万大军出居庸关,寻找蒙古主力进行决战。意图一举荡平蒙古瓦剌部这个心腹大患,满足自己建功立业的心理需求。
但是当朱祁镇带着大军来到居庸关外,却连蒙古人的人影都没看到。朱祁镇在关外溜达了一圈之后,便准备原路返回。
然而,意外却在这时发生了。
就在朱祁镇他们走到河北怀来的土木堡时,藏在暗处的蒙古军擦亮了弯刀,露出了獠牙,冲了出来。迅速将五十万明军分割包围,逐一歼灭。
土木堡一战,五十万明军精锐,被蒙古人消灭殆尽,就连御驾亲征的朱祁镇也被蒙古人抓获,从此过上了俘虏的生活!
朱祁镇土木堡被俘
当五十万大军兵败土木堡,皇帝朱祁镇被俘的消息传到北京时,大明王朝的天空俨然已经塌了下来。就在大部分人已经收拾好包裹,准备一接到朝廷南迁的命令就飞奔南下的情况下。兵部侍郎于谦站了出来,用尽了平生的气力,大喝一声:“建议南迁者,皆该杀!”
后来的事实证明,正是于谦这石破天惊的一声呐喊,为大明王朝又延续了近两百年的国祚!
而蒙古人那边,他们并没有因为土木堡的那一场歼灭战而停止进攻的步伐。在歼灭了明朝的五十万精锐之后,蒙古军又浩浩荡荡地向明朝的首都北京城杀来。十万蒙古铁骑带来的烟尘开始笼罩在明帝国的上空。
蒙军南下
土木堡之变半个月后,十万蒙古骑兵陈兵北京城外,这些曾经统治过欧亚大陆的成吉思汗的子孙们,又一次对华夏民族的延续带来毁灭性的威胁。如果南宋的结局再重现一次,华夏民族的结局不可想象?
由于明朝的兵部尚书邝埜在跟随朱祁镇亲征时战死土木堡,留守京城的兵部侍郎于谦就成为明朝兵部最高长官。在此兵临城下之际,于谦认为他应该承担起拯救整个明帝国的重任,尽管他的肩膀并不是那么宽广!
好在朱祁镇在御驾亲征之前,安排弟弟郕王朱祁钰监国。而大敌当前,国家不可一日无主。在留守文武大臣的一致劝进下,郕王朱祁钰登上皇位,改元景泰,遥尊被俘的明英宗朱祁镇为太上皇。
朱祁钰登基剧照
而后,在朱祁钰的支持下,于谦升任兵部侍郎,并以兵部的命令调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火速奔赴北京,全力保卫京师北京。
就在于谦整军备战之际,蒙古瓦剌也先的大军也陈兵北京城下。在大战降临的前夜,于谦在北京城头做着最后的战前总动员。
那个夜晚,于谦向守护北京城的全体将士说道:“国家养兵百余年,就是为了今日,身后是我们的国家,里面有我们的亲人,而今我辈唯有拼死一战,方能将整个民族拯救,望我辈能拼死以报国家!
是夜,于谦将城内的守军,也包括他自己全部开赴于京城九门之外,依城列阵,而后迅速关闭九门。并下令严禁私放一个溃兵入城,违者无论官职高低,一律斩首示众!
北京保卫战
于谦此举的意义,就是为了告诉世人,要想重新回到北京城内,要么作为一个胜利者凯旋而归,要么作为一具尸体在战争结束以后被自己人抬进去风光大葬;要么就让蒙古人踩着大家的尸体进入北京城!而无论战争的结果如何,对于生者和死者来说,都是莫大的荣耀。除此之外,再无别的无选择!
第二天,轰轰烈烈的北京城保卫战打响了。蒙古的十万骑兵犹如十万条饿狼一般,向北京城猛扑过来。守城的明军将士,真正到了背城一战的时刻。然而,在他们的脸上,却看不到丝毫的慌乱,有的只是慷慨赴死的从容。仿佛明朝初年,徐达、蓝玉率领的那支纵横漠北,横扫北元的铁血军魂在这支临时拼凑的军队身上又重新复活。他们将再一次继承祖先的伟大使命,成为蒙古人挥之不去的噩梦!
大战开始,北京城的德胜门,因为身处正北方,刚好在蒙军攻城的正前方,所以成为了蒙古军的重点打击对象。而此刻,守在德胜门的,正是于谦。
于谦守城剧照
对于于谦的决定,我们似乎也能理解,他之所以将自己安排到德胜门这个最前沿的阵地。不为别的,就因为他是于谦,大明的兵部尚书!他觉得自己要求别人做到背城一战,慷慨赴死的时候,自己应该先做到。
在于谦的统率下,明军在九门之外拼死抵抗。因为明军身后是北京城,而且进入北京城的九门已经彻底关闭,明军再无退路。而且北京城内不仅有大明的朝廷,更有无数明军将士的亲人。为了自己活下去,为了家人能够活下去,明军只能拼死守住北京城。
在明朝守军保家卫国的强大意志下,十万蒙古大军屡屡进攻失败。在经历了五天五夜的攻坚战后,蒙古人开始意识到,他们已经不太可能攻破眼前的这座城池了。因为他们遇到一支不怕死的军队。他们和居庸关外被自己歼灭的那一批不一样!他们在视死如归的同时,也向死而生!
七天之后,蒙古人终于精疲力尽了,他们不得不开始撤退。但此时的于谦却不准备放过他们。在蒙古军撤退的路上,于谦给他们准备一份大礼。
看着蒙古军慢慢退去,于谦命人在北京城头驾起了一门门黑洞洞的红衣大炮。随着北京城头的万炮齐鸣,蒙古人带着残缺不堪的人畜躯体,奔向了塞北的荒原深处。
公元1449年十月,这场震铄古今的北京保卫战,以于谦的胜利,明王朝的胜利而告终。在德胜门前,于谦的威望和民心达到了他一生的顶点。然而,此时的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仅仅八年之后,他将会在这座他誓死捍卫的城门之下,以一名囚犯的身份,走向他生命的终点!
转眼间,距离北京保卫战一年时间过去了。
对于自由的人来说,一年只是一瞬间的事。对于失去自由的人来说,一年的时间又很漫长,漫长地想让一个人去死。而这个失去自由的人,正是朱祁镇来。
公元1450年八月,朱祁镇这个大明王朝昔日的明英宗;这个葬送了大明王朝五十万精锐的窝囊废;这个在北京保卫战中带着蒙古人四处叫门的带路党。他依然带着大明帝国的耻辱和蒙古阶下囚的身份在塞北大漠里苟延残喘。
朱祁镇俘虏剧照
一年时间过去了,蒙古人意识到,再养着这个窝囊废不仅一点便宜占不到,而且完全还是在浪费粮食,便琢磨着把他送回大明去。
但此时的景泰帝朱祁钰,却巴不得朱祁镇永远不要回来才好。而就在这时,于谦却站了出来,力主迎接朱祁镇回朝,以挽回国家脸面,成全作为臣子们的忠孝!
就这样,在于谦的力谏之下,朱祁镇这个背叛了自己国家和民族的皇帝,以太上皇的身份被朱祁钰重新迎接到北京城内圈养起来!
时间一晃,七年过去了。公元1257年正月,景泰帝皇帝朱祁钰的身体每况愈下,已经到了卧床不起地步。而此时的太上皇朱祁镇,终于又一次看到了机会。他看到了那个本已离他远去的皇位,正在向他招手。而他也乐意顺从,更期待着再次将国家的权柄握在自己的手中!
公元1257年正月初八,朱祁镇联络大将军石亨,太监曹吉祥,礼部侍郎徐有贞发动夺门之变,在奉天殿重新登基称帝。朱祁镇在年仅31岁的前半生,终于完成了从皇帝——俘虏——囚徒——再到皇帝的人生转变。
夺门之变成功剧照
朱祁镇重新登基为帝,于谦的存在就比较尴尬了。于谦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朱祁镇曾经如丧家之犬般狼狈的过去。而朱祁镇,是绝对不会让这面镜子一直存在下去的。
在登基的第二天,朱祁镇在毫无罪名的情况下,命人将于谦逮捕。而于谦在入狱之后,也没有为自己辩解什么。因为他是于谦,他不需要;因为大明还在,国家还在,民族还在,这就够了!
半个月后,于谦被斩首于北京崇文门外。一生光明磊落的于谦,国家危难时刻的中流砥柱,没有死于蒙古人的铁马弯刀,却最终死于黑暗的政治。
于谦被杀前剧照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注定要流传千古的《石灰吟》,是于谦最后的临终遗言!而这最后的遗言,完全不亚于他八年前在朝堂上的那一声呐喊。甚至比八年前更为气壮山河,更为惊天动地。即使在时隔500余年的今天,依然能让人振聋发聩!
而在于谦被杀的两百多年前,也有一人在北京城外被斩首,这个人留下了“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意尽,所以仁至”的临终遗言。这个人,就是南宋最后的丞相——文天祥。
少年时代的于谦,一直以成为文天祥那样的人为自己的梦想。而在在他六十二年的生命里,他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挽救了一个民族的危亡。他不仅成为了一个文天祥那样的人,更是超过了文天祥!
在临死之前,于谦无愧于自己的梦想,无愧于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