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随拍
昔曹孟德梦三马同食于厩 ,或云此乃晋武帝由三马而卒登大位,即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也,食既空,则由魏而易晋矣。
本书既名曰《晋武帝司马炎》,而非其个人之传。如其开始所言,若将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视为魏晋禅让之关键,以公元311年怀帝被刘曜所俘、八王乱结束、五胡入中华,遂成永嘉五年之南渡视为西晋之终结,武帝统治内之公元280年西晋灭吴则居中。由此作者既以武帝为中心,上察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河内司马氏之上升,下观含武帝在内惠帝、怀帝、憨帝——西晋之衰亡。换言之,该书所述视为西晋之历史。
要之,本书共为八章,以时为序,唯有第四、第五章所述为武帝时之史实。第一章先以开头所述之梦为引,辩河内司马氏之由来,后对魏晋之制度、政治中心、地方要冲均有触及,读之可将已获知识重新归纳;第二、第三章以司马懿之发迹、司马师和司马昭之上升展开,其中犹为对曹髦之性格所论而叹,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即出于此;第四、第五章所述武帝时期而后,西晋政治遂每况愈下,先是贾后除杨峻,打响八王之乱前哨战,然而后其统治之近十年,卒有如张华、杜预之支撑,遂成西晋自建国以来最为平稳之时期。伦既因私欲而除贾后得以辅政,其心腹孙秀权势熏天,又杀石崇潘岳等人,更开为己之风。据作者所说,此乃西晋灭亡之一关键也。
前段时间,我既在双十一里买了一本被江苏人民推出“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所收录的《孔子:即凡而圣》,而后整理书柜时又发现其中原有一本此系列同样是讲孔子的书,本以为买重,遂将其抽出,计划先读一遍即出手,不料而后却发现此为安乐哲和另一个汉学家合著,与这一次买的并不是同一本书,既读又发现这本是运用比较哲学,以孔子思想为论点,来见中西哲学之异同。再之后,我只能将其再次束之高阁,同时见此系列的我收了那么多,不下十几本,而我一本还没来及读,于是从中选来选去,最终决定要在此时插入一本对去年四二三所购《晋武帝司马炎》的阅读。以上为阅读本书的起因。
且说这套由江苏人民推出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通过其系列序的落笔时间,便可知此系列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创立,至今已有三十余年,其不同于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的“海外汉学丛书”那样有所间断,而是自创立后便一直都在推陈出新,至今本系列所属书目已有二三百种,且每年仍不断在为内地引进新的汉学成果。对此,不光有很多学者从中获益,一年多来我个人也几乎每逢活动便总是要买一两本这个系列的书目,水平普遍都非常高。据我所知,如《中国转向内在》、《危险的边疆》等一类被本系列收录在内的书目现已成为相关领域的经典。不过,具体到这本书,尽管豆瓣条目有7+的评分,我也从一二十本中选此书来作阅读所属系列的开头,但就内容本身来看,偏重于对史实的叙述,读之稍显枯燥乏味。
就我而言,略谈两点,首先,如在第二章所叙述的孟达之事等,我从中不仅对相应时期的脉络加以梳理,由此变得更清晰,还对这样的具体事件有了很多新的认识,但毕竟除了这些,更多篇幅还是停留于政治史层面,而这些我此前皆已知晓。故如前所述,本书共分八章,而我只看了前七章及后记。
其次,如上所述,本书作者将绝大部分的篇幅都发到对西晋历史的叙述上,但其中亦有很多作者本人的研究,如哪件事最先暗示了司马氏有不臣的迹象?而后的八王之乱是如何产生的?对于这些,作者都做了研究,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不过,关于这一点,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他用近年出土的贾后乳母薛义的墓志,来为被史书记载成那个丑恶不堪的贾南风形象做一点翻案。是啊,尽管墓志中对其难免有溢美,但又怎么会知道历史上的那个贾南风便如正史记载的那般丑恶?此外,通过书皮对作者的介绍可知,其曾受教于谷川道雄、川胜义雄等人,主攻魏晋史,尤精对其时期社会史的研究。记得去年双十二我趁着活动又买了一本为同系列所收录他的《魏晋政治社会史研究》。基于此,本书在相关部分便屡引以上两位的观点,当然,除此之外他最常用到的还有内藤湖南之弟子冈崎文夫在他代表作《魏晋南北朝通史》的观点。在这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通过相应注释可知,作者在第七章介绍赵王司马伦的心腹孙秀,由此宕开一笔来辨析他的后人、在东晋末年发动叛乱的孙泰孙恩等人与残留当地司马伦势力的关系,是参考了被《金明馆丛稿初编》收录的陈寅恪一篇文章。
总之,本书我虽然没能从头到尾看完,却由此更加感觉西晋是由私权力的发展而生,最终又由私权力的泛滥而亡。这一说法,不仅在本书多有提及,我之前看的同为日本汉学家川本芳昭在他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所撰写的《中华的崩溃与扩大》一书中亦有很多论述。又,因最近被封在家,其间遂同家人看了几部电影,或精彩的球赛,此虽拓展了我的兴趣,也是我有意为之,但无疑再次影响了今年以来本就有所下降的阅读速度。也因此,对于本书,我感到的乏味,或同样源于此,既然这样,等有机会我定将本书完完整整再读一遍。
最后,本书的译者就实际的阅读来看,其翻译质量或差强人意,除此之外,还发现了一处纯由译者而带来的史实错误,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