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尽管受疫情影响,2022年中国经济依然保持相对平稳的运行。2023年中国经济能否真正加快恢复步伐取决于内需是否转暖,而消费和房地产则是两大关键。这两大关键因素不仅关系到短期经济运行,还与经济中长期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
一、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第一要务
作为战略基点,坚持扩大内需对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近年来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对内需的提振作用逐步减弱,扩大内需需要更多向依靠消费进行转变。2010年至2021年,除去个别年份,最终消费支出对于GDP的贡献率保持在55%至69%的区间内,平均贡献率为53.9%,均大于资本形成,表明中国内需增长已逐渐向以消费为主要拉动力的路径上转变,只有有效扩大消费才能更好地扩大内需。202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并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有鉴于此,激发消费活力、挖掘消费增长潜力、提振和扩大消费需求是2023年推动经济快速恢复的首要任务。
2022年,由于疫情的冲击,消费增长出现断崖式下滑导致全年经济增长受到较大影响。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下降0.2%,GDP增长3.0%,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和淨出口的贡献率分别为32.8%、50.1%和17.1%,分别拉动GDP约1.0、1.5和0.5个百分点。其中最终消费32.8%的贡献率不但仅为2021年65.4%的一半,甚至比平均53.9%的水平也少了20多个百分点,还是有数据纪录以来仅次于2020年的历史第二低位。消费贡献率创下的次位也直接带动经济增长创下次低水平。
在疫情政策优化和消费支持政策持续加大力度并落地的情况下,2023年消费有望显著回升。但复苏程度还面临较多不确定性,需要政策在多个层面加力。当前各地促消费政策仍旧集中在发放消费券上,因此建议有关部门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制定政策。
一是继续推行汽车购置税减免、购车补贴、降低车贷利率和以旧换新政策。
二是鼓励和支持平台经济,带动线上消费和新消费。
三是对服务性行业给予有效支持。对商家可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延长缴税和还贷期限;对顾客可设计相关金融优惠活动,如消费返利、满减折扣,优惠观影和加油以及旅游消费抵扣等。
四是继续做好中小企业在疫情后期的纾困工作。对于遭受疫情冲击较为严重的企业,可考虑出台临时性的员工工资补贴政策,将部分财政资源适当地用于企业员工薪酬保持方面,既能减轻企业负担,又能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五是加大居民消费需求提振的支持力度。多措并举保障就业和增加收入,鼓励灵活就业并提供社会保障。消费券的发放范围可进一步扩大和发放方式更为多样化之外,对真正困难的家庭给予现金补贴和现金抵扣券。
二、积极发挥房地产业在扩大内需战略中的作用
房地产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行业对GDP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过去5年,房地产业产值占名义GDP比重年均为6.8%,直接拉动GDP每年约0.7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约为24%。2022年,房地产投资达到13.3万亿,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为23.2%,商品房销售额达到13.3万亿,占GDP产值的11%左右,是最重要的耐用消费品。房地产业还带动了几十个上下游细分行业,包括建筑、水泥、玻璃、建材、家电、汽车、日常消费、金融等,所有相关领域叠加占GDP的比例可能接近30%。同时,与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占银行信贷的比重接近40%,房地产业相关收入占地方综合财力的50%,房地产占城镇居民资产的60%。
由此可见,无论是对于扩大内需还是稳就业,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对全局而言都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提振房地产投资和销售有利于宏观经济实现稳增长目标。
2022年房地产投资历史上首次出现负增长,投资增速从2021年的4.4%下滑至-10%,房地产业产值对GDP的占比下降至6.1%,直接拖累GDP增速约1.15个百分点,间接拖累GDP约1.5个百分点;拖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个百分点,拖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3.5个百分点,成为经济下行压力的主要推动因素之一。房地产投资增速大幅放缓严重影响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导致地方政府偿债能力明显减弱。截至2022年11月末,国有土地出让收入为5.1万亿元,累计同比下降24.4%,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30个百分点。地方政府财务状况困难不利于稳住经济大盘。
基于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性和当前面临的诸多困难,2023年住房支持政策有望进一步加大实施力度。2022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房地产行业预期、供需两端的政策提出明确要求,2023年住房金融新政有望逐步落地见效。国务院有关领导明确表态“房地产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因此可以预期,2023年房地产支持政策将较过往几年明显加强。针对个人住房需求,住房金融政策总体上将进一步回暖,房贷利率有望持续走低,各地购房门槛将有条件地出台更多宽松政策。房企融资加速落地,有关部门还将加快推进支持房地产“金融十六条”及“三支箭”政策落地,有效化解房企风险的同时促进土地市场回暖,推动整体房地产投资触底企稳回升。
在此进一步建议,引导商业银行进一步提供稳定的居民住房信贷支持,重点支持刚性住房需求,降低首套房购置成本,阶段性给予刚需购房者贷款财政贴息优惠;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加大对房企银行开发贷支持力度;实施定向宽松调整,稳妥有序增加“保交楼”专项借款和并购贷款;加大力度创造宽松的房企非银金融环境,利用好“住房金融支持政策第二、第三支箭”;合理松动土拍规则,针对不同城市采取差异化住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