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中国历代皇帝中为数不多的草根出身,从底层奋斗到如今地位的朱元璋自然为人十分警惕,他很有猜忌心,最初跟随朱元璋建国的诸多臣子后来大多被他或贬职或杀害,朱元璋这种不让有可能威胁到他皇帝地位的人活的太长的做法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皇权的集中,是明早期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
徐达是朱元璋麾下的一员虎将,一度被传“功高盖主”,猜忌心极为重的朱元璋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有可能威胁到他地位的人,在之前几次套话徐达不成之后,朱元璋甚至直接将徐达灌醉,将他塞到龙床上,就是为了下套设计徐达为人不忠于朝廷,但是徐达反应极快,他接下来的一系列举动成功让自己脱身,也打消了朱元璋的疑虑。
跟着朱元璋开创事业的不少人都死于这位明太祖之手,风头极劲的徐达却能巧妙躲避攻击,这之中蕴含着不少为官之道,人情世故,可以说,评价徐达的处事风格和性格特征,一定程度下能对今天的我们启示颇深。
徐达的仕途之路
徐达尽管是草根出生,但很有才华,而且对于朱元璋的助力极大,在最初因为和部下起了争执时,朱元璋险些被孙德崖绑了,好在徐达利用自己的性命为筹码,愿意去交换朱元璋的生命,这才保住他的小命,从道义上来看徐达完全是朱元璋的救命恩人。
徐达的崛起也离不开他卓越的军事能力,在朱元璋率领部下攻打集庆时,整个军队陷入危机,可以说多亏徐达的临危受命,率领小股精英部队拼命抵抗敌军偷袭,扭转形势,这才让朱元璋取得了集庆这个战略据点,自从,朱元璋才能在南北对峙中立足脚跟,发展自己的力量。
徐达在这些叫好的战斗后自然在军中树立了赫赫威名,可以说风头直逼朱元璋,两人的矛盾或许在那时已经悄悄结成了种子,在朱元璋心里生根发芽。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后期战役中,徐达自然也是十足的主力。
潘阳湖水战中徐达与朱元璋兵分两路,守住了大后方来势汹汹的进攻,给前线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不论是最开始的北上还是后来的南下,徐达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不知是为了笼络皇族势力以图谋之后的仕途还是为表忠心,徐达将自己的女儿都嫁给了成为皇帝后的朱元璋,这下他不仅是权力滔天的大臣,更是国丈,妥妥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徐达在朱元璋称帝后如此顺畅的仕途自然会引起生性敏感多疑的朱元璋的反感,这时徐达的做法又会是什么而使得他在当时众多并肩作战的战友都死于皇帝之手的情况下仍能生存?
徐达的为人处世之道
徐达自身的光芒太过耀眼,他自己也知道这回事,所以不论怎么装作自己无能于政事的样子都会引起朱元璋更大的怀疑,还可能会有贬职的风险,所以当时的徐达选择以年纪较大为借口,主动退居二线,不过问朝事。
这样主动的行为一定程度上打消了朱元璋的疑虑,接着他又用自己的关系网络在朝中暗自打听消息,了解时政。为了保护家人,还有自己的生命,即使知道朱元璋多半会对自己做些什么,徐达也只有硬着头皮上。这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就启示要想要解决好难事,一定要心态坚定,而且适当程度放软姿态,打听更多的消息。
显然,过了一段时间的平静生活后,朱元璋还是不放心徐达。三番五次的试问徐达是否需要吴王的宅子,一副自己疼惜大臣的样子,但是这背后所隐含的试探含义则是徐达想不想要富贵的生活,有没有更大的野心,自然,聪明的徐达装作诚惶诚恐的样子,表示自己只想住小房子,大房子这些是不敢奢望的,婉拒了皇帝的提议。
当场朱元璋虽然口头上斥责了徐达为人不思进取,但是内心已经放松了一下,因为觉得徐达只不过是外强中干,实则没有野心抱负的纸老虎。徐达这样的言论自然是故意说出来让朱元璋放心的。在面对要陷害自己的人时,说话要显露自己的没有野心来打消他的疑虑和危机感是这时的徐达的处理方式给我们的启示。
之后,朱元璋在酒桌上灌醉了徐达好几次,想要套话他是否有想做皇帝的想法,顺便可以治治他酒醉胡言乱语的罪。但是徐达酒量极好,而且酒品很好,在醉酒后完全没有失言和失态的行为,朱元璋越找不到徐达的问题,就越想要揪出来,于是在一天直接亲自下场灌醉徐达,让宫女将徐达抬上象征着至高权力的龙床,想要下套徐达。
徐达醉酒醒来后,反应了好一会儿才理清思路,龙床不是谁都敢抬自己上去的,这背后一定有诈。而且自己酒后不失言或许让皇帝更担心自己是早有准备应付他,才出此计策。
所以徐达当时就将计就计,直接跪倒在皇帝面前,承认自己犯了死罪,不小心爬上龙床,而且哭的鼻涕和眼泪齐飞,朱元璋见他这副模样,当场就心情愉悦,认为徐达不过是个内心胆小怕事的人,没胆量威胁皇家,自然赦免了徐达。徐达在这件事的处理态度启示我们遇到难缠的人一定得抓住他的心理然后放低姿态。
结语
徐达能从乱世中脱颖而出,成为明朝的开国功臣,军事能力和混迹官场的老练圆滑都是他取得成功不可少的条件,为了应付皇帝的猜疑和种种设计,徐达的行为充分体现了为人处世的中庸之道,值得我们学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