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苏轼一生多次被贬,甚至客死他乡,他是如何治自己的精神内耗的?

苏轼一生多次被贬,甚至客死他乡,他是如何治自己的精神内耗的?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伟大的词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文学家、诗人、书画家、政治家、哲学家、佛学家还有美食家,祖籍四川眉州,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如果要评选宋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恐怕不是欧阳修,而是一个号称东坡居士的后辈。尽管欧阳修也很伟大,对宋代文坛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但相对而言,其整体的文化建树是不如这位东坡居士的。

如果要评选中国历史上最全能的才子,恐怕就不是唐代的王维,尽管王维也是一个全才,诗、书、画、乐样样精通,但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就有那么一位超人,无论是散文、诗、词,还是书法、绘画,样样几乎都是当时的天下第一,这个人就是眉山的苏子瞻。

如果要评选中国历史上最洒脱的文人,恐怕也不是李白,尽管李白也很潇洒,也得到了后世士大夫的广泛喜爱,但要说到雅俗共赏,士大夫和平民都喜爱的恐怕就不行了,能够做到这些的,唯有那个苦中作乐且风趣幽默的苏东坡了。

无论是东坡居士,还是苏子瞻,还是苏东坡,其实都是一个人,他就是北宋的苏轼,中国历史上全能型的文化巨人。

关于苏轼的早年教育,从他的诗文当中可以看出,苏父自小对于苏轼都是很严格的。但苏轼十岁那年,苏父便开始游学四方,把苏轼的全部教育工作移交给了妻子,也就是苏母程氏。程氏也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常常亲自教小苏读书。《宋史》上说,苏轼打小就很聪明,“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闻古今成败之事,一下子就能准确地说出其中的扼要来。

待到苏轼弱冠之时,即二十岁,他已经博览经史子集了,非常博学,下笔千言,言之成理,其个人尤其喜欢贾谊、庄子等人的文章。贾谊,何许人也?西汉名士,才高气短,善写政论性文章,如《过秦论》;庄子自不必说,超脱神逸,物我两忘,追求天人合一的超凡境界。可以说,苏轼汲取各家之所长,养成了自己才高八斗且洒脱诙谐的个性。

至宋仁宗嘉祐二年,即公元1057年,年仅二十一岁的苏轼进京参加了礼部举行的科举考试。一举中第。宋仁宗嘉祐六年,即公元1061年,苏轼又参加了朝廷举行的制科考试,入第三等。自此,苏轼便开始了他的为官生涯。

如果说苏轼的一生被文学的光辉所笼罩,那么他的政治作为则是完全被低估的。无论是在地方上还是后来在中央工作,他都很有一番作为。

苏轼在密州担任知州期间,有强盗作案,为此,当地的治安主管部门安抚使便成立了专案组,对强盗作案一事进行调查抓捕。只是这所谓的专案组,其实就是由一些骄悍的兵卒组成的,他们以抓捕盗贼为名,私闯民宅,开展大搜查运动;

不仅如此,他们还诬陷老百姓家中藏有宫禁之物,这当然是要“没收”的,一旦见老百姓稍有反抗,这些兵卒们便格杀勿论。官逼民怨,很快苏轼也听闻此事,他却反其道而行,不仅大肆镇压百姓,还扬言其中有误会,兵吏听后以为苏轼也是个贪官。于是行径不再畏手畏脚,苏轼正等此时,趁其不备马上将那些人一个个都给抓起来了,杀头的杀头,坐牢的坐牢。老百姓直拍手称快。这等处事手法,苏轼不止用过一次。

然尽管他的政治作为颇有章法,可一切还是败在了王安石的新法变政。

公元1071年,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当权,而作为保守党的苏轼,因为看到青苗法弊端,又因为本身官居要位朝堂地位不低,他上书指出新法的弊病,故而得罪了王安石。王安石很愤怒,便联合同党弹劾苏轼曾经的过失。眼见着局势对自己越来越不利,苏轼自请离京为官。想离开中央的是非之地。之后三年内他被派往杭州任通判,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苏轼在这些地方革新除弊。因发便民,取得了不少政绩。这一走,就是九年时间。

公元1079年,苏轼年至43岁,此时正值他调任为湖州知州,在任上,他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为例行公事述职,但因他本身又是个诗人,笔触难免带上个人感情色彩,他作诗道:“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省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被新党抓住了弊头,给苏轼安上了“愚弄朝,妄自尊大”,“衔怨怀怨”,“指斥乘舆”,“包藏祸心”的罪名。

说他是在讽刺朝廷,对皇帝不忠,此等大不敬之言,死有余辜。他们还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

七月二十八日,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当时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

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苏轼一生的转折点。此后的苏轼虽然被贬至黄州为官,但终究是没有最初的报国热情了。在黄州期间,侍妾朝云生下一个男孩儿,苏轼写了一首《洗儿诗》,言辞间的戏谑与无奈: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但苏东坡的乐观豁达好似是天生的。即被贬黄州期间他被迫务农,也依然保持了豪情和畅达,按照自己的内心过生活。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并未改变他自由、乐观的心态,依然带领家人在城东边开垦坡地,以帮补生计,而“东坡居士”别号正是由此诞生。在黄州时因猪肉极其便宜,苏轼常常自己下厨,“东坡肉”于是就此出世。

元丰七年(1084),苏东坡四十九岁,已在黄州度过了四年多的贬谪生活。这年春天,他奉调汝州(河南临汝)团练副使。这样的调动往往代表朝廷有意减轻对他的责罚,甚至可能是重新起用的象征。

四月,东坡带着家人离开黄州。由于无须立刻赶赴任所,他们一家人就顺长江而行,沿路游览山水、探访朋友。十二月来到了泗州(在安徽)。十二月二十四日,刘倩叔邀约东坡同游当地名胜南山(都梁山),喝茶食野菜,闲话家常,东坡因此写了下面这首《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人间有味是清欢”,清欢,指的是一种心灵上没有利害烦扰,很闲适的欢愉,东坡认为这是人间最有情味的感受。

然他实在时运不济,时中央王安石一党满满零散,新宰相章惇上台,又把苏轼流放到了岭南。于是,苏轼成了宋朝第一个被流放到岭南(今广东一带)的人。

那时中原的人们认为,这种地方到处都是“瘴疠之气”,是不能居住的。可结果呢?他不仅住的好,还在惠州发明了一个“秧马”,帮老百姓插秧;把荔枝吃了个够,一开心还写了句名词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朝廷听闻这些事后,见没有打击到苏轼,反而使他过得滋润。那就继续贬。于是没多久,苏东坡又被贬到海南岛儋州。宋朝时期的海南岛,是完完全全的蛮荒之地。相当于只有探险家才会去的地方。而苏东坡彼时已经60岁,自己都觉得要死在海南了,走的时候跟所有人告别。

结果到了海南,他自己烧墨写文章,每天涂得脸上都是黑漆漆的;他还自学了中医,给别人看病。

本来做好了要在这里艰苦离生的准备,但来了没多久他又发现了好东西——生蚝。他说这东西可真好吃,而且当时无人敢吃,都嫌脏嫌臭,故此遍地都是,但他拿火一烤就能吃。还写信悄悄告诉他的儿子:

这个东西贼好吃,但要保密,因为怕京官来抢。

晚年的苏轼住在自己搭建的茅草屋,生活拮据,常常自己种菜挖野菜充饥,但他却用自己的积蓄搭救那些因为地方重男轻女被抛弃的女童。

海南的生活带给苏轼身体上巨大的伤害,因为条件实在是太艰苦了,苏轼最后在海南待了三年,终于在宋徽宗上台之时,他得以平反被召回朝廷,但是路途遥远舟车劳苦,苏轼在回来差不多三天后,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五岁。

纵观苏轼的一生,被诬陷离京被一路贬谪几十次,他也曾苦闷不解过,但随后却又从这些苦难中悟出更高的精神内涵。

就如他在黄州时,为排遣心中郁气,为寄托自己内心无法释怀的谪居思想,他也经常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散散心吃吃烧烤什么的。同时在此写出了许多名流千古的佳作。其中包括《 赤壁赋》、《 后赤壁赋》和《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在被贬至密州时,因思念远方的亲友,他在中秋佳节,创下千古一词——《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里的“子由”就是弟弟苏辙。

面对自己的生活起起落落,颠沛流离。他说: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身处凡俗心自清,把人间看得透彻清明。

又说: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最终苏轼以和蔼可亲、幽默机智的形象永远留存在后代普通人民心目中。他在各地的游踪,他在生活中的各种发明都是后人喜爱的话题。在宋代作家中,就受到后人广泛喜爱的程度而言,苏轼是无与伦比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一生,历史,朝廷,中国,老百姓,东坡,公元,居士,苏轼,精神,消息资讯,苏东坡,密州,王安石,黄州,苏轼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一生,历史,朝廷,中国,老百姓,东坡,公元,居士,苏轼,精神,消息资讯,苏东坡,密州,王安石,黄州,苏轼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一生,历史,朝廷,中国,老百姓,东坡,公元,居士,苏轼,精神,消息资讯,苏东坡,密州,王安石,黄州,苏轼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