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明君,也会由于各种各样的情况难免会有这种想法。例如李世民,他是后人公认的一位知人善任的明君,为唐代的盛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但是即便是这样一位皇帝,在他死前也不禁嘱咐儿子要杀了一位功臣。
瓦岗军是当时起义军队中比较有名的一员了,而李勣则是瓦岗军的一位猛将。是他在众人被隋军打得魂飞魄散的时候组织起了整个队伍,鼓舞士气让众人赶忙迎战,于是众人士气大增,便在与隋朝的战争中打下了响当当的名号。
随后,李勣和瓦岗军都投靠了李渊,成为了他的得力干将。此后,李勣更是跟着李渊南征北战,为唐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说李勣是唐朝时期最为重要的一位开国功臣之一也是不为过的。
因此,李世民才发动了玄武门之变,逼迫李渊退位,并且将自己的哥哥也逼死了。为了争夺这个皇位,他还联络了朝中的不少大臣,但是李勣却以不愿意过多参与争夺皇位这一理由拒绝了。
其实这也难怪李勣这样选择,尽管李世民在当时是当皇帝的不二之选,但是毕竟最是无情帝王家,如果李勣一招不慎,那不仅仅是自己掉脑袋,这时株连九族的大罪。因此李勣在这个当口选择了明哲保身。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皇帝开心的时候,你就是建功立业的大功臣,会被封功行赏,会被赐予金银财宝和大量的封地,但是当皇帝不高兴的时候,大功臣也可能会变成觊觎皇位的一个大大的隐患。
总之,在皇帝身边做事,命运如何发展全看在皇帝的一念之间内。而看着对自己的态度捉摸不定的李勣,李世民更是不得不加以防范了。尤其是在自己将要去世的时候,他看着自己尚且羽翼未丰的孩子,更是忍不住立下了嘱托。
因为李治没有经历过战乱,他生在和平年代的帝王之家,自然对于权势、谋略都没有很大的体会,也没有自己的见解,因此很可能在手握重权的时候真压不住一些位高权重的老臣。其实这点我们从后来武则天夺权一事也能够看清楚。
因此,他不得不为孩子的以后做打算。他认为自己尚且对李勣心存忌惮,那更别提儿子了,于是他便告诉李治:李勣这个人你是捉摸不透也镇不住的,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就杀了他以绝后患吧。
于是李世民就建议李治,干脆给安排个看守边塞的活计,如果李勣毫无怨言的接受了,那就正好借此机会将他革职,然后远调,如果李勣没有接受,那就正好以忤逆圣意为由,将他除了。
再说接到命令的李勣,他也明白这是皇帝对自己的试探。于是欣然接受了这个结果,心甘情愿地离开了京都,到了远方去任职。在职期间,他恪尽职守,造福一方,百姓们对他的口碑也都非常好。
哪怕是当上了宰相,李勣仍旧是云淡风轻的模样。他尽心尽力的辅佐李治维持唐朝的运转,同样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史册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的一笔。
可见,李勣在乱世之后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唐朝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和平的年代,李勣也能够尽心尽力的辅佐君王,虽说他没有在玄武门之变中明确的支持李世民,但是此后他对李世民忠心耿耿的效力已经很明显的说明问题了。
李勣的为人处世的哲学不仅仅能为我们在职场上打拼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也让我们能够学会在生活中面对逆境的时候要放宽心态。这样的为人处世,才能够在最后得到一个善果。否则的话,便会得到一个兔死狗烹的前车之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