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代中后期内库嬗变的影响浅析大唐财政危机
唐代中后期的内库较前期发生了巨大的嬗变,这种嬗变不仅对唐代的政治、经济等诸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对五代、宋乃至以后内库制度的发展演变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对唐代中后期内库嬗变影响的探究是十分必要的。
不可否认的是在宪宗平藩镇、穆宗削兵的过程中,曾多次出内库的钱物来助军、赏军,对应对藩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从整个中后期内库的发展演变来看,这只是出于战争需要的无奈之举,是为数不多的个案,在多数情况下其消极意义要远远大于及积极意义,因此笔者主要侧重唐代中后期内库嬗变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进行论述。
一、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内库嬗变,大量敛财,对国家正常的经济活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不仅是引起左藏收入亏空、捉襟见肘,而且造成国家财政比例失调、埂短汲深”,具体表现在:
1.对国家正常财政秩序的扰乱
这种内库独立收支的形成一直延续到唐末,可以说是唐代中后期国家财政的一大特色。但这种特色对唐国家的财政秩序产生了严重的扰乱,主要表现在:
为什么财政三司会出现诸多欠负同时又每岁羡余以献呢?很显然这些欠负很大一部分就由于财政三司之官将本应入国库的财物以羡余形式移入了内库,这就是这种矛盾的出现的原因所在。这种移国库之财入内库的手法严重地扰乱了国家正常的财政秩序,特别对国库正常职能的发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其次,唐中后期内库的嬗变对地方经济秩序也产生了一定的扰乱。当然,这里所指的地方并不包括割据、不上供的藩镇,因为这些藩镇大都具有独立的财政权,即使是不定时的进奉也就及其有限的,几乎不会对其藩镇内部的经济状况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这里所指的地方主要是指唐中央政权实际管辖和控制的地方。
综上所述,唐代中后期内库的嬗变对唐代正常的财政秩序产生了极大的扰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央财政三司进奉对天下用度国库的干扰;二是地方进奉敛财及宣索财物对地方正常财政秩序的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唐代中后期内库嬗变对国家正常财政秩序的扰乱也是促使唐代中后期财政逐渐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2.对东南经济的消极影响
唐代中后期内库的嬗变对地方的财政秩序产生了较大的干扰外,还对唐代中后期的经济,特别是东南经济产生了极大的破坏。
安史之乱后,连年的战乱导致北方的经济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又加之中央对河北、河南等地控制力的丧失,导致“王赋所入无几”,这就使得江淮等东南地区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依靠。
所谓“赋有艺而敛有时,故财不匮,而人不怨”,盐铁及地方长官的的暴敛进奉,对东南地区正常的农、工、商产生了极大的干扰和破坏,“人不堪命,皆去为盗贼。”“江淮以南,物力大屈,人人憔然忘生”,极大急剧了东南地区的阶级矛盾,这也是为什么唐中后期的农民起义如裘甫、黄巢起义等多爆发于东南地区的原因。同时这些农民起义在又反过来加速了唐朝财政的崩溃。
二、对国家政治的影响
唐代中后期内库的嬗变是在皇帝、敛财之臣、宦官与地方节度使等多种势力共同作用下完成的,他们或为了奢靡的享乐,或为了官运的亨通,围绕着内库进行了或明或暗的互动与勾结,给唐代中后期的政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造成了贪污横行,吏治腐败
握有中央财政大权的度支和盐铁使,除了刻薄下以事贡献外,还截留大量的钱财以私用,如李琦德宗年间任盐铁使时,使“盐铁之利,积于私室”、宦官是内库的实际管理者,他们也时常利用管理内库的职权,中饱私囊,曾任大盈库使的仇士良在穆宗会昌四年被籍没家资时“钱帛疋段不知数,每日三十乘车搬入内库,一月之内,搬运不尽”这些财物当然包括其数年的贪腐所得,但亦有相当数量“盗取”内库所得之钱财;此外,他们与敛财之臣相互勾结,大肆收受贿赂。
再者就是地方的节度、观察使,他们往往借口进奉内库而大量聚敛财物,实则中饱私囊,私自留用,正如李翱在《疏绝进献》中所言“节度使、团练使皆多方刻下为蓄聚,自为私者三分,其所进献者一分也。”
2.导致了宦官势力的进一步膨胀
关于唐代宦宫权势的发展,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云:“始于明皇,盛于肃、代,成于德宗,极于昭宗。”唐代中后期的内库基本上也经历了这样的这样的发展历程,内库与宦官权势具有极大的同步性,这种同步性主要是由宦官与内库之间发展的相互性决定的,一方面宦官是促成唐中后期内库的嬗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内库的在嬗变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宦官权势的发展膨胀。
随着玄宗后期生活的奢靡,内库逐渐扩大,促使了管理内库宦官人数的激增:开元、天宝间有内三司置于禁中,内职有权要者掌之,天下财谷著之簿间,毫发无隐。到安史之乱后,天下财富更是曾一度完全由宦官管理,不仅“领其事者三百人”,而且“连结根固不可动。”
宪宗后,宦官权势逐渐发展到顶峰,君主完全“受制于家奴”,此时,随着国库的萎缩,内库之财的激增,内库在国家财政中的地位更为凸显,皇帝的奢靡生活也因之对宦官更为倚重,促进了其权势的进一步发展,这也是唐代中后期皇帝能够剪除专权宦官,而始终离不开宦官的一个重要原因。
3.加速了中后期的政局的动荡
削减兵粮和兵衣必然会所引起的藩镇兵乱,特别是此时的作为国家财源的财源的南方地方,更是兵变频发,即张潜在奏疏中所说的:“比来南方诸镇数有不宁,皆此故也。”
张潜的论述是极为正确的,此后的仅唐懿宗大中十年四月至七月间长江流域就发生了三次戍军暴动,大中十二年、十三年又接连发生了安南动乱和彭城武宁戍军暴动,此后这种兵变和动乱频发,使南方地区变得极为动乱,“几乎一夜之间便从这个国家的最安定地区之一转变成为最富有爆炸性的地区”这反过来又加剧了唐中后期财政的崩溃。
结论
唐代中后期内库的嬗变曾一度为元和藩镇的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多数时候,它所产生的影响是消极的,表现在经济方面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它给中后期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正常运行造成的极大的干扰,另一方面,给作为财源的江南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财政负担,同时也加速了财政体系的崩溃。
在政治方面则造成了贪污横行和吏治腐败,同时助长了宦官权势的进一步膨胀,此外,为进奉内库而大肆的掠夺和搜刮造成了兵变和人民的反抗,是唐代后期动乱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唐代中后期内库嬗变的影响浅析大唐财政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