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唐朝时期我国东北地区有个极为先进的渤海国建立之谜?

唐朝时期我国东北地区有个极为先进的渤海国建立之谜?

发现爱新觉罗家族的真实历史:解密大清皇族八百年(连载之十八)

从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可以得知,肃慎族系在周代时就与中原王朝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但这种联系,主要是以进贡为主,文化上的交流并不深刻,更多的只是限于直接到物品交换,而缺乏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深层次文化交流。

到了唐代时,肃慎族群后裔靺鞨族群建立起渤海国(公元689至公元926年),其王城上京龙泉府遗址就在镜泊湖附近,位于今天的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镇西约3公里处。

渤海国疆域图

由于隋唐两朝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连续发动了对高句丽的战争。这时候高句丽北边上的靺鞨人,才有可能摆脱高句丽人的政治与交通封锁,能够直接来到中原进行交往,并迁徙到松花江流域和辽河流域定居,更有条件的接受中原文化的影响。

事实证明,这种影响是巨大的。高句丽被大唐灭亡后,高句丽的故地逐渐被靺鞨人迁入定居,渤海国由此建立。

渤海国建立后,文化发展完全呈现出全新的气象,其文化内涵已经不是简单的对肃慎文化的继承,而是一种吸纳了高句丽文化、中原文化和周边其他民族文化的新文化。

渤海国立国共计228年,从公元698年到公元926年,几乎是与唐朝相 始相终。

唐朝从公元618至公元907年,立国289年。

在两个多世纪里,渤海国与中原的唐朝始终保持着友好往来,联系密切,没有发生过较大的矛盾和冲突。

在距离镜泊湖20多公里处的渤海镇,曾经是唐朝直接管辖的藩国——渤海国重镇。

友好的国家关系,促进了渤海国对唐朝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的全面学习,而且成效明显。

渤海国地图

渤海国在保持原有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开始全盘吸收中原文化。

这个由靺鞨族群建立的新国家,在政治上仿照唐朝的官制体系,形成了中央设有三省六部一台八寺,在地方上则建立有京、府、州、县多级的管理体制。

在经济上努力发展生产,使得国家富有,百姓家境殷实。在农业上,全国范围内推广麦、粟、豆、稻等多个粮食品种的种植,所产的卢城稻最为著名,实现了品牌化。手工业也很发达,不仅可以冶铁,也能够冶钢。纺织业同样发达,显州生产的细布驰名中外,成为重要的外销品。

渤海国在文化上,体现出全面学习中原文化的格局,不仅推崇儒学,也崇信佛教,渤海国几乎没有自己的文字,而是通行汉语文。

这些的实现,离不开密切的两国交往。

据史料中的不完全记载,渤海国曾经130余次派人去大唐的首都长安。可以想象,当时的渤海国的使臣、僧侣、王公贵族子弟等,朝着前往长安的道路,蜂拥而至。他们来到长安后,很多人学习吟诗作赋,造就了渤海国的一代文豪。

最值得一提的是,渤海国的王都上京龙泉府,整个城市的设计和建设完全仿照长安城,全城长16296余米,正好是长安城的二分之一。

渤海国遗址兴隆寺

王城龙泉府城市繁华,成为当时东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是八、九世纪亚洲地区时,仅次于长安城和洛阳城的第三大都市。

渤海国全盛时期,境域辽阔,“地方五千里”,“地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余县”,其国土范围,包括今中国东北地区大部,还有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一部、朝鲜半岛北部。

诸多成就,堪称名副其实的“海东盛国”。

渤海国的对外交流也很频繁,与附近的日本、新罗在政治、贸易和文化交流很密切,成为这些国家遣唐使的必经之路。

渤海国作为大唐的属国,为中外交流起到了中转站的作用,具有独特的地位。

渤海国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为后来的东北各民族族群,树立了一个与中原王朝“以和为贵”和谐发展的典范。

特别是,渤海国对中原文化制度的全面引进和学习,进一步提高了东北地区和靺鞨族群的文明程度。

这一时期,渤海族群很快就步入了封建农奴制社会,从而缩小了与中原文明的距离。

这一发展进程是革命性的,此后,东北地区之所以出现的大辽、大金、大元和大清,能够发展迅速,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大显身手,无疑正是由于这一时期文化和文明的积累。

所以说,渤海国的建立是东北历史上少数民族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渤海国大武艺像

自公元698年始,经历了建立、发展和衰亡阶段后,公元926年,渤海国被契丹人所灭,渤海人逐渐融入其他民族之中。

在沉寂了一个世纪以后,肃慎族系的另一支族群女真人开始崛起。

公元926年渤海国被契丹灭亡时,王都上京城被焚毁。

上京城是渤海国的五京之一,因位置偏北故称上京。因西邻忽汗河(牡丹江),又称“忽汗城”或“忽汗王城”,当地俗称东京城。

值得注意的是,与虎儿哈部落的得名一样,忽汗城也是以牡丹江命名的。同一条江,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发音。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中世纪都城遗址之一。

如今,从上京龙泉府遗址考古成果中得到验证,它是当时亚洲名列前三名的大城市,是渤海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我国盛唐时期地面建筑遗存保留最丰富的,布局最完整的一处古都遗址。

上京龙泉府在城市选址、布局、建造方式、建筑艺术等方面,均借鉴了唐代最高文化成就,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建筑技术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

通过考古资料的对比研究,一方面可以看出渤海国的都城建设是以隋唐都城制度为蓝本,表现出了浓郁的汉唐文化风貌;另一方面在效仿的过程中并不是完全照搬硬套,而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加以改良,创造出具有渤海国特色的建筑形制,为中国建筑史增添了新的色彩。

如始建于渤海国时期的兴隆寺,坐落于宁安市渤海镇西南,遗址尚存,遗物众多。寺庙建设于渤海国第三代王大钦茂时期(公元727至793年),是渤海国上京城内规模最大的一座寺院。

历史上的兴隆寺,虽然饱经战乱,多次荒废,但在金代和清代时,都得以在原址重建,金代时名为“石佛寺”,清代又名“兴隆寺”。

今天,我们在寺内仍可以看到,清代的佛殿建筑体及唐代渤海国时期遗存下来的大石佛、石灯幢、大石龟等大型石雕艺术品。

大雄宝殿是黑龙江地区仅有的清初木构斗拱建筑。

石灯幢坐落在三圣殿和大雄宝殿之间,为唐代渤海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唯一完整的佛教石雕建筑珍品。

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去看看这北方的名城遗存,它代表了一个民族曾经的辉煌。

(此处已添加纪录片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未完待续,本号将全面解开爱新觉罗家族的真实历史,欲知后续,敬请关注本号。

发现爱新觉罗家族的真实历史:解密大清皇族八百年(连载之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我国,渤海国,先进的,文化,时期,唐朝,族群,中原,公元,发展,消息资讯,渤海国,中原,兴隆寺,渤海,高句丽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我国,渤海国,先进的,文化,时期,唐朝,族群,中原,公元,发展,消息资讯,渤海国,中原,兴隆寺,渤海,高句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我国,渤海国,先进的,文化,时期,唐朝,族群,中原,公元,发展,消息资讯,渤海国,中原,兴隆寺,渤海,高句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