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隋朝糊涂大臣宣旨忘了内容,跑回去问皇帝,皇帝大笑:升职重赏!

隋朝糊涂大臣宣旨忘了内容,跑回去问皇帝,皇帝大笑:升职重赏!

隋朝糊涂大臣宣旨忘了内容,跑回去问皇帝,皇帝大笑:升职重赏!

开皇六年(586年),隋朝的朝堂发生了一件大事。

太常卿牛弘受皇帝委托,向大臣传旨,可等到了大臣跟前,却发现早已将皇上的旨意忘得一干二净,他只好硬着头皮,返回去问皇帝。

这让大臣们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

有的幸灾乐祸,有的忧心忡忡,有的认为牛弘闯祸了,这次恐怕吃不了兜着走。

他们的担心不无道理,常言道“伴君如伴虎”,整天在皇上面前战战兢兢还有可能冒犯皇上,牛弘竟然把圣旨给忘了,这还了得吗?

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让大臣们大跌眼镜,皇上不但没有怪罪牛弘,还重赏了他,后来还给他加官进爵。

这可不是野史杜撰,确有其事。根据《隋书牛弘传》记载: 上尝令其选敕,弘至阶下,不能言,退还拜谢,云:“并忘之。”上曰:“传语小辩,故非宰臣任也。”

隋文帝为他辩解说:传个话这样的小事,本来也不是宰臣的职责所在,不怪你,不怪你啦。

大业二年(606年),牛弘被提拔为大将军。大业三年(607年),牛弘改任右光禄大夫。

相信看到这里,你会感到纳闷,隋文帝这是怎么了?如此重用一个连圣旨都记不住的官员?这个“糊涂”大臣莫非有什么过人之处?

还真让你说对了。

牛弘,陕西安定人(今陕西省长武县),先祖为了避祸改姓辽,牛弘祖父辽炽,在郡中是一个基层官员。

牛弘父亲辽允,表现更加出色,担任了后魏侍中,被皇帝赐姓牛。

作为官三代,牛弘继承了先辈的基因,在出生时就与众不同。

婴儿出生之后,第一次发出声音就大声啼哭,之后更是哭闹不止,好像之前在娘肚里受了天大委屈似的。然而牛弘却非常另类,他出生之后默不作声、不哭不闹。

牛弘的父亲纳了闷:莫非这小子是个妖怪,跟哪吒一样?心中忐忑的他,就请了算命先生给儿子算命。心说,如果真是个妖怪,就按到尿盆里给溺死算了。

可是算命先生一看,连声称奇说:“这孩子生就一副富贵相,长大前途无量,是国家栋梁,可要好好培养。”

父亲一听笑了,他心说这还用交代吗?我是朝廷大官,家里不差钱,能不好好培养?继承了优秀基因,后天教育条件还不错,又长着富贵相,牛弘想不成才都不可能。后来的牛弘果然像算命先生预测的那样,走上仕途。

不过这并不能说明牛弘多么有才,因为当时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说白了还是由当官的推荐才能成为公务员,这虽然比举孝廉先进,但作弊的可能性很大,有背景就可以当官。

通过发奋学习当官,在当时基本上还是梦想,因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科举制还没正式开始呢。

因此,牛弘最初当官,有很大一部分是靠父亲的人脉。但是如果没有才华,即使当官了也不会有什么作为,庸庸碌碌的官也很多,想要青史留名,进入权力中心,光靠人脉是不行的。

牛弘成年后,最初是为北周服务,那时候隋朝还没有建立。隋文帝杨坚老家也是陕西的,跟牛弘是老乡,而且两人只相差4岁。

大了牛弘几岁的杨坚,也是个官二代,也在北周当官,两人为同一个老板——周静帝打工。都在一个朝堂,而且牛弘在当时已经成为朝廷大员,职务是仪同三司,类似于现在的礼宾司,是一品官员。

不用说,二人肯定认识,杨坚对牛弘很了解,对他的工作能力也有所耳闻,并且比较认可。虽然史书上没有写,但是两人很可能在当时就已经开始交往,并且交情还不浅。比如经常在一块讨论国家大事,一起喝酒吃饭,还像刘备、曹操那样谈论天下英雄什么的。

因为杨坚是个有野心的人,他的理想就是掌控北周的权力,然后取而代之。要想实现这样的理想,单打独斗肯定不行,必须要拉山头,网罗人才,建立起自己的团队。像牛弘这样出类拔萃的能人,杨坚是不会放过的。

大定元年(581年),40岁的杨坚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接受北周静帝的禅让,登上皇帝宝座,是为隋文帝。

毫无疑问,牛弘为杨坚登基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在杨坚篡夺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之后,牛弘自然而然成为隋文帝的得力助手,进入隋朝权力中枢。

史书记载,隋文帝一登基,就“迁授(牛弘)散骑常侍。散骑常侍就是皇帝的高级随从,进入了皇帝的高级顾问班子。

皇帝出行的时候,散骑常侍骑马不离左右;皇帝回到皇宫之后,散骑常侍也不能闲着,为皇帝整理文件,为他制定大政方针献计献策。

皇上如果制定出什么错误决策,一时糊涂办了错事,说了不该说的话,散骑常侍都有权进行规劝,不必承担什么后果。

别小看这个职务,分量很重。隋文帝的父亲没有当过皇帝,小时候也没有进行过上岗前的培训,他当皇帝是大姑娘上轿子头一回,心里不踏实,唯恐犯错误。让牛弘当自己的顾问,可以防止做出错误决策,足见隋文帝杨坚对他的充分信任。

换言之,杨坚是让牛弘当驾校教练,随时坐在副驾位置上,关键时刻可以拉手刹,因为他辅佐过北周皇帝,能避免新手皇帝出车祸。

事实上杨坚没有看走眼,牛弘表现确实不错,在上任之初就给杨坚写了一道奏折,对如何治国提出自己的建议。

在奏折中,牛弘建议杨坚尊重知识分子,吸取秦朝迫害知识分子、焚书坑儒的教训,借鉴西汉尊重知识分子,独尊儒术的经验。海建议隋文帝在朝堂之上建立良好氛围,让知识分子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隋朝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他耐心告诫杨坚,马上可以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必须转变思路,依靠知识分子治国。

牛弘说的话句句在理,可谓是金玉良言、金点子。但是只有采纳之后采纳产生效果,如果杨坚不采纳,也等于白搭。

杨坚是个有远见的皇帝,一看奏折高兴极了,认为这个说法很有见地,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随即采纳了牛弘的建议,并且开始照办。

不光如此,杨坚还重重地赏赐了牛弘。——“上纳之,于是下诏:献书一卷,赉缣一匹。一二年间,篇籍稍备。进爵奇章郡公,邑千五百户”(唐魏征《牛弘传》)

牛弘上任后还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收集古代书籍,充斥国家的“图书馆”。

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从三国时期到两晋南北朝的360多年中,国家大多数时间处在战乱中,没有几天不打仗的。

经过连年战乱,许多典籍史策损毁的损毁,流失的流失,朝廷的文库已然是空空荡荡。

古书是前人的智慧结晶,是无穷财富,是无价之宝,能给后人以启迪,也能为发展生产力起到积极作用。牛弘就建议皇帝采取各种措施,收集流散在民间的古书。

这个建议又被隋文帝采纳,动用国家资源开始收集藏书。

而后,牛弘又研究出“五厄论”这样的方法来划分朝廷“图书馆”里面的藏书,在史书典籍保护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从此进一步得到了皇帝的信任。

总之,牛弘在任期间,向隋文帝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基本上都得到了采纳。

牛弘不但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也让大臣们心服口服,不要说普通大臣,就是隋朝重臣杨素也对他非常尊重。

汉唐讲出身的年代,门阀士族才吃香。如果出身不好,再有才华,当再大的官也没有人瞧得起。杨素出身关中士族弘农杨氏,又是北周名将,还为建立隋朝立下头功,在朝中红得发紫,风头盖过很多人。

杨素无论是才气,还是出身都没的说,因此他极为高傲,看不起朝中大臣,对他们待理不理。但是只要他见到牛弘,肯定是毕恭毕敬,以礼相待。

有一次杨素奉皇帝的命令,将要带兵出征突厥,他专门到牛弘办公的地方与其话别。可是牛弘送杨素到中门,就不再送了,转身想回去。杨素有点不开心,对牛弘说:"我这次带兵出征,你没有去送我也就罢了,我专门来跟你话别,你应该多送我一段路才是,为什么相送如此近呢?"

可人家牛弘似乎并不在乎对方怎么说,而是拱拱手,就退回去了。

杨素笑笑说:"你这个人吧,可说是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意思是说,牛弘这个人啊,智商挺高的,情商不咋地,为人处事不行。

不过杨素也不把这事放在心上,只是付诸一笑。

智商高,情商低的牛弘并没有因此失宠,反而官运亨通、青云直上。即使是他工作中出现失误,忘记了谕旨,隋文帝也能够包容,没有怪罪。

隋文帝是个勤政的皇帝,怎么会缺席朝会,让牛弘传话?

原来隋文帝那天是患了感冒,身体不舒服,不能出去到朝堂上面见大臣议事。他就把牛弘喊到寝宫,对他把自己想对大臣说的话告诉牛弘,希望他口头代为传达。

既然能口头传达,想来也没有几句话。而且牛弘当时才35岁,正是年富力强、记忆力好的时候,传几句话按说应该不是问题。

但是他在走向大臣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冒失的小太监,走路慌慌张张没有注意,跟牛弘撞了个满怀。

小太监一看是牛大人,连忙赔罪、道歉,说对不起。牛弘也大人大量,对他说没关系。

这一打岔,刚才皇帝说的什么,得,全忘记了。于是他又拐回去对杨坚说:“皇上,你刚才说的什么,臣全忘记了,麻烦你再说一遍。”

杨坚听了没有生气,他知道脑子非常聪明的牛弘不会如此健忘,忘记圣旨肯定事出有因。于是他开玩笑说,传话这点小事适合小太监做做,你是我的股肱之臣嘛,这本来也不是你该做的事。

这个小插曲根本没有影响牛弘的仕途。他先是当大将军,后来又荣升左光禄大夫,仁寿二年(602年),独孤皇后去世,大臣做了难,都不知道该如何安葬皇后的礼仪。

众所周知,隋文帝和独孤皇后是恩爱夫妻,为此他甚至宁愿后宫空着,独宠皇后一人。

每次隋文帝上朝,皇后都坐着同一顶轿子,将夫君送到办公地点,然后在外面等待,直到退朝后夫妻双双把家还。

这样恩爱的皇帝和皇后,在中国历史不说是独一无二,至少也是罕见。可是独孤皇后到了晚年时,人老色衰,杨坚左手握右手觉得乏味,突然动了花花心思,想找一两个美人宠幸,找一找年轻时的感觉。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躲过了皇后的监视,偷吃了一次,试探性宠幸了宫女尉迟氏。却没想到被抓了个现行,独孤皇后悲愤交加之下将“小三”打死。

杨坚觉得伤了自尊,一下子难以接受,就不告而别,负气离家出走。毕竟两人感情深厚、久经考验,夫妻俩很快就和好了。可是此事在独孤皇后心上形成的创伤难以愈合,她痛苦不堪,在出轨门事件发生几年之后凄然辞世。

此刻的隋文帝难过万分,悔不当初。为了弥补,他也想把皇后的葬礼举办得隆重一些。可皇后的地位非常高,大臣们不知道该如何举行追悼会,毕竟大一统帝国在中原已经几百年未见,很多古礼早就丢了。

杨素看大臣们都没了主意,就对牛弘说:"您是大学者,大家都很仰慕你,今天的事,只有你能拍板,皇上肯定会听你的。"

牛弘一点都不推让,不一会儿,仪礼都安排好了,而且都有根有据,大臣们赞不绝口,皇上听了也非常满意。

杨素感叹道:"士族的礼乐制度都在牛公这里了,我们望尘莫及啊!"由此可见,牛弘受到隋文帝的重用不是无缘无故的。

牛弘不但受到隋文帝的青睐,隋炀帝也非常看重他。

公元604年,63岁的隋文帝驾崩,杨广即位,是为隋炀帝。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但杨广继续重用牛弘。杨广曾把牛弘引到自己的内帐里,让他与自己最宠爱的萧皇后一起同桌饮食。

大业六年(610年),牛弘随同隋炀帝巡幸江都,在江都郡去世,时年六十六岁。

被后人常称为“暴君”的杨广痛惜不已,追赠牛弘为开府仪同三司、光禄大夫、文安侯,谥号叫"宪"。

能连续得到两个皇帝宠爱,而且第二个还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牛弘也确实不简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隋文帝,隋朝,什么,父亲,牛弘,皇帝,北周,内容,杨坚,升职,隋文帝,牛弘,杨素,皇帝,杨坚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隋文帝,隋朝,什么,父亲,牛弘,皇帝,北周,内容,杨坚,升职,隋文帝,牛弘,杨素,皇帝,杨坚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隋文帝,隋朝,什么,父亲,牛弘,皇帝,北周,内容,杨坚,升职,隋文帝,牛弘,杨素,皇帝,杨坚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