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为什么在官场上一直郁郁不得志呢?这还要从一件皇家“小事”说起。
一场斗鸡揭开了皇室不可明说的隐忧
公元668年,京城长安的一座王府中,聚集了一众王公大臣家的贵族子弟,他们围成一圈,时而响起阵阵喊杀声,时而又垂头丧气。他们在干什么呢?在斗鸡!谁的鸡?两位皇子沛王李贤和英王李显的鸡。各个贵族子弟都围在两位小王爷的身边,分别支持着他们的鸡,叫喊着,赌博着,欢快着。
唐代斗鸡
此时的王勃,正在沛王府担任文学侍读,他也在一旁观看。眼见两只鸡斗得不可开交之时,也不知王勃是故意要显弄才华,还是单纯地为了给自己主公的鸡加油打气,于是当即写下一篇骈文,《檄英王鸡文》,写完便当着众人的面大声朗读了出来。
文章中大肆讨伐英王的鸡,将英王的鸡批斗的一无是处,说此鸡不仅不能给主人带来胜利,还会给主人带来灾祸,像这样的鸡,就应该被别的鸡啄杀。贬完了英王的鸡,他又将沛王的鸡夸得如同天底下最有战斗力的鸡那般,让人一读立马就能热血沸腾,甚至想要取鸡而代之,亲自上场战斗一番!
像这样的文章,看似是讨伐鸡的,但读起来总给人一种讨伐鸡主人的感觉。
初唐四杰王勃
沛王、英王以及在场的王公子弟们倒没觉得什么,两个十几岁的小王爷还理解不了其中的政治寓意,顶多是英王李显有点不忿,但也知道这不过就是给斗鸡增添乐子罢了。但这篇文章却传到了他们的父皇和母后面前,而他们的父皇、母后不是别人,正是唐高宗和武则天!
对,王勃得罪的人,正是一代女皇武则天。武则天和丈夫唐高宗皇帝看了这篇文章,勃然大怒,说道:“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行谏诤,反作檄文,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此乃交构之渐。”唐高宗的意思很明确,说这是恶斗的苗头,做父母的,当然担心儿子们会从这种游戏中酝酿出现实的矛盾斗争!
王勃这是犯了李唐皇室的忌讳,要知道高宗的父亲唐太宗当年就是兄弟相争才夺得皇位,就连高宗本人也是因为几个兄长争得你死我活才侥幸当了皇帝。所以高宗看了这种撺掇皇子相争的文章,能不生气吗?于是将王勃赶出了长安。要我说啊,高宗和武则天对王勃的处罚,其实还算是比较轻的了,这要放在哪个严酷的君主手下,估计直接就给咔嚓了。
唐高宗武则天夫妇影视剧照
那么问题来了,武则天的这两个儿子,沛王李贤和英王李显,后来到底都起来了没有呢?还真斗了起来,不过不是兄弟之间,而是母子之间!
武则天与唐高宗一共生了四个儿子。其中沛王李贤是次子,英王李显是老三,他们下面还有一个不怎么说话的老四相王李旦。要说太子之位,一开始还真没有他们三个啥事儿,因为他们的大哥,即武则天的长子李弘,是一个非常有才干,非常有仁德的好太子、好大哥,是一个标准的皇位继承人。
武则天后宫争宠,长子出生助她夺取皇后之位
李弘的出生,对武则天来说非常关键,因为那正是她在后宫中面临重重威胁的时候。彼时的武则天,还只是个昭仪,她上面还压着两座大山,一是王皇后,二是萧淑妃。
萧淑妃影视剧照
王皇后出身太原王氏,知书达礼,举止端庄,但高宗刚好就不太喜欢这一类比较端架子的女人,所以他并不爱王皇后,王皇后也一直无子,这是她的劣势。
那么高宗喜欢什么样的女人呢?从他对武则天的喜爱上能看出来,高宗比较喜欢有心思、有主意、强势中还带点儿温柔多情的女人,高宗喜欢能给自己带来“依赖感”的女人。她武则天是这样的女人,不巧的是,萧淑妃也是这样的女人,在武则天得宠之前,萧淑妃才是后宫中的老大。她上欺王皇后,下压武则天,使得王皇后和武则天天然地走到了一个阵营。
对于萧淑妃,武则天的策略很明确,那就是“联合王皇后,巴结唐高宗,笼络好宫女,对萧淑妃则火力全开”,团结所有能团结的力量,只对付萧淑妃。
萧淑妃比较狠辣,武则天就更狠;萧淑妃在高宗面前温柔多情,武则天就表现出更多的妩媚和柔顺。
但武则天和萧淑妃还是有境界上的不同,萧淑妃会给唐高宗耍小性子,而武则天经历过太多逆境,残酷的现实已经让她无法再耍小性子,所以她对李治的浪漫中夹杂着柔顺,夹杂着爱护和维护。萧淑妃是从皇上这里索取爱,武则天则是给予皇帝以爱。
就是这小小的差别,使得两人在皇帝面前分出了胜负。所以在武则天进宫半年后,李治就不怎么去萧淑妃那里了,而是大把大把的时间都待在武则天宫中。
武则天与萧淑妃的对决,就是优秀的人与更优秀的人在PK。相形之下,王皇后就显得非常势单力孤,况且她还没有子嗣。所以萧淑妃倒了,王皇后才意识到更大的危机到来,只要武则天生下皇子,王皇后的位子就得让出来,就在这种时候,长子李弘出生了!
长子李弘
武则天就以无子的理由请求高宗废除王皇后,改立自己。高宗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还不惜为此处死了两位反对武则天的朝廷大员,长孙无忌和褚遂良。
如此一来,朝廷中反对她的大臣被除掉了,自己又破格上升为皇后,后宫之中她一人说了算,皇帝也越来越宠爱自己,刚出生没多久的儿子又被立为了太子。所以此时(永徽三年,即公元652年)的武则天,简直幸福的不得了。
长子李弘,标准的皇位继承人,心地善良,才华出众,却因善待武则天的政敌而得罪母后,不久“因病而亡”。
据说在隋末唐初时期,民间认为太上老君就叫“李弘”,在当时是能拯救贫苦大众的真命天子。为了表示对这个儿子的期许,武则天与唐高宗就给儿子取名李弘,所以从出生时起,李弘就寄托了父母的拳拳爱心,并向天下人暗示他就是未来大唐王朝的接班人。
李弘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他简直就是一个标准的皇太子人选,为人宽厚仁慈,待人永远彬彬有礼。有一次,高宗和武则天巡幸东都洛阳,留李弘在长安监国,可是李弘病了,病重到无法上朝理政,外朝有几位大臣不明就里,见太子好几日不上朝,就上奏疏批评太子懒散。谁知李弘竟然就真的拖起病重的身体来到前朝,还向大臣们解释说他病了,才荒废了朝政,以后绝对不会了。那几位批评的大臣,见此情形,都愧疚的无地自容。
但是这个太子太善良了,对谁都很好,这是武则天始料未及的。咸亨二年(671),高宗和武后又跑到东都去了,又留下李弘在长安监国,李弘又病了,无法上朝,只能在宫中静养。于是当他在宫中闲逛,走到专门关押宫中囚犯的掖庭宫的时候,才遇见了他从未见过的两个亲姐姐,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
李弘
这两位公主是萧淑妃的女儿,就因为这层原因便被武则天囚禁于此二十余年。李弘见到两个姐姐后,惊恐与怜悯交织着,便立即上奏请求父皇和母后放过两位姐姐,并未她们寻找夫家。
高宗很快就同意了,毕竟是自己的女儿,武则天也同意了,但却是心不甘情不愿。她觉得,这个儿子是不是过于善良了,自己当年那么处心积虑对付萧淑妃,不就是为了这个儿子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吗?而现在,这个儿子却用他的善良来凸显自己的残酷与恶毒,自己这些年来的付出与拼杀,到底是为了谁呢?想到这里,武则天很郁闷。
帮助两位亲姐姐求情,是李弘与母亲关系恶化的开端。而在李弘之前,高宗李治还与宫女生有一个庶长子李忠,武则天为了儿子李弘,就诬陷李忠谋反,让高宗将李忠处死了。李弘于心不忍,还上奏希望能为哥哥李忠收敛尸首。武则天更郁闷了……
但就在母子之间争斗渐渐开启的时候,这一切却突然结束了,因为李弘病死了。
有一部分史料认为是武则天杀害了这个儿子,但从各方面逻辑关系来看,武则天并没有这个动机,因为李弘的确仁爱友善,孝顺谦和,武则天是真喜欢这个儿子。倘使这个儿子一直健康地活着,或许武则天也甘愿让出权力,不做女皇了。
武则天与李弘的关系,从情感上来说,是实实在在有母子亲情的。但她与另外三个儿子,就真的只是政治身份上的关系了,需要时则用一下,不需要便废黜,甚至杀害。
次子李贤,唯一一个被武则天处死的儿子
与弟弟英王李显斗鸡事件后的第7年,大哥李弘去世,李贤自然而然成了新的太子。但斗鸡事件好似冥冥之中暗示了他的人生,他即使不想斗,他的身份也让他不得不斗,他周围的人也会想方设法鼓动他去斗,就像王勃为他写下《檄英王鸡文》那样。
此时的王勃都已经在交址溺水身亡了,而李贤与李显的某种斗争才刚刚开始。
李贤被立为太子后的一天,武则天请来当时著名的相面大师明崇俨来给自己剩下的三个儿子相面。明崇俨看后说道:“太子不堪承继,英王貌类太宗,相王最贵”。意思是说太子李贤水平不行,担当不起皇帝的重任;英王李显从气度上看,有点像唐太宗,暗示了李显比李贤更有资格做皇帝;但最后又说武则天的小儿子相王李旦命相最贵,应该是这几个儿子当中最有福气的一个。
次子李贤
如果历史上明崇俨真的这么说的,那么他还真是一位有水平的相面大师……因为李贤的确最后没有做上皇帝,李显倒是坐上了,但却被自己的妻女杀害,下场也不好,只有小儿子相王李旦坐稳了皇位,享了大福。
话说回来,武则天听了明崇俨这话,倒没什么,但这话却传到了李贤耳朵里,他还听到心里去了。与此同时,宫中又有流言蜚语,说太子李贤不是武后亲生,乃当年武后的姐姐韩国夫人偷偷进宫与高宗有染才生下来的,高宗为了掩人耳目,才将李贤寄养在武后这里。
对于这个流言,武则天还是没有当回事儿,因为后宫就是无事生非之地,她见得太多了。但这话还是被李贤听进去了,他心里非常不安,既觉得自己的太子之位不太稳定,又觉得有人要陷害自己。
武则天
这说明李贤这孩子,心理特别敏感,敏感的时间久了,就容易脆弱,脆弱到快崩溃时他就会采取行动自保。于是,李贤的行动开始了。
第一步,他命人秘密将明崇俨杀害了。但明崇俨是高宗和武后都很宠信的人,他们便立即命人展开调查,查来查去,似乎查出了是出自太子李贤的动作,御史台官员害怕“投鼠忌器”,便只好以“盗杀”结案,说杀害明崇俨的凶手已经跑了。但高宗和武后其实早已心知肚明。
第二步,李贤在太子府中豢养战马,私藏兵器,阴养死士,以防万一。那么这个“以防万一”,到底防的是谁呢?这要是被人告发,恐怕不好解释吧,别人随便说一句这是准备“造反”,准备抵抗父皇和母后,他恐怕也解释不清吧。
事情的发展的确如此,李贤还是被人给告发了,看来似乎是真的有另外的政治势力想要扳倒他。
李贤可以说是武则天四个儿子中最有能力的一个,很有政治头脑。他一当上太子,就立即明白,想要真正坐稳太子之位,就必须有自己的心腹亲信。于是李贤以著书为由召集饱学之士,效仿他的祖父唐太宗时的秦府十八学士,来为自己招纳贤才。太子府很快聚拢了一批文武臣僚,所以当上太子后没过一年,李贤有了跟母亲叫板的资格。
而此时的唐高宗因为身染沉疴,几乎不理朝政,所以皇权几乎都有武后把持。在仪凤三年(678)正月举行万方来朝的大朝会时,高宗病重,于是武后便一人登上光顺门,接受百官及各藩属国的朝拜。或许此时,武则天便产生了染指皇权的念头。
于是,朝中形势很明朗了,虽然历史上没有明说,但也只有两股势力会产生敌对状态,正是太子李贤和母后武则天之间。于是到了永隆元年(680),武则天得到密报,便带人去太子府中搜查,果然搜出铠甲兵杖无数。高宗想要赦免这个儿子,但武后不答应,便以谋反罪名将李贤废为庶人,贬到了黔州。三年后高宗去世,武则天临朝称制,为了避免别人打着李贤的幌子来谋逆,武则天便派人去黔州赐死了儿子……
老三李显,唯一敢跟母亲武则天直接叫板的儿子
按理说,两个哥哥一个早亡,一个被废,作为老三的李显应该是比较担心害怕的,但他似乎并不受影响。太子之位按顺序似的传到他这里,他似乎还觉得是好事!
三子唐中宗李显
李显当了太子的三年后(683年12月初4),高宗去世,李显正式即位。不过此时的武则天已经不掩饰她对皇权的渴望了,于是她以皇太后的名义发布命令,令嗣皇李显为高宗守丧27天,暂时不得过问政事。
李显无奈,只得照办,因为不这么办的话,世人都会以为他不孝,不孝就没资格做皇帝,李显等于是被母后用道德架在上面了。
就在这27天,武则天完成了自己对朝廷人事的布局。等守丧期一过,李显接过朝政时才发现,朝堂上都是母亲的人,他根本无法插手。
李显的应对办法简单直接,他似乎并不害怕母亲。于是他当着几位宰相的面发布命令,要让自己的老丈人韦玄贞担任门下省诗中一职,这就是直接让外戚做宰相了,另外几位宰相能答应吗?武则天能答应吗?
当时的首辅宰相裴炎就质问李显:“皇帝这么提拔外戚,经过太后的允许了吗?这样做不合朝廷礼制吧。”
谁知李显听了这话却爆发了,反问道:“朝中官职悉数被母后授予他人,我让自己的老丈人担任宰相又有什么。别说一个宰相了,朕就是把这皇位让给我老丈人,谁又能奈我何?”
裴炎听后不说话了,等李显走后他就进宫将这话告诉给了武则天。
武则天
第二天也就是684年2月初6,当了46天皇帝的李显刚坐到龙椅上还没定神,裴炎就带着两个侍卫走进了大殿,并当着众臣的面径直走上龙椅将李显一把拉了下来,李显大喊道:“我有何罪?”只见帘子后面传来一句令人闻风丧胆的女声:“你不是说你要将天下让与别人吗?大唐天子能说出这话吗?拉下去吧!”
李显就这么被废了,他与妻子韦氏带着几个儿女被贬到了房州,夫妻两相依为命。或许在此时,李显才明白在母亲眼里,他毫无价值,他与母亲之间,也没有多少亲情,反倒是韦氏,不离不弃。当有使者从长安来房州宣读诏命时,李显都很害怕,怕母亲要赐死自己,都是韦氏百般宽慰,两个人才走过了艰难岁月。
由于夫妻之间有了这种患难与共的经历,李显非常爱护韦氏。在武则天又将皇位传给自己后,李显立即封韦氏为皇后,奈何韦氏权力欲望不比他的婆婆武则天差,她也想当女皇,最后便联合自己的女儿安乐公主,合伙将李显毒害了……
四子李旦,隐忍不发,韬光养晦,躲过母亲当政时期的所有斗争,最终摘得皇位,成为拨乱反正之主,还生了一个好儿子唐玄宗
历史上没有记载过多李旦在武则天当政时期有什么样的行动,但我想,这或许也正是李旦的聪明之处。没有行动,也就意味着没有错误的行动,少犯错不犯错,在强力的母亲面前就是最好的自保。
四子唐睿宗李旦
三哥李显被废后,武则天就立了这最小的儿子李旦为皇帝,不过他没有权力,登基后就直接被软禁起来,并度过了6年傀儡皇帝时期。
在这期间,他们母子之间有过三次小的斗法。分别是在垂拱二年(686),武则天想还政于李旦,李旦吓坏了,赶紧上表推辞,说母亲是天授圣人,儿子岂敢造次,还请母亲顺承天意,顺应人心,继续临朝。武则天很满意。
到了690年,武则天称帝的意图已经很明确了,李旦基本上已经危在旦夕了,只要被废,肯定逃不过哥哥们的命运,先是被贬,再被赐死。这时候,李旦行动了,他上疏母后,自请改姓武氏,而当母后犹豫不决要不要称帝时,也是李旦第一个站出来,请求母后称帝。
如此一来,即使母亲想对自己有所行动,也实在不好意思了。于是,在690年,武则天没有任何阻碍地称帝了,李旦第一次退位,他没有任何怨言,心甘情愿被母亲摆布。武则天见这个儿子这么卑顺,也就没怎么为难他。
等到20年后,80岁的武则天去世,哥哥李显复位后又被韦氏所害,李旦的儿子李隆基已经崛起,并率军剿灭韦氏,李旦又一次登上皇位,这一次,就再也没人能威胁他了,强势的母亲已经去世,哥哥们没一个活着的,自己还有一个优秀的儿子李隆基护着,李旦终于迎来了好日子。怪不得当时明崇俨说他命相最贵呢!
结语:读历史,其实就是读历史人物的兴衰成败,并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哪怕能学到一点点一丝丝,也是不错的
总结武则天四个儿子的人生,长子李弘病亡,属于薄命一类的人,没有福气罢了;次子李贤,最有能力,也最能威胁到武则天,所以武则天将这个儿子除掉,这是无法洗白的;三子李显,略显荒唐,中庸之主,无法在政局剧烈动荡的时代生存;四子李旦,心里跟明镜似的,他明白形势比人强,没必要,无所谓,先活下来再说,所以他选择韬光养晦,最终却熬死了所有人,成为大唐承平盛世的开启者。
所以,看似弱的,其实挺强;看似不声不响的人,其实是闷声干大事的人;看似无欲无求的人,其实才是最有福的人。
武则天影视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