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狄仁杰或许也是武则天的“男宠”,否则为什么会备受重用、平安终老呢?这不能不让人生疑。
武则天生性风流,感情生活混乱,先李世民、后李治,而更加博人眼球的就是她身边众多涂脂抹粉、妩媚多姿的“男宠”。
武则天比狄仁杰大六岁,二人经常在一起促膝长谈、外出郊游,而且从不带随从,这不得不更让人浮想联翩:狄仁杰与武则天关系暧昧,难道是“姐弟恋”?有肌肤之亲?
野史里曾经记载过一首香艳诗,据说是狄仁杰所写,内容就是描述他和武则天洗鸳鸯浴时的情景:
山幽林静寺钟悠,
皇姑温泉细润滑,
君臣共浴两相识,
仙境瑶池又如何!
到过河南鲁山县下汤镇皇姑温泉的朋友们,想必都看过,而且也听到过导游说:这是狄仁杰自己写的。描述的就是他和武则天洗鸳鸯浴时的情景。
那么真相确如大家所想吗?接下来百味就给朋友们揭开迷雾,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历史真相:
狄仁杰生平简介:
狄仁杰,字怀英,生于公元630年,山西省太原市狄村人,据史书记载是“太原狄氏”,因为太原是大唐的龙起之地,意义十分特殊。
武则天是公元624年出生,比狄仁杰大六岁,武则天的祖籍是山西省文水县人,与狄仁杰是同乡。
狄仁杰为人正直,嫉恶如仇,人们将他喻为“中国的福尔摩斯”。
他最重要的功绩就是:矫正武则天在执政方面的过失,并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使得李唐社稷得以延续。
历史上真实的狄仁杰能文能武,既能断案判案,又能领兵打仗,可谓是不可多得的好官,一心为民、忠心耿耿的功臣。
然而狄仁杰的仕途并非一开始就顺风顺水,在遇到武则天之前,他的政治才能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直到公元675年,狄仁杰才被委派到大理寺任大理寺丞,这是他首次充任京官,由此成为影响唐朝政局的关键人物。
狄仁杰在任职期间,使他有了施展才华的地方,处理了很多积压已久的重要案件。
在经过他的仔细审理之后,所有的冤假错案都被平反,“神探”之名也因此开始远扬四海。
当时民间都在盛传:大理寺来了一位青天大老爷,办案公正不阿。
清朝末期,有人将其整理成册,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狄公案》。
狄仁杰凭借自己的能力干出了一番骄人成绩,自然会有人伯乐相马,关注到他。
就在公元690年,不再满足于皇后和临朝摄政身份的武则天,逐渐实现了权力掌控而改元称制,自立为武周皇帝,成为一代女皇。
武则天坐上皇帝宝座后,不可避免的需要一些能力强的人来协助她处理政事。
而武则天也颇费心思网罗天下能人。就这样,狄仁杰很快就走进了武则天的视线里,并成为武则天的得力助手。
公元691年9月,狄仁杰由洛州司马升任地官侍郎,代理尚书事务,并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
同年,因李家宗亲不满武则天专权,于是越王李贞便蠢蠢欲动的发动兵变。
武则天派狄仁杰前往豫州平叛,但狄仁杰没有因此大开杀戒,相反的他却认为此案件不应株连太广,于是将大多数被判连坐之罪的李氏宗族,由原来的砍头改为流放。
因为狄仁杰平息越王李贞叛乱这件事办得十分妥当,令武则天大为赞赏。
但是武则天控制欲极强,疑心也很重,即使狄仁杰能力再出众,也会对他有所防范。
好景不长,公元692年正月,就在狄仁杰刚刚成为宰相的三个月后,却因为和另一权臣来俊臣关系不睦,被来俊臣诬告,卷入谋反大案中,被逮捕下狱。
武则天对此事甚为重视,决定亲自过问狄仁杰谋反一案。
狄仁杰也很机智,在狱中向狱吏借来笔墨,又从被子上撕下一块布帛,书写了冤屈情况,塞进棉衣里,并请人交给儿子狄光远,让儿子持帛书找武则天诉冤。
武则天让人拿来经狄仁杰签过字的《谢死表》,方知道这表是来俊臣伪造的,因此免去狄仁杰等大臣的死罪,全部贬为地方官,狄仁杰又被贬到彭泽,担任县令。
此后,魏王武承嗣还曾多次请求武则天诛杀狄仁杰,但都被一口拒绝。
公元696年,契丹孙万荣作乱,冀州失陷,落入叛军手中。
武则天又立刻启用狄仁杰任魏州刺史平叛,而后又出任幽州都督。
孙万荣听闻狄仁杰被启用专门对付自己,见无机可乘,便不战而退。
魏州百姓看到番蛮退却,纷纷奔走相告,为狄仁杰立碑颂德。
不久,狄仁杰又调任幽州都督,获武则天赏赐的紫袍和龟带。
武则天还在紫袍上写下“敷政木,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十二个金字,以表彰狄仁杰的忠诚。
公元697年,历尽坎坷且一直忠心无二的狄仁杰再次拜相,终于得到了武则天的全部信任和敬重。
公元698年,突厥突然南下骚扰河北,劫掠百姓万余人。
武则天又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元帅,征讨突厥,并许诺他可以便宜行事。
狄仁杰率兵打败突厥大军,逼迫突厥军退回漠北。
接下来武则天又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安抚大使,让他安抚河北。
公元700年,狄仁杰进拜内史,随武则天巡幸三阳宫,在众多的文武百官中,唯独狄仁杰获赐宅府一所,恩宠超前。
慢慢地,狄仁杰成为了武则天身边最为器重的人。
而武则天也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自己选择这样一位臣子是非常正确的。
当狄仁杰到了68岁(武则天74岁)的时候,武则天开始称呼狄仁杰为国老,甚至不让狄仁杰退休。
公元700年九月,狄仁杰病逝,终年七十一岁,被誉为"唐朝最有能力的宰相"。
武则天格外伤心,当众喊出“朝堂空矣”四字并废朝三日,又追赠他为文昌右相,赐谥号文惠。
那么,武则天和狄仁杰之间到底有无特殊情愫?百味为了能让大家更进一步的了解狄仁杰,举例说明给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狄仁杰:
狄仁杰刚正不阿,为国为民,一生清廉,在官场上是智商和情商双商在线,也没遇到过什么太大的挫折。
一、狄仁杰从小就刻苦努力,被称作神童;
据《新唐书》记载:狄仁杰小时候家里曾发生一起命案。
当县吏前来调查时,家里其他人都纷纷报告线索,唯有狄仁杰对此充耳不闻,依旧一个人在默默看书。
县吏见此非常生气,就喝问到:“你这小孩是怎么回事,不知道发生命案了吗?”
狄仁杰面对县吏的斥责却大声反问道:“我正在和书中的圣贤交流,哪有功夫理睬你们呢?”
县吏听后大为惊叹,从此狄仁杰“书痴神童”的名号便不胫而走。
二、狄仁杰坐怀不乱,不为“色”字所动;
狄仁杰年轻时相貌堂堂,面如冠玉,眉清目秀,生得是一表人才。
他在赶考途中住店的时候,被漂亮的守寡女店主相中了,不仅煮面多加肉、多加蛋,而且还要以身相许。
就在当晚月黑风高之夜,狄仁杰正欲和衣而眠,忽闻敲门声响起,他披上外衣打开门一看,来者正是店家美艳少妇老板娘。
由于日间见狄仁杰俊美非凡,便春心澎湃难以克制,晚间就以送水为由向狄仁杰调情。
随后发生的故事情节,百味就不做过多赘述了,想必大家也能记得西游记中那位“肤白貌美又腰缠万贯的女儿国国王向细皮嫩肉的御弟哥哥唐僧表白”的那一段情节,估计也与此同出一辙。
不料狄仁杰却知道她的来意,丝毫不为色动,而且还友善地婉拒道:“你能够励志守节,难能可贵,切勿因一时冲动而败坏你的名节。
况且你上有年老的公婆,下有年幼的儿子,都需要你一人承担照顾。
如果你与我私通,随我而去,公婆和幼子顿将失去依靠。
许多节妇烈女为保贞节受世人称颂,有的投井,有的以热油烫面毁容,以种种方法确保洁白身躯。”
少妇听了狄仁杰这番话之后,感动得流泪满面,拜谢道:
“感谢恩公大德,不但保全我的贞节,又教我遏欲之法。从今以后,我一定心如止水,冰清玉洁,坚守妇节,以报恩公今日教诲。”
然后再三拜谢狄仁杰,愧然而别。后来这位少妇一直坚守妇节,被邻里所称颂。
狄仁杰还为此事写了一首诗:
美色人间至乐春,
我淫人妇妇淫人。
色心狂盛思亡妇,
遍体蛆攒灭色心。
三、狄仁杰妙针治顽瘤,一心只为民;
身居庙堂的狄仁杰,还精通中医,医术之高,尤其擅长针灸。
据唐朝《集异记》记载一则故事:一次狄仁杰身穿着便装了解民情,看见一群人正在围观,待走近了才发现,一个十来岁的小孩,鼻子上长了一个拳头大的肿瘤,半张脸都被遮盖住了,痛苦难当。
狄仁杰观罢此孩儿,便取出随身携带的金针,在患儿的脑后施以针灸之术。
就在人们看的聚精会神那一瞬间,只见狄仁杰出手如飞,迅速将针拔去,那个大瘤子已随手而落。
众人一见瘤子落下,赶快跑过去扶起小孩,见他安然无恙,一如常人,鼻子上面连一点伤痕也没有。
孩子父母见状立刻跪地谢恩,并拿出一匹绸绢感谢,可狄仁杰坚辞不受,并说:“我行此术,完全是为了救孩子,不是贪图绸绢。”说完便登程而去。
有的朋友说了,光凭这几件小事也不能真正说明狄仁杰人品如何高尚啊?大家请先别着急,且听百味继续给大家讲来:
狄仁杰屡屡犯颜直谏武则天,却刚而不折:
狄仁杰和武则天一生都在对抗,却又一生都在相互扶持。
狄仁杰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忤逆武则天,而且还经常在朝堂之上数落武则天的缺点。
只不过像狄仁杰这样正直的人,总能有办法委婉地让武则天改变主意。
百味估计这可能也是武则天对狄仁杰既爱又恨的原因吧。
一、劝谏武则天凡事不必亲力亲为;
狄仁杰任宰相时,有些太学生要求谒见女皇,也得到武则天的批准,狄仁杰见后便劝谏道:
君主只有生杀权柄不能假手于人,其他的都应当交付给相关部门处理。
太学生告见,这是国子监丞、主簿负责的职责。如果天子连这种事都允许,那些贵胄弟子多达数千人,得下多少诏令呢?陛下只要只要将明文规定告诉他们就行了。”
武则天听后也觉得有道理,便纳取了狄仁杰的意见。
二 、劝谏武则天治世留美名;
武则天到三阳宫避暑时,答应胡僧去参观埋葬佛舍利,狄仁杰跪在武则天马前,劝谏道:
佛是戎狄之神,不值得让皇帝屈尊驾临。胡僧诡计多端,是想借此迷惑百姓。
况且,沿途山路艰险狭窄,容纳不下多少侍卫。皇帝乃是万乘之尊,不宜前往。
武则天便中途折回,道:我是为了成全狄公的直臣之气。
武则天的意思也就是说:我是为了让你狄仁杰有一个直臣的好名声才不去的。
而其实武则天说成全狄仁杰的美名,实际上也就是成全武则天自己的美名。
三、劝谏武则天为国爱民;
武则天晚年时,欲铸造一座浮屠佛像,需要花费钱财数百万,因府库银两不足,便让天下的僧人每日施舍一钱相助,狄仁杰则进谏道:
做工不可能役使鬼神,必定要役使人力;庄稼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终究是由地里长出来的。这么做损害的一定是百姓,如今边境尚未安宁,您应放宽徭役,免去不需急办的事务。
即使雇请工匠劳作,以此接济穷人,但耽误农时,也是放弃国家根本。
铸造佛像,既费官府库财,又耗人力,如果一方发生灾难,到时又用什么去救济呢?
武则天听了狄仁杰的劝诫便不再铸造佛像。
四、狄仁杰劝武则天“戒色”,识大体、顾大局,为国保重凤体;
对于晚年的武则天广蓄面首之事,狄仁杰是怕武则天因此累垮身体。
其实狄仁杰心中认为:武则天有多少“男宠”,那是她个人情感之事,只要能够国泰民安就行,有多少并不重要,自己也不关心。
但是狄仁杰极力反对武则天“男宠”干预朝政的。
当他看到已经七十岁的武则天开始重用张昌宗和张易之两兄弟,并且让他们做了四品朝官,这让狄仁杰心里很不平衡。
朋友们,其实你们不知道在唐朝的官职有多大,百味在这里给您普及一下小知识:
在唐朝,权力最大的官职是正三品,那再往上的官位呢?
百味跟您直白的说吧,就是从正三品往上,大都是些荣誉类的虚职,只有待遇,没有权力。
比如:从二品的镇军大将军、正二品的辅国大将军、从一品的骠骑大将军等等,这些都是荣誉官职,没有啥太大的权力。
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唐高祖李渊发明了“天策上将军”一职,是武官中级别最高的,也是专门授给李世民的。
因此,“天策上将军”便成为了唐朝所有武官们的最高梦想。但除了李世民,却没有人能够得到这个官职。
其实,只有实际的职位才是最重要的,比如:各州的刺史大人,都是大权在握的实权人物。
还有,唐朝官员的官服分为紫、红、绿、青四种颜色。
其中紫色官服才是高级官员的标配,因为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才能有资格穿紫色官服。而四品和五品的官员,只能穿红色官服。
穿紫色官服的官员,即使不是宰相,也是六部尚书,属于朝廷的核心领导层。
穿紫色官服的官员们,基本上都是那些岁数大的老头了,他们也都是一年一年熬上来的,他们在皇帝面前甚至还能有个座位。
因此,当狄仁杰看到张氏两兄弟被封为四品官职(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正厅级干部),就比自己差一级,心中很是生气。
于是狄仁杰便坚持不断地劝谏,让武则天撤除张氏兄弟主管的“控鹤监”,还苦口婆心的劝戒武则天:
臣过去请撤控鹤监,不在虚名而在实际,‘控鹤监’的名虽已除去,但二张仍在陛下左右,实在有累皇上的圣明。皇上志在千秋,留此污点,殊为可惜。
武则天在面对自己最为倚重的老臣劝谏时,也是羞红了老脸辩解道:
我宠幸二张,实际为了修养身体。我过去躬奉先帝,生育过繁,血气衰耗已竭,病魔时而相缠绕,虽然经常服食参茸之类的补品,但效果不大。
沈御医说‘血气之衰,非药石所能为力,只有采取元阳,以培根本,才能阴阳合而血气充足!’
我原也以为这样虚妄,试行了一下,不久血气渐旺,精神渐充,这绝不是骗你的,你看我有两个牙齿重新长出来就是证明。
但狄仁杰却并未妥协,接着说道:
游养圣躬,也宜调节适度,恣情纵欲,不加节制将有害身体。但我知道陛下不会像历史上的秦,胡二皇后,希望陛下到此为止,以后不能再添加男宠了。
武则天无奈,只好低头认输:
你讲的是金玉良言,今后我一定会有所收敛的。
朋友们,都说忠言逆耳,而狄仁杰的劝诫多半都是像老朋友一样暖心,绝对是发自肺腑的对武则天身体健康的关心。
所以说老朋友的关心,就算是有些尴尬,而武则天认为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
因此,久经世故的武则天,即使不能虚心接受狄仁杰的劝诫,也会用一种很委婉的态度,让双方彼此都能接受,也都能互相下得了台。
五、狄仁杰羞辱张昌宗,借以点醒武则天。
武则天曾把南海郡守进献的“孔雀集翠裘”赏赐给男宠张昌宗,让他穿上,一起玩“双陆游戏”,就是古代的一种棋盘游戏。
百味再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孔雀集翠裘”?
“孔雀集翠裘”是以孔雀的羽毛为主,辅以一百种鸟的羽毛织成的一种衣服。
它在阳光下是一种颜色,在背阴处又是一种颜色,等到了月光下,还能出现另外一种颜色,真可谓巧夺天工。
这时,正巧狄仁杰进来奏事,武则天便让他和张昌宗一起玩双陆。
狄仁杰道:“三局两胜,臣用身上的紫袍赌张昌宗穿的这件皮袍子。”
而武则天听了便对着狄仁杰笑道:“他这件皮袍价钱超过千金,您这紫袍已经很旧了,这赌注不对等啊!”
但狄仁杰却正色道:“我这件紫袍可是官服,是大臣才有资格穿了朝见天子的,高贵无价。而小张子那件集翠裘,是他汗珠子掉床上摔八瓣才挣来的,这两件衣服打赌,我还吃亏了呢。”武则天只好应允。
其实狄仁杰这么说,就是为了羞辱张昌宗,说他因为受武则天宠幸,靠着寻欢邀宠才得到的赏赐。
狄仁杰此举就是为了扰乱张昌宗的心神,然后自己下棋就能取胜。
果不其然,只见满面羞惭的张昌宗沉默无语,且手忙脚乱,连战连败。
狄仁杰也就不客气,上去一把就扒下了“孔雀集翠裘”,拎着就得意洋洋的走出了后宫,随手就扔给了自己手下的仆人:“这件鸟袍子,也就你才肯穿,送你了。”说罢便扬鞭策马而去。
如果您认为狄仁杰的贡献就是百味所说的以上这些吗?其实不然,狄仁杰还做了两件更为重要的大事,甚至还直接推动了李唐江山的恢复:
第一件大事:劝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
武则天欲立侄子武三思为皇太子,便询问狄仁杰的意见。
狄仁杰说道:“我看天下人都还思念唐朝恩德,若立太子,非庐陵王李显不可。”
武则天听完大怒,拂袖而去。
后来武则天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便找来狄仁杰解梦,而狄仁杰也想借此机会,劝说武则天册立李显为太子。
关于这个梦,据史籍记载一共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武则天梦到自己下双陆旗,却始终不能赢。
狄仁杰解梦道:“双陆不胜,是因为没有子,这是天意在警示陛下。太子乃是天下根本,而根本一动,天下就危险了。
第二种:武则天梦到一只大鹦鹉,两翼全部折断。
狄仁杰解梦道:“武乃是陛下的姓氏,两翼是指二子。陛下现在只有庐陵王李显和相王李旦这二子,只要起复二子,两翼便能振作。”
狄仁杰解完梦又说道:“姑侄与母子哪个关系更亲近?陛下立儿子为太子,千秋万岁后可以配享太庙。若立侄子,从没听说有将姑姑配享宗庙的?”
狄仁杰的意思就是说:立儿子为太子,将来必定会将她供奉于太庙。可从来没有听过,侄儿继承皇位,会把姑姑供奉于太庙的。
武则天听完狄仁杰这句话,马上醍醐灌顶,幡然醒悟。
也正是狄仁杰的这句话,让武则天决定派人接回李显,把帝位还给儿子。
第二件大事:力荐张柬之为宰相。
朋友们都知道,张柬之是“神龙政变”的发起人之一,但很多人都不知道,也正是狄仁杰极力举荐他,他才能成为宰相,才能推动“神龙政变”协助李唐复辟。
果然一年之后,张柬之联合李显、武三思等人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禅位李显,还李唐天下。
直到这时,武则天才明白,为什么当年狄仁杰要两次力荐张柬之为宰相,他这不是给武周推荐人才,而是在给李唐推荐人才。
那么,狄仁杰为什么极力举荐张柬之呢?
因为狄仁杰虽成功劝说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
但李显生性懦弱,心中更是怕极了他这位亲生母亲。
所以狄仁杰必须要再加上一层保障,而这层保障就是张柬之。
朋友们,我们不难从这两件事上看出狄仁杰的过人智慧。
因为狄仁杰从内心里与大多数人都一样,都是倾向于李唐江山的,可是武则天又对自己有恩,他不能恩将仇报。
因此,狄仁杰便在自己生前,做了这两个布局,也确保了在他去世之后,武周江山顺利归还于李家。
最后百味回到主题:武则天和狄仁杰君臣二人真有暧昧关系吗?
百味经过查阅相关史实资料,以严谨和负责的态度来告诉您,这是没影的事儿,根本就是瞎编乱造。
两个人之间就是纯粹的政治关系,狄仁杰是武则天最好的助手,也是她唯一的对手。
为什么百味这么肯定,有以下两点原因来证明:
第一、狄仁杰不是她的菜;
大家都知道武则天早年的面首薛怀义、沈南璮、宋之问等人,哪个不是既年轻帅气,又会溜须拍马,而且还孔武有力。
而后期的张氏兄弟更为“出色”,不仅身强力壮、潇洒飘逸,而且还“白皙美姿容,善音律歌词”。
也就是说,要想成为晚年武则天的面首,不仅能满足女皇某一方面的要求,还要在音律方面有所造诣。
因此,女皇武则天所欣赏的床伴是这一类型的人。
所以仅凭这一点,狄仁杰就远不够格,他在形象上,还有威严正板的性格都与此格格不入,根本就不是武则天喜欢吃的菜。
第二、狄仁杰年龄不适合。
狄仁杰真正被武则天完全信任并掌握实权的时候,已经是六十七岁的老年人了,而且在几年之后就去世了。
就算武则天再饥不择食,也不会找一个六十七岁,而且垂垂老矣的风中之烛吧。
况且,从生理学角度来考虑,武则天作为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并且已有着床笫经验丰富,还多才多艺的张氏哥俩伺候,已经是非常满足了。
哪还有能力再去勾搭一个就快古稀之年的老头子来当面首?百味估计这老头子也是啥都干不成。
结语:
综上所述,武则天和狄仁杰肯定不像一些演绎作品以及野史小说中所说的那样,存在暧昧关系,他们就是实实在在的政治关系。
武则天毕竟是位出色的政治家,哪里还能有心思与一个糟老头子谈情说爱?如果武则天的智商与情商这样低,肯定是当不了皇帝的 !
朋友们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大家一起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