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此人为文将之典范,只因多嘴,加速明朝灭亡

此人为文将之典范,只因多嘴,加速明朝灭亡

作为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明朝也是备受关注,尤其后来满清入主中原导致国家落后,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更是让众多明粉觉得如果明朝尚在,肯定不会发生这种事!但是历史不能重来,今天我就说说一个“大嘴巴”,如果没有他的大嘴巴,明朝或许还能挺一段时间乃至中兴,他就是陈新甲,不认识?没关系,看下去就知道。

陈新甲是万历三十六年的举人,厉害不?实际不咋的,没有进士的学历,在古代可当不了高官。所以凭借一个举人身份去做官,那是非明智之举。就这样陈新甲被派去定州做了知州(大概是如今的县委书记的职位),这一做并是二十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功无过,可能他这辈子就这样子了。

当然转机出现了,崇祯登基,朝廷动荡,官吏严重不足,于是就从下面干了比较久的小官吏里提拔了一些。陈新甲就是当中的幸运儿。你还真别说,这陈新甲有才华,又有魄力,被任命宁前道兵备佥事(山海关外的一个重要地方),干的可是事无巨细,各种军事杂务井井有条,崇祯觉得这是个人才就升他做了兵部尚书,当然这中间陈新甲也是几经波折,并非一帆风顺。这可是100年内第一位举人做尚书,虽然是无大臣愿意做,赶鸭子一样赶着陈新甲上任的。

陈新甲一看机会来了,丝毫不惧,首先起用傅宗龙与孙传庭。并总结了十条卫国之策,还有兵部里面需要整顿的一些弊端,崇祯一一同意。所以说陈新甲乃是文将中的典范,那么为什么他会受到后世人的痛恨呢?皆因三件事,其中一件事就是他的大嘴巴,这三件事一出,明朝的灭亡就被加快!

大嘴巴泄密,耽误最佳时机

陈新甲意识到攘外必先安内,于是就和崇祯说先和清军议和,吧军事重心转移国内平寇,这在当时已为上上策,但是言官们不会同意这主张,所以崇祯告诉陈新甲暗中进行,事情妥当再公布。深知陈新甲多嘴,崇祯也是反复强调不可传二耳,然而陈新甲还是忍不住告诉了另一个大嘴巴-他的好友傅宗龙,就这样一点一点传开了,这一下满朝文武都知道了。言官们听说就坐不住了,都反对议和,崇祯死要面子,但是又缺人也就没处罚陈新甲,只是找了个背锅的就这样结束了。可惜这议和的最佳时机就这样没了,对明朝来说非常致命。

激洪承畴,大败松锦

当时是崇祯十五年,在锦州的祖大寿被清军围困,洪承畴认为持重缓进,用大军逼退清军,不可轻易开战,祖大寿也派出士兵(千辛万苦逃出来的),传话只逼不战,毕竟清军没有很多辎重,得不到好处就会返回。然而陈新甲却主张进攻,速战速决,于是派人用激将法,激怒洪承畴,让其出兵,最终大败,断送了明朝倾尽国力打造的九边精锐部队,就这样多了以为汉奸洪承畴,明朝对抗满清的局势也快速下降,与清军议和的底牌没有了。

议和密函被曝,断送大明最后机会

因为九边精锐部队被灭,满清底气十足,提出议和要求更为苛刻,但是也能接受,于是将密函给了陈新甲,陈新甲看完也就和其他乱七八糟的兵部事报放在一起,正好一侍从走了进来将这些发给别的部门抄送观看,就这样崇祯议和之事被所有人知道,言官们有了证据,不依不饶,崇祯没办法只好将陈新甲打入大牢,满清议和之事就这样没了,大明最后的希望就这样断送了。

因为大嘴巴误国误已,这样一位有才之人居然在这么关键时刻出了差错,大明灭亡终不可避免。说实话,你们认为大明灭亡是谁的错?崇祯?言官?还是这位大嘴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典范,崇祯,明朝,洪承畴,军事,陈新甲,清军,大明,傅宗龙,大嘴巴,故事传记,崇祯,洪承畴,陈新甲,傅宗龙,大嘴巴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典范,崇祯,明朝,洪承畴,军事,陈新甲,清军,大明,傅宗龙,大嘴巴,故事传记,崇祯,洪承畴,陈新甲,傅宗龙,大嘴巴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典范,崇祯,明朝,洪承畴,军事,陈新甲,清军,大明,傅宗龙,大嘴巴,故事传记,崇祯,洪承畴,陈新甲,傅宗龙,大嘴巴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