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满江红诗词是抗金英雄岳飞所作;
在春节挡里看《满江红》,可惜岳飞已经不是主角。
我们都知道岳飞是被奸臣秦桧陷害而死的;
而其实,真正的死因还是因为人心绕不过去的私欲;
是宋高宗赵构,这个傀儡皇帝的无能,猥琐和自私欲望害死了岳飞;
秦桧充其量只是个帮凶而已。
(2)
自宋代开国以来,内忧外患,兵乱不断,世道从未平静过,;
外患是强悍的金军侵略,宋徽宗,宋钦宗接连被金人掳走,北宋灭亡;
此时,赵构带领一些旧部落在河南建立了南宋,称为宋高宗;
这是个岌岌可危的临时小朝廷,皇位时刻不保,而赵构并非有志气的强力统治者,能下定决心把金人赶出自己的地盘;
他想的只是如何保住皇位;
所以,金人的和谈才是赵构最感兴趣的事情。
而和谈是有条件的;
条件之一,就是杀死岳飞,因为他太能干,势不可挡,有岳飞在就没有金人的好日子;
而岳飞能力出色,在抗击金人侵略方面立下汗马功劳,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赵构就真的舍得杀岳飞吗?
这就是一个人的私心欲念在作怪了;
岳飞的精忠报国理念是希望统一中原大业,将侵略者们赶尽杀绝,恢复国家稳定政权,同时要将被金军俘虏走的两位君王宋徽宗,宋钦宗安全接回来;
而这一点深深触及宋高宗的软肋;
如果这两个人回来了,就有三个帝王,到底谁该坐皇位,自己的位置还能安稳吗?
所以从根本上,赵构并不希望让金人灭亡,让昔日的皇帝回来。
另外,岳飞功高盖主,手握重兵也让宋高宗心生嫌隙,担心兵变祸起萧墙,反过来威胁自己;
所以在这个皇帝心中始终不能放心岳飞。
再加上,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身边一定有几个会跪舔会拍马的溜须大臣,比如枢密使张俊、宰相秦桧;这类人对皇帝的担忧了如指掌,又言听计从,更容易获得信任;
清高武将与溜须文臣之间因为政治取向不同,必定产生矛盾;
即使并无实质上的利害关系,也会遭到谗言构陷,抹黑污蔑;
宋高宗就更有理由判岳飞死罪。
要岳飞死,就得有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对于掌握兵权的人来说,最好的弹劾理由就是谋反,只有这个罪是可以直接杀头的;
于是宋高宗亲自审讯一场针对岳飞的“诏狱”大案;
这类“诏狱”大案由皇帝直接审理,他人不可干预,不需要走任何审判流程;
皇帝如果英明,“诏狱”或许是死刑犯们伸冤的好途径;
皇帝如果昏庸无能,“诏狱”反而会让无辜者蒙冤死亡;
只要皇帝心目中认为你有罪,你就有罪,你无罪也有罪;
这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皇帝想杀一个人,哪怕只是个无足轻重的原因也能升级成斩首的理由;
这才是岳飞真正的死因。
(3)
岳飞能力出众,持军有方,威信压倒一片;
虽然岳飞并未骄傲自持,但是同僚和君王却感受到了威胁,纷纷打起自己的私心小算盘;
除掉岳飞才是上策。
岳飞有自己的报国理想,但是遇到了一个无能无信,软弱不争气的君主;
如果岳飞不是信奉忠君理念,完全可以揭竿而起,造反起义,另立门户,把这些胆小如鼠的傀儡王朝取而代之;
岳飞从未想过取代,从未想过造反;
却最终被自己一心效忠的君王定为谋反;
一代功臣,杀敌无数,没有死在金国侵略者的刀下,却死在自己君王的刀下。
这样的剧本在历朝历代并非唯一,商鞅,王安石,苏东坡;
当政治理念与最高统治者相背离时,无论多么英明能干,无论多么忠诚坚贞,多么气节高尚,都逃不过被贬斥,降职,死罪的命运;
越是坚持理想,在一个被动的环境局势下就容易遭受打击。
假如岳飞能急流勇退,退隐归田,明哲保身,或许能保住性命;
就像范蠡当年在辅助越王复国计划之后,主动选择不辞而别;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臣与君只能共患难而不能共享乐;
这是范蠡的先见之明;
所以趁着夜晚月下人行稀少时,早早远离危险之地。
而岳飞遇到的宋高宗赵构,是个没骨气的连共患难的勇气都没有的卑劣之人,根本不值得托付;
这样的君王,内心充满恐惧,还不如一个五岁小儿更淡定,辜负了全天下热血男儿的期待;
除非解甲归田,归隐田园,还能保全自身,享受天伦之乐;
然而岳飞没有,仍然为理想而坚持,还我河山,迎回二圣;
人类社会中永远逃不过的悲哀就是,谁能万人之上一手遮天,谁就决定别人的命运。
(4)
一个拥有理想和抱负的人,遇到一个不能认同自己的环境或者上级领导;
要么选择离开此地,另谋他处;
假如希望用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改变领导,结果大概率是被环境中的强势力量用各种欲加之罪牺牲掉;
谋生不能太理想主义,要视环境状况而定;
如果不能改变环境,不能改变领导,就要学会不违背内心的曲意逢迎;
而这又和内心的理想或者原则相悖;
自己是否能过得去内心良知这一关?
岳飞过不去,他选择忠坚到底;
自己呢?
问问自己会作何选择?
(作者:韩枫,华东师范大学/法国里昂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欧美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你的想法,欢迎留言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