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端平入洛的本质,到底是南宋自招祸端,还是无法落地的强国之道?

端平入洛的本质,到底是南宋自招祸端,还是无法落地的强国之道?

说起两宋,很多人会觉得两宋的特点是软弱。其实个人觉得,两宋时期存在很多打算干一番事业的君王,只不过限于太多的客观条件,导致宋朝皇帝的雄心没能实现,反而导致事态出现恶化:比如宋徽宗的联金灭辽,以及宋理宗的端平入洛。

1、金朝的崩溃

南宋端平二年,西元1234年年初,对于南宋来说,这是南宋朝廷从赵构南渡以来,最为开心的一段岁月:因为给南宋带来耻辱的金朝,在蒙古、南宋联军的打几下,彻底崩盘了——而且,金朝在最后关头,一天时间先后失去两位君主,这无疑和当年的北宋徽钦二帝的悲剧对应,以至于后世的人读到这一段历史的时候,都会感觉:善恶有轮回,苍天饶过谁。

不过,新的问题需要南宋朝廷去解决:那就是金朝没了,但是,新的邻居蒙古,却取代了金朝的生态位。该如何处理和蒙古的关系?南宋君臣不得不慎重对待这个问题。

其实南宋对于北方的故土是很纠结的。

早在南宋高宗和金朝和谈时期,南宋就表示放弃了淮河以北的土地和百姓。不过,到了南宋宋孝宗在位期间,孝宗朝廷还是以收复故土的名义派军队北伐金朝,这时候,南宋依旧将北方视为自己的领土。之后的南宋朝廷对于北方领土的态度处于摇摆,但是法理上,南宋一直把开封视为南宋的首都,而临安,只不过是临时的住所。

所以,如今金朝灭亡了,南宋是不是该考虑收复旧都了?

2、南宋朝廷的犹豫

后世的人看待南宋历史,总会如此评价南宋:那就是南宋愤青太多,而且愤青舆论绑架南宋朝廷,导致南宋昏招不断。其实这种说辞是值得争议的——因为南宋确实存在太多误国愤青,但是,端平入洛的决策,不能都怪愤青——因为即便是没有愤青们鼓噪,南宋朝廷也有考虑利用蒙古刚刚干翻金朝的空档,夺回中原。

不过,南宋朝廷也存在理性的声音,表示收复中原应该慎重。

主张夺回中原的派别认为,蒙古本是虎狼之国,所以,南宋有必要从国防战略角度考虑,增加战略缓冲。而最好的方案则是夺取潼关——黄河一线作为防线。这样,南宋的战略空间会极大拓展。

不过,朝廷里也有反对的主张:有不少大臣认为,中原地区经过蒙古和金朝的鏖战,社会生产早已被破坏殆尽。如果南宋大军北伐,事实上面临坚壁清野的局面,单就是粮食问题,就对南宋的北伐军不利。而且,南宋想要实现“关河防线”的战略,需要收复商丘、开封、洛阳,并借此为跳板,接手潼关——黄河一线的防务。这需要宋军需要有机动部队——也就是骑兵,才能保证计划成功。但是实际上,南宋确实拿不出那么多的骑兵。而且一旦蒙古军反扑,拥有大量骑兵的蒙古军,足以缺乏骑兵的南宋派遣军。

当时的南宋皇帝宋理宗正值而立之年。宋理宗渴望成为宋朝的中兴之主,所以骨子里是希望北伐的。所以,宋理宗倒向了主战派。于是,南宋历史上的端平入洛拉开了序幕。

3、端平入洛

当时南宋的北方边境,有三大战区:两淮、京湖、川陕。虽然南宋朝廷做出了北伐的决定,但是具体落实、执行朝廷的旨意,还需要三大战区去落实。而三大战区中,京湖战区的负责人史嵩之和川陕战区的当家人赵彦讷压根不支持北伐。所以对理宗朝廷的指令找各种借口拒绝。无奈之下,宋理宗只好把北伐的希望放在两淮战区身上。于是宋理宗调动两淮战区的部队,委任赵范、赵葵兄弟为统帅,率领两淮战区的军队,北伐中原。

再说蒙古汗国方面。金朝灭亡以后,蒙古人看中原已经是残垣断壁,于是蒙古军都扯到了黄河以北,至于中原的防务问题,蒙古窝阔台汗将其交给了从金朝那里收编的伪军。所以,南宋军北伐初期,基本上没遇到什么抵抗,负责收复开封的宋军,在全子才率领下,很轻松抵达开封城外,并且没费多大离奇,就夺下了让宋理宗朝思暮想的开封城——这种事实上的北宋首都,法理上的南宋首都。

开封光复的消息传到临安以后,南宋朝廷上下欢呼雀跃。不过,与之成鲜明对比的,是前线将士的担心。因为打从南宋军队进入原金国故地以后,就发现金国故地,上百里看不到人眼,而开封城也是十分破败的一座城。和《清明上河图》的开封,宛如两个世界。倘若那时候的南宋将领知道平行宇宙这个概念,估计会误以为自己抵达了另一个宇宙的开封。

而且,此时的南宋军队,已经事实上等于孤军深入了——前文刚说,原金国故地一片破败,所以将士们的后勤不济,都只能依靠南宋本土的输出。本来如果从京湖战区调动粮食的话,开封宋军的补给还会相对容易一些,但是由于京湖战区的当家人拒绝提供粮食给开封宋军,所以,粮食问题只能舍近求远,从两淮战区解决。所以,智商稍微在线的前线将士都预感到:只怕,这场胜利,很可能会带来祸患。

在全子才的宋军收复开封的同时,宋军主力在赵葵的统帅下,还收复了商丘(当时叫应天)。随后赵葵带宋军主力抵达开封。赵葵找到全子才以后,质问全子才,为什么不在收复开封以后,夺取洛阳,而后拿下潼关?

全子才很坦率:现在后勤跟不上,指望现有的粮食收复潼关,只怕将士们没等到前线,先饿死了。

赵葵也懒得听全子才诉苦,而是做出了一个仓促的决定:那就是让徐敏之接管全子才的军队,负责收复洛阳。至于粮食问题,则是在搜刮开封全城的基础上,才七拼八凑了够五天的粮食。有了这些粮食,徐敏之才带着一部分宋军,去攻打洛阳。

而洛阳收复的顺利,超过了徐敏之的意料:整个洛阳是空城:既没有守军也没有百姓。得到空城的徐敏之,陷入更尴尬的状态:那就是带着的粮食,也吃光了。

负责增援徐敏之的后续部队,也在宋将杨谊的率领下,抵达洛阳城外。杨谊没有让军队进城,而是在城外开始做饭。由于一路上连鬼影都没看到,所以,杨谊的军队很松散,警惕性也不强。

而南宋军北伐不久,窝阔台汗就知道了南宋的这些行为。于是,窝阔台也在部署蒙古军,准备给南宋一些教训。所以,南宋军抵达洛阳的一路,一直在蒙古军监视之下。杨谊的部队抵达洛阳城外后,蒙古骑兵对杨谊的宋军发动突袭,一时间,杨谊的军队伤亡无数。杨谊只好带着少数部卒逃到了洛阳城里,避开蒙古军的追杀。

蒙古军突然出现,而且后援还被蒙古军重创。这让徐敏之恐慌不已:此时徐敏之连坚守洛阳城的本钱都没有:毕竟,守城的前提是粮食足够。现在,宋军最缺的就是粮食。

好在徐敏之很快冷静下来:他整合了以下宋军残部,挑出一部分出来,和蒙古军对战,其余的部分向开封方向撤退。虽然深处绝地,但是宋军将士还是奋力死战,因此蒙古军也付出很大伤亡。不过,虽然徐敏之的宋军逃出了蒙古军的包围圈,但是蒙古骑兵还是不断追杀徐敏之的宋军,所以,等到徐敏之率领残部逃回南宋境内的时候,只剩下几百人,狼狈不堪。

开封的赵葵得知洛阳宋军遭遇重创以后,急忙带麾下宋军逃离开封。就这样,端平入洛结束了。

4、结语

那么,回看端平入洛,端平入洛,到底是南宋在自己讨打,还是无法落实的强国之道?

其实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一点:那就是不论南宋是否挑起端平入洛,蒙古军南征南宋也只是时间问题。所以,先下手为强的想法是没错的。事实上,端平入洛的战略也没错,而错就错在,南宋内部存在分裂,南宋朝廷对北伐的准备也不充足。

首先,川陕、京湖战区的不配合,很大程度分散了南宋的实力,这导致南宋朝廷不能集中力量,选择最优解来应对收复中原中所应对的一系列问题。

其次,准备工作问题不足,也导致了端平入洛的失败:包括对中原情况的了解,以及后勤保障的准备工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本质,北伐,朝廷,祸端,宋理宗,开封,中原,蒙古,战区,金朝,观点评论,徐敏,宋理宗,开封,宋军,杨谊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本质,北伐,朝廷,祸端,宋理宗,开封,中原,蒙古,战区,金朝,观点评论,徐敏,宋理宗,开封,宋军,杨谊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本质,北伐,朝廷,祸端,宋理宗,开封,中原,蒙古,战区,金朝,观点评论,徐敏,宋理宗,开封,宋军,杨谊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