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梳理商朝的情形。
前情提要:
1、禹从尧舜旧都,应居于太原。
2、太康失国之后,唐叔封于夏虚,夏虚是尧的旧都,所以晋国的初始封号为唐,或叫夏虚
3、少康复国之后,应未再迁都旧址,应已在河南,因为夏桀被灭时,都城是阳城(今河南登封)
由此推测,商应是由西方崛起。
1、商始祖叫契,受封于商,今陕西的商县。
2、传14代到汤。
依照《史记》所述:
1、契到汤,迁都8次
2、到汤之时,初始居住地是亳。
3、8次迁徙的路线,我未找到详细史料
参考《世本》:
1、契期初居住在蕃(今陕西华县附近)
2、契之子昭明,起初居住在砥石(不得而知),后迁到商
3、昭明之子相土,居于商丘(春秋时代卫国所在地,今河南濮阳)
4、汤从先王居住地,若先王是帝喾或契,那么他所居住的亳,应该在商丘附近
5、后续屡迁,按图索骥如下:
a、参考成汤的征战次序,依次为葛(今河南宁陵),韦(今河南滑县)、顾(疑似今山东范县),昆吾(期初濮阳,后迁许昌),桀(今河南登封)
b、桀败于有娥之虚(不知在哪)、奔于鸣条(今安徽巢县)
c、汤的路线大体是从陕西或豫北,向豫南、山东、安徽这一路。
商传31世、国祚600余年。
商传袭之法与夏不同,夏是父死子继,商是兄终弟及(同母弟,弟结束,再传长兄之子),以此来看,后朝周的传袭之法与夏同。
另外,商王权力亦受一定限制,未高度集中。
商最为史家乐道之事,即为迁都,直至盘庚定居殷之后,方才暂停。
有关各帝治乱之史,《史记》略述:
1、太甲:修德,诸侯皆归附,百姓颂德
2、雍己:衰,诸侯已不至
3、太戊:复兴、诸侯复归
4、仲丁:无定德及兴衰,仅说迁都于隞(不得而知)
5、河亶甲:复衰,迁于相
6、祖乙:复兴,迁于邢
7、阳甲:比九世乱,诸侯不朝
8、盘庚:迁殷,治亳,复兴,诸侯来朝
9、小辛:复衰
10、武丁:修德,复兴,史者称武丁中兴
11、帝甲:奢靡,复衰
12、武乙:自亳迁于河北
13、帝乙:甚衰
帝乙之子,即是帝辛,纣王,有关纣王之史,电视小说介绍颇多,可以为参考,在此不做赘述。
随着安阳小屯村殷商遗址考古行进,甲骨文的问世,有关殷商之说更加丰富,但不实之处也颇多,以正史相考,确实可考的为:殷时代社会之风气是相对质朴,殷质而周文,物质丰盈程度不及周。
另就税贡而言,比前朝夏有进步之处:公田入公,私田归私,但需人民对公田出力,私田税贡不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