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在古代突厥语中发音是"KAZAK",意思是形容刀剑的锋利。而这个民族被赋予"哈萨克"的称号竟和隋炀帝有关。
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第二位皇帝,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他也不是一无是处。他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延续了一千多年;主张修建的隋朝大运河,方便了后世漕运;他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对后世颇有影响。但他频繁的发动战争,滥用民力,如三征高句丽,亲征吐谷浑等等,最终激起民变,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覆亡。
他的功与过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讨论的焦点。不过今天我们要说的是我国少数民族哈萨克族名字的由来问题。而哈萨克族名字由来就和隋炀帝东征高句丽有关。
哈萨克族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但在我国新疆自治区也有一百多万人口。早期,在公元5、6世纪,哈萨克族是游牧于咸海和里海以北的草原的游牧民族,和突厥人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隋唐时期,其中较为强大的铁勒诸部形成以可萨部落为核心的部落联盟,征服并融合当地的一些土著民族,建立了政权,由于他们的语言和突厥人相同,建立的国家被称为"可萨突厥国"。
后来,这个突厥国的可汗归顺了隋朝,可见当时隋朝也是威服四方的存在。突厥国可汗跟随隋炀帝东征高句丽,并立下了战功,隋炀帝封其为"曷萨那可汗"意思是勇敢的可汗,并称他们的民族犹如刀剑一般勇健、锋利,就这样,哈萨克就成为了这个名字的名字。
同时,在突厥语中,哈萨克除了形容刀剑的锋利,还有一个含义是"广袤草原上自由迁徙的勇敢、自由的人们",这和哈萨克族人民的形象也很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