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出自著名诗人杜甫,描述的意思是总有些人明明心中有着远大的抱负,然而还未等实现就先身死,让身边之人每每想到不禁痛哭流涕的惋惜。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历史上几个令人遗憾的太子了,除却秦朝的扶苏公子,那么便一定是明朝的太子朱标了。他是朱元璋的嫡长子,深受重视。
光看他在世时,其他兄弟包括朱棣都不敢跟他争夺太子之位就知道他的地位之稳固了,那么他有多厉害呢?
朱元璋的重视
朱元璋出身草根,最落魄时甚至做过乞丐,后来为了能吃饱饭加入了起义军,就此开始了自己辉煌的生涯。
在这段时间里他赢过输过哭过笑过, 可无论他怎样,背后都有一个女人默默的支持他,这个女人就是马皇后,二人结发夫妻,恩爱不疑。所以此后即便朱元璋称王称帝,有妃嫔众多,但无一人能够取代马皇后在他心中的地位。
马皇后又为他生下了长子朱标,这是朱元璋的第一个孩子,他第一次觉得这世上又有了与自己血脉相连的亲人,因此对于朱标是真心疼爱。再加上又是马皇后所生,重视就更上一层了。
即便后来称帝,他对朱标的爱也绝无减少,若说朱元璋看待其他的儿子不过是血脉的传承,或者是以帝王的身份去看待。那么他对于朱标真的只是单纯的父亲喜爱儿子。
在朱标还年少时,他就为朱标请来李善长和宋濂做他的老师,要知道这二人可都是当时响当当的大学士,在朝中都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很明显朱元璋的信号就是确定朱标为下一任继承人。
除此之外他还让自己的兄弟开国功臣徐达来传授朱标军事策略,而这背后的深意也不仅仅是教导,是为朱标培养自己的人手。
这一点在其他皇帝身上是很少见的,都说天家无父子,我们在历史上不难看出,许多皇帝甚至会猜疑儿子背着自己与朝中大臣勾结,或者担心儿子想要取自己而代之,长久下去,父不是父,子不是子。
但放在朱元璋和朱标这里就完全不一样了,朱元璋不仅立朱标为太子,还亲自为他组建自己的势力,真是赤裸裸的老父亲的爱。
而后在朱标长大后还让他进行监国,也是为了让朱标提前熟悉政事,这样待到自己百年之后朱标能顺利的登基为帝,治理好明朝。
这份重视也是独一无二的,是其他皇子们望尘莫及的,朱元璋偏心的如此明目张胆,就差说你们谁敢跟朱标抢皇位就是跟朕过不去了。如此朱标还活着的时候,当真是无人敢与他争夺,毕竟与他争就是摆明与朱元璋争啊。
且朱标身份贵重,他既是朱元璋的长子,又是马皇后所出,自古以来立嫡立长乃是天经地义之事,更何况朱标这个名正言顺的嫡长子了。
再加上朱标生性仁厚,博学多才,无论是朝野间还是民间都可以说是民心所向。所以朝臣们对于这个继承人也是颇为满意。
一个皇子出身名正言顺,皇帝深信不疑,朝臣爱戴,百姓爱戴,有自己的势力,别说一个朱棣,就算是是个朱棣也不敢与他相争啊!
而朱标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即便有如此超然的地位,对待自己其他兄弟依旧十分和颜悦色,每每有了什么赏赐都先分给自己的兄弟们。
有一些兄弟犯了错误还是朱标为他们去求情,以此保住了他们的性命和荣华富贵,这也让一众兄弟包括朱棣对他都十分信服,虽然朱棣后来篡了他侄子的皇位,可那都是建立在朱元璋和朱标去世后,如若这两人还在他是万万不敢造次的。
虽然史书上并没有记载朱棣的生母是谁,但是想必也是一个不得宠的妃子罢了,而朱标还活着时朱棣本人就是一个小透明,只能仰慕的看着高高在上的朱标。
就算天有不测风云,朱标英年早逝后,朱元璋也从未考虑过其他的皇子,而是从朱标的儿子里来选继承人。
甚至朱标死后,朱棣只不过是回封地晚了几日,就被朱元璋怀疑他别有用心,还用橘子皮警告,若是你再有什么不轨之心,我就把你的皮扒下来。
由此可见无论朱标活着与否,在朱元璋心中朱棣都是不能与其相比的,更何况朱标无论从名望还是为人都无可挑剔,因此我们也相信那时的朱棣是真心没想与朱标争夺太子之位的。
可谁又能预测以后的事呢?朱元璋死后,朱标的长子朱允炆登基,这让朱棣的心理很是不满,自己比不过朱标也就算了,如今还要对自己的侄子,这样一个毛头小子鞠躬尽瘁?
同时心理越发的不平衡,在朱元璋的眼里,永远只有朱标,自己等人永无出头的日子,这样不被重视,要时刻提心吊胆的日子他也过够了,于是他开始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只待时机成熟就一发冲天。
待朱元璋死后百日,眼见时机成熟,朱棣的军队打着清君侧的由头正式对朱允炆的军队发起了进攻,而朱允炆不过是一个孩子罢了,哪比得上朱棣的老谋深算,没过几日便大败,从此之后便消失的无影无踪,有人说他被朱棣暗中杀害,也有人说他是隐姓埋名的生活了,但历史的真相是怎么样我们也无从得知...
“最是无情帝王家”,见多了帝王之家的争斗,偶然见到朱元璋与朱标这样温情的父子还真是令我们有一丝不真实的感觉。
只可惜造化弄人,朱标和朱标的儿子都为未能坐稳这江山,相反是默默无闻的朱棣最终成了大明朝的皇帝。不过 幸好在他治理下的大明国力鼎盛,十分之辉煌,也不算负了他父兄的名望!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