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庭的战败是必然的,因为明朝灭亡也是必然,这是王朝的客观规律。
即便汝州之战以孙传庭的胜利而告终,又怎么样?
李自成、张献忠都数次被打成裸奔,但只要振臂一呼就可以集中几十万大军,重整旗鼓。
为什么会这样?
当时大明遭遇了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小冰河时期,持续了很多年,导致全国农业产量大减,北方尤其严重。
《明史》称崇祯二年,山西、陕西饥。五年,淮、扬诸府饥,流殍载道。六年,陕西、山西大饥。淮、扬洊饥,有夫妻雉经于树及投河者。盐城教官王明佐至自缢于官署。七年,京师饥馑。。。
由于持续的饥荒,导致全国粮食总量不足,当年又没有海外贸易可以获得大量粮食,就形成了地方的饥荒。
北方多省饥荒严重,老百姓见横竖是死,干脆揭竿而起,这就是庞大的农民军。
在饥荒蔓延的同时,明末王族、官僚和豪强地主的剥削仍然非常严重。
国家已经濒于灭亡,残破不堪,政府连最基本的军费都无法维持。这种情况下,这些实权派仍然非法隐藏大量土地,不向政府交税。同时各级官府极为腐败,联合乡绅剥削农民。
以孙传庭为例,到了陕西以后发现根本就筹措不到军饷:孙传庭还大力“清屯”,即清理被豪强地主侵吞的屯田,以充实军饷。崇祯帝只拨给他六万两饷银,其余自筹,所以孙传庭就在清查西安三卫(右卫隶秦王府,故不在清查范围内)的屯田上下工夫。孙传庭在崇祯九年(1636年)十一月发布清屯告示,呼吁陕西士绅考虑“虏、寇交讧、兵单饷匮”的现状,上报原属国家的军屯,否则严加治罪;另一方面,他派西安理刑官大力清查隐占屯田,力求符合洪武年间的标准。不过孙传庭并未要求退还已经侵占的屯田,而是允许其继续耕种,但要向官府缴粮,上等田每顷18石、中等田每顷15石、下等田每顷12石,每粮1石折银7钱。 到他卸任时,一共清理出折色银45万余两,本色米麦豆约5万石。
看看,孙传庭身为陕西巡抚,尽量只敢清查分配给军队的屯田而已,而且还不敢夺回田地,只能让他们交税。而地主、官僚、王族侵占的土地,孙传庭也是不敢碰的。
当时土地兼并非常严重,普通农民没有耕种的土地,朝廷收不到足够的粮饷,只是废了实权派。
不过,任何人不可能主动交出利益,更别说明朝统治集团的实权派。
所以说,明朝灭亡已经是必然,积重难返,依靠从上而下主动改革是无效的。
按照历史朝代规律,现在就是重新洗牌的时候,农民军会推翻明朝,建立一个新的王朝,换一批执政者和实权阶级。
同时通过长久的战争,导致中国人口出现急剧减少,也解决了地多人少的问题。
所以,明末的问题根本就是社会问题,或者说客观历史规律,不是孙传庭甚至崇祯可以解决的。
就算孙传庭能够超水平发挥,一举击溃李自成数十万大军,又怎么样?
饥民是李自成源源不断的兵员,用不了多久又会聚集几十万大军。
而孙传庭这点部队,可是千方百计才搞到的,拼一个少一个:孙传庭到陕西时,基本无兵可用。朝廷从洪承畴麾下抽调甘军2000人隶属孙传庭,但这些士兵战斗力低下,也不经用。于是孙传庭决定组建一支标兵(督抚亲兵),他任命陈继泰为赞画主事,负责标兵事宜,在陕西募集了标兵3000人,再加上明廷提供的民兵和屯兵2000人,孙传庭在陕西巡抚任内“练就边兵五千人”。崇祯帝将入卫的4000川军拨给孙传庭统领。
孙传庭呕心沥血聚集了几万兵马,用这批官兵:孙传庭总结其两年多的战绩“荡平大寇闯王、蝎子块、混天星、过天星、整齐王、张妙手、瓦背、镇天王、一条龙、大天王、米闯将、火焰斑、就地飞、刘秉义、一朵云等一十五股,而桿贼土寇及窃发零逞之余孽不与焉”。
即便如此,孙传庭也是没用的,他的部队越打越少,李自成则越大越多,根本就不存在胜利的可能。